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改进代表建议督办方式

2015-08-18温星君

人大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办理

温星君

衡量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最直接的标准是看代表建议是否被采纳,落实情况如何。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不能光靠办理部门自觉落实,还要改进代表建议督办方式。本文试图立足于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工作实践,探讨代表建议督办工作面临的全新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代表建议督办方式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对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提出新要求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在微博发出“我的车,我做主”的声音,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取消小汽车强制年检的建议,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引起了广大车主和网友的强烈反响。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出台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新措施,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明确公安、质监等政府部门不得开办车检机构,已开办的9月底前必须彻底脱钩;自9月1日起,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不得指定检验机构,推动机动车异地年检等系列内容。

这一件代表建议的及时落实,有效树立了人大工作的良好形象,让广大群众直观地看到代表建议推动政府工作的实际作用,真真切切地领会到代表建议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的重要渠道,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代表建议办理和督办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这种新形势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随着新媒体、微媒体的兴起,汇聚社情民意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直接、高效,明星代表随时随地就可以在个人微博等网络载体上了解和收集到最新、最原始的社情民意,甚至发起即时专题讨论或者在线统计调查。二是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日益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也倾向于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诉求。三是群众高度关注环境治理、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事务,对人大工作、政府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代表建议更“接地气”、更受关注。如果仍然沿袭老办法和旧模式开展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恐怕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人大的代表建议督办单位应与时俱进,认真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创新和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推动代表建议落到实处,真正办出群众满意的效果。

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主要问题

从办理代表建议的实践看,政府系统各部门在办理代表建议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共性,主要如下:

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严肃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进一步加强,甚至存在提建议就是“找茬”的错误观念,缺乏认真办理代表建议的动力。这些思想认识在行动上表现为重满意率,轻落实率;表面功夫做得足,冲锋号角吹得响,却不一定真抓实干;遇到职能交叉的一律往外推;遇到难以落实的一味找客观原因,等等。个别经办人员态度不端正,并没有将办理代表建议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机会,而是将其看成业务之外的负担,只求敷衍了事,为办理而办理。倘若遇到领衔代表在《征求意见表》上给出“不满意”的反馈意见,有的经办人员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落实建议上,而是花心思直接对代表软磨硬泡,或找关系间接说情,最后领衔代表只能“被满意”。

办理过程流于形式。有的部门图简单省事,搞文来文往,习惯背对背答复,懒得面对面沟通,只在书面答复中用冷冰冰的三言两语或者官话套话空话敷衍了事。有的部门能够通过电话访谈、座谈会和现场调研等方式与人大代表沟通了解情况,但个别沟通的初衷仅限于被动完成“百分百沟通”等工作要求,目的在于表态、强调困难和说服代表,寻求“理解”和“支持”。这类沟通是花架子工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大,以至于有些代表建议连续提了几年以后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一直在努力”。

政府部门与人大代表之间信息不对称。有的经办人员在办理代表建议时会有一个疑问,即有些工作已经完成,或者早已有工作计划并且正在实施,为什么人大代表还要提出来,甚至连续多年就同一件事情反复提出来?实际上,这是因为人大代表不知道政府部门某些工作是否做了,怎样做的,效果如何,以及下一步打算如何,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的部门开展信息公开工作不到位,没有利用公开方式让人大代表接收到足够信息,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沟通的壁垒,增加了人大代表收集有关信息的工作量,增加了建议办理部门的行政成本,也无形中造成政府部门经办人员办理代表建议时的不耐烦心理。

改进督办工作方式的建议

多年来,全国各级人大的代表建议督办单位不断创新督办手段,保障了代表建议办理效果。尤其是广东省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通过“回头看”活动、建立重点建议督办制度、召开办理进度通报会等多种形式,推动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不断前进。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代表建议督办方式:

建立完善明察暗访机制。明察,即推行开放式办理,充分运用数字广播、桌面视窗、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微媒体,搭建人大代表、办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平台,及时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和监督代表建议的办理过程和结果。暗访,即组织人大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公众代表采取模拟办事、电话咨询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围绕代表建议提出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暗访,动态跟踪建议落实情况,撰写暗访报告并反馈给办理部门。

督促与代表建议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与代表建议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行政权力运行信息、财政资金信息、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和公共监管信息等。各级人大的代表建议督办单位可在每年人代会后逐件梳理代表建议涉及的政府信息,整理列出一个与代表建议相关的清单(或指南、目录),督促提醒政府各部门按照清单落实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此项工作的第一步,应要求各政府部门在本部门网站上公开每年办理代表建议情况的总结报告。

建立指标体系,评价代表建议办理结果。要构建一套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地方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设计不同的指标和权重,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来开展代表建议办理评价工作,并建议政府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

做好重点督办工作。要围绕国家和省的中心工作,每年将一批意见比较集中、反映社会热点难点的代表建议纳入重点督办工作范围,列入当年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内容,专门安排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督办工作。将上一年度领衔代表连续反馈两次“不满意”意见的代表建议,自动列为下一年度的重点督办建议。

(作者单位:广东省旅游局)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办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要规范办理不动产登记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