APP下载

脚跟长“刺”你莫乱踩!

2015-08-19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滑囊骨刺脚跟

李蕙君

张老太近一个月右脚跟疼得厉害,她听人说脚跟痛是长了骨刺,每天坚持用脚跟踩鹅卵石就可以消掉骨刺。没想到她却越踩越痛,连走路也有些困难。经过X线片检查,果然跟骨有小骨刺。经过医生的系统治疗,很快疼痛症状就消失了。

疼痛轻重与骨刺大小无关

“脚踩鹅卵石不但不能消掉骨刺,反而会因为鹅卵石过于尖硬,对足部的刺激过大,而导致骨刺。”沈阳市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张成亮介绍,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虽然从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疼痛,给行走带来极大不便,而跟骨骨刺是引起足跟痛的一种常见病。

张成亮说,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是人体骨骼老化后的一种表现,女性居多,X片可显示,患者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其实骨刺本身并不会引起疼痛,但是这种尖锐的骨性突起会摩擦软组织,形成滑囊,一旦滑囊受凉、劳累,会造成无菌性炎症形成滑囊炎,引起疼痛。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40岁以上,90%的人有骨刺

“骨刺”一词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理负担,尤其是老年人,总觉着关节里面扎着一根刺,需要把它去除掉,否则心里很不舒服。张成亮说,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40岁时,几乎90%的人的负重关节都或多或少有骨刺形成。

骨刺,多发生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的部位,如颈椎、腰椎、膝、髋关节及足跟等。一般地说,人从20岁开始,骨骼就有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退化越来越严重。骨骼退变造成局部结构不稳定、运动幅度增大、周围韧带及筋膜对骨膜的牵拉力量增大,导致骨膜下出血,血肿骨化后,即形成骨刺。局部病变、损伤、体重增加等因素均能促进骨刺的形成。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的骨刺形成比普通人更早一些。肌肉力量薄弱者,由于无法有效稳定关节,也容易形成骨刺。

骨刺不等于骨质增生

老年人在做骨骼的X线片检查时,常常可以看到在某些骨头的边缘出现带尖的骨突起,也常听医生提起骨刺这个名称。因为这些突起的结构是由于骨组织形成的,形态像刺,所以医学上称之为“骨刺”。很多人把骨质增生和骨刺混为一谈,认为骨质增生就是骨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张成亮介绍说,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形态异常的表现,但是骨刺则是骨质增生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骨刺和骨质增生的区别。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一种,但是骨质增生并不单纯就是指长骨刺。骨质增生除了表现为骨刺的相态以外,还由于存在的部位和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不同,可以表现为圆形,波浪形,梭形和不规则形。而且骨质增生的方向也不相同,可以向骨骼外面生长,使骨头变形、变粗;还可以向骨骼的髓腔内或其它骨的官腔内生长,比如腰椎骨质增生导致的椎管狭窄就属于骨质向腰椎管内生长的形式,而骨刺是属于向骨骼外侧生长的骨质增生。

适当锻炼有助缓解疼痛

“患了骨刺还能锻炼吗?”这大概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张成亮说,跟骨骨刺属于人体骨关节退行性变化导致的一种常见病。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预防肌肉萎缩,还可以使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尽快地适应骨刺的局部刺激,从而减少不适和疼痛。所以,除非疼痛特别严重,一般可以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但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软底鞋子,有助于缓冲和吸收振荡。也可以使用足弓垫或足跟垫,减轻脚底筋膜的拉力和足跟压力,减轻运动时的不适和疼痛。

2、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各种拳操或舞蹈等,动作比较柔和,强度也不大。

3、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一些足踝部缓慢、有节律的屈伸活动,帮助肌肉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条件许可的话,赤脚在沙地上行走,以增强肌肉韧带组织的力量和弹性。

4、平时还要注意控制体重,也不宜提拿过重物品,因为过高体重或重力会加重脚部的负荷,使病情加重。

5、每晚用温水或中药泡脚30分钟左右,也可自己进行足部简单的按摩,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或疼痛。

6、中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质,适当多进食豆制品、奶制品等含钙较高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

猜你喜欢

滑囊骨刺脚跟
天天跑步? 小心『鹅足滑囊炎』找上门!
“骨刺”听起来很吓人
浑身骨刺的肯龙
羊的吻
肯龙的凶悍骨刺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拓展游戏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