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5-08-18刘莲角

新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品德笔者情感

刘莲角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教师应该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然后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上品德与社会课时,笔者比较注重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感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教学的素材只有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才会合童心,有童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之上。

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笔者努力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首先让学生调查、记录自己“从下午放学回家到睡觉前”的用水情况,初步感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课堂上,再通过观看“消防官兵灭火”“海洋里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视频,感受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接着让学生想象:假如生活中没有水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于是,笔者请学生分角色扮演花、草、树木因没有水的浇灌,而难受得张大嘴巴呻吟、呼唤水的痛苦样子……让学生从正、反两面感受水的重要性。然后选取了西部地区人们用水困难的录像,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醒他们惜水的意识,培养节水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用水行为,从城市建设、动植物生长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水是生命之源,应该节约每一滴水”。

这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有效提高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只有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渲染等不同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怎样看电视》一课时,笔者以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导入,学生们的眼睛“刷”地一下子瞪圆了……欣赏完精彩的片段,笔者趁热打铁地让学生交流各自看完电视后的感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很开心,很愉悦,意犹未尽,全身心放松……”从学生们的口中,我们知道了,看电视能让他们体会到各种各样的乐趣。见时机成熟,笔者话锋一转:“作为一名小学生,看电视到底好不好呢?”并让他们以此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会异常精彩。正方同学认为,看电视好,因为看电视可以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反方同学则认为,看电视不好,因为看电视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可能引发电视孤僻症、肥胖症、近视眼、肠胃病等多种“电视病”。这样的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倾听、发表和探究、思辨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接着,笔者巧妙地创设了“周末,如果你喜欢的综艺节目跟妈妈喜欢的连续剧同时播放,那你怎么办?”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学会和父母进行平等地交流、协商, 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并提升其生活经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效性。

三、活动体验,提高社会认识

活动是体验场域的基础,也是体验深化、发展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切入与教材相关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作,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等实践活动,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常识和生活能力的学习。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集体荣誉靠大家》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靠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玩“四人五足”的游戏。在初步了解了游戏规则后,学生10人为一个小组,在各小组长的组织、分工下,有的学生负责参加比赛,有的学生负责拿绳子绑脚,有的学生负责当拉拉队。这样,各司其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了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积极争取。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了认识。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家庭寻宝”中的发现》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了呢?”笔者趁机出示了几组数字,让带算盘的学生和带计算器的学生进行现场比赛。通过比赛,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工具变得越来越便捷了。再者,一个学生带来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滚铁环,不少学生玩耍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跃跃欲试。笔者就放手让学生在教室的通道里模仿七八十年代时的孩子滚铁环……活动体验结束后,再让学生畅谈感受。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动手和表达的能力,也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真切体验生活的变化和进步。

四、社会实践,发展生活能力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及现实生活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社会实践可与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社区及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课余及节假日,采用采访、调查、参观、体验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发展生活能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试试看》一课时,课堂上,笔者以“背心的制作、销售、购买”为载体,让学生亲身实践,经历商品“制作——销售——购买”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情感和态度上有积极的体验。课后,笔者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五一”期间,试着用今天所学的购物技巧,自己去购买一件衣服。这样,拓展了教学空间,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拓展到生活,加强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教材,采用灵活的方法,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逐步达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笔者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老师,别走……
情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