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8-19王东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硬膜颅骨骨瓣

王东晓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焦作 454000

颅脑外伤可对大脑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并继发颅内高压,需及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以减少脑水肿。目前对颅脑创伤患者颅骨修补术最佳时机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术与晚期颅骨修补术(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对颅脑创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 -01—2013 -10 间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颅脑CT 或MRI 确诊:硬膜下血肿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挫裂伤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2 者或以上合并42例。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颅骨修补术禁忌证、精神异常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年龄18~68 岁,平均40.52 岁。间隔去骨瓣减压术时间(1.1 ±0.2)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9~69 岁,平均41.02 岁。间隔去骨瓣减压术时间(3.4 ±0.3)个月。2 组患者在年龄、受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则行晚期颅骨修补术,2 组修补术操作方法一致,但手术时间不同。颅骨修补术操作:准备好金属钛网及其配套螺钉系统。常规消毒铺巾,顺着原有手术切口切开,紧贴硬脑膜用电刀游离肌皮瓣,将骨窗边缘完成显露。游离中避免损伤硬膜,若不小心损伤,则严格缝合。于骨窗上覆盖并固定钛网,同时于钛网上缝吊硬脑膜,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行CT 扫描,观察脑水肿情况,并给予抗感染、并发症预防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和记录2 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2)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硬膜下积液、硬膜破裂等。(3)术后随访12个月,用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KPS(远期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分评价2 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情况,其中GOS 评分分级:死亡、植物状态、严重残疾、中度残疾及恢复良好,分别为1 分、2 分、3 分、4 分及5分。KPS 总分0~100 分,0 为死亡,100 为正常,分数越高表明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 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 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硬膜下积液3例(6.00%),切口感染1例(2.00%),硬膜破裂2例(4.00%)。对照组患者中,硬膜下积液9例(30.00%),切口感染2例(6.67%),硬膜破裂7例(23.33%),2 组硬膜下积液、硬膜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2 组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比较 2 组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GOS 评分、KP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GOS 评分、KPS 评分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颅内减压的常见方法为去骨瓣减压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降颅内压效果良好,且能有效预防脑水肿等并发症。但其缺陷在于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流体力学、血管灌注紊乱现象,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颅骨修补术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比较常用,主要在于恢复颅腔生理完整性,不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症状,预防脑萎缩等继发性脑损伤[2]。

传统颅骨修补术一般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半年实施,部分认为可提前到3~6个月。但对于存在感染患者,需延迟到1年后开展。我们认为去骨瓣减压术后根据患者手术适应证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为神经功能恢复与颅骨缺损相关并发症及存在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恢复越难[3]。同时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处于颅骨缺损状态,若缺少颅骨的保护将会增加脑组织二次受伤概率,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完成颅骨修补可防止此类情形的发生[4]。但实施中应注意颅脑缺损早期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皮层灌注紊乱等症状,术中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难度大[5-6]。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头部外伤后有颅内感染的病例,应以控制感染为主,则不主张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对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病例,在接受颅骨修补术前,应排除颅内高压、脑肿胀、颅内占位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岑庆君[6]等人报告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硬膜破裂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减少并发症。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GOS 评分、KP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提示早期颅骨修补术预后良好,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张仲,郭建雄,吴日乐,等.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 109 -3 110.

[2]朱春明,杨丰忠,杨春红,等.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2 -13.

[3]孙学东,李进京,李建涛,等. 颅骨缺损早期行颅骨修补术3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27):67 -68.

[4]杨建雄,叶志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90 -191.

[5]王艳州,刘永昌,梁新,等.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570 -572.

[6]岑庆君,高忠恩,李莉霞,等.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3):171 -173.

猜你喜欢

硬膜颅骨骨瓣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