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2015-08-18钟英
钟英
【摘 要】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感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呢?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感、培养语感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语感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感、培养语感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语感
什么是语感?我比较认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叶老曾经做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作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在近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叶圣陶进一步倡导语感训练,80年代吕叔湘将语感拓开了又一个层面(语言文字的结构形式和表达的层面)。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理论界不争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确,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
二、培养语感的意义
1. 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练习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语言文字并不是机械的语义知识,而往往带有作者很强的感情色彩,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因而语文教学绝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而同时语文知识要通过大量的言语对象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附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这样的语文知识才能转化为一定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核心不是传授语义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
3.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方面任何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人类的思维成果也必须依靠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通过思维才能表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语感的练习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积累和激发,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感强的人能敏锐地感觉到语言材料的重点、情感,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可以不加思考的表情达意,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一个理性的熟悉过程,而必须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丰富情感等因素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直觉形象进行了感受,审美情趣得以激发,这其实就是一个审美教学的过程。美的形象性和语感的直觉特征是统一的。审美教育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创设情境,感受语感
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使死板的语言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印在脑海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2. 品词析句,领悟语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往往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对那些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悟出它的美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语感训练的目的。
3. 感情朗读,强化语感
朗读是口、耳、眼并用的过程,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标》中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要从声音上去体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咏不同的语调、节奏,在朗读中思考。
4. 引导想象,拓展语感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读者要真正理解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内涵,那就必须通过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读到文字时和生活联系起来,具体领会其中的意义和情味。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而又非常难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感点,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逐步地达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