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2015-08-18周红梅
周红梅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是新课程赋予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要从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情感等几方面入手。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是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审美。特别是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那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让学生情动于心,发之于外,导之于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语文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语文课讲透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使学生情感从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二、积极创设情感渗透氛围,把语文课讲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指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同学表演作品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再如《最后一课》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如果没有很好掌握这种爱国思想,不去感受我们国家的一些爱国志士的事迹,那原有的爱国思想就会变得更加模糊了。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比较分析能力。
再比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分层次、概括层意等,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后,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春天来临之后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它们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寻找和分析,学生明白了朱自清先生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充满了情趣和美感。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朗读,以情感人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和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学生的内心可以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四、引导品读感悟, 陶冶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帮助学生进行感悟。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作品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多读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可以让人的思绪飞扬,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升华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教师要从语音语调、动作、神情等方面进行指导示范。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论是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都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在朗读时注意朗读节奏的轻重缓急,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享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情基调悲凉,又蕴含激昂,在进行阅读时,应注意关键词的语调,适时地控制语速。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美化和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