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研究

2015-08-18霍刚强卢东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7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培育

霍刚强 卢东宁

摘要:后续产业培育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治本之举。根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确定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主导方向是发展生态农业,并证明了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吴起县退耕还林的成功经验及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工作着力点。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3103

培育后续产业是增加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证其能“稳得住、不反弹”,并建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长效机制的治本之举。明确后续产业培育的方向,确定工作重点,对进一步做好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工作意义重大。

1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方向

1.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基本原则和模式

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要坚持以下四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二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三是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原则;四是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其主要发展模式包括:生态农业模式、林业产业化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生态旅游模式等。

1.2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主导方向

根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原则和主要模式,我们认为,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发展生态农业。

(1)发展生态农业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生态延安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之中,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将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生态农业集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能够实现保护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结合;生态农业不仅能强化农业自身的生态功能,而且能增强其环境净化功能,这对解决延安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延安颇为重要。

(2)延安拥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延安一直在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之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9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延安市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战略的实施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延安发展生态农业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社会条件。

(3)延安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退耕还林使生态农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经过10多年的退耕还林工作,延安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和林草覆盖率分别达到了68%和67.7%。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二是治沟造地为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延安市率先开展了治沟造地工程,将耕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流域、沟道治理结合起来,将大沟推平,整理成耕地,承包给农民耕种;修建排灌系统,沿山脚种草种树,保护生态。治沟造地工程不仅增加了延安市的耕地总面积,而且提升了耕地质量,为延安市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伴随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使我国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当今人们对于生态农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旺盛。延安市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和反季节蔬菜优生区,是黄土高原优质杂粮传统生产区。所产苹果、蔬菜、红枣、核桃、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享有盛誉。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基本明确。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延安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培育苹果、蔬菜、草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吴起县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举措

2.1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

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吴起县大力改善農业基础设施,改良耕地,修整公路,使农民可以将三轮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并且在山上建了蓄水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了收入,为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以产业开发为关键

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生态建设与农民收入增加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关系。为此,吴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确立了以羊为主的草畜业和以杏为主的林果业的产业开发战略,并从策略上予以支持。

吴起县产业开发的实施重点:第一,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吴起县从改良羊子品种,改进饲养方式入手,自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全县累计淘汰土种山羊20多万只,引进推广适宜舍饲养育的小尾寒羊良种8000多只,建立了有效的舍饲养畜生产管理机制和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创建了圆方集团,主营羊肉加工;同时,按照草畜配套的原则,吴起县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以及柠条、沙棘等优良饲用灌木,建立了优质草种培育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和草产品加工基地,为草畜业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加快生态经济林建设。山杏不仅有生态功能,而且有经济效益。因此,吴起县着力加强以杏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林建设,在荒地和陡坡地上大面积营造山杏(山桃、小叶杨)与沙棘的混交林;在低近缓坡的退耕地上,积极发展仁用杏经济林,累计建成高标准仁用杏园9.8万亩,杏总面积达到120多万亩,农业人均12亩。第三,塑造新型农民。吴起县在大力推广普旱作农业实用技术,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民兴办绿色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

吴起县的产业开发策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选择。吴起羊肉因不膻、不腻而闻名。因此,吴起县产业培育的重点是发展舍饲养羊业。为此,该县建立了优质羊繁育基地、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羊肉加工厂、毛毯加工厂等,以推动羊产业的发展。二是成功的基地建设模式。吴起县县财政每年划出一笔资金,重点扶持专业草畜产业户,构建了以示范户带全村,以示范村带乡镇的基地建设模式。三是富有成效的龙头扶持模式。吴起县政府深刻认识到龙头企业对产业培育的带动作用。因此,重点扶持以圆方集团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走出一条以市场促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四是多元主体参与、多渠道的管理体系。舍饲养羊业的发展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强化管理是化解、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吴起县建立县、乡两级羊子集散市场和信息网站;成立了与特色产业相关的一系列合作组织,并规范其管理和运行,健全和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的草畜产业服务网络和疫病防治体系。五是稳林果。该县主要是对现有的林果拉枝、修剪、托盘、施肥和高枝换头嫁接,对退耕还林地块上的山桃、山杏等作物进行抚育和管护,大面积栽植优质适生杂果,使全县林果成林面积达到20万亩,沙棘成林面积达到100万亩。

2.3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保障

吴起县是典型的能源主导型经济,其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资源开发。该县的财政收入据延安市前列。较强的财政实力为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因此,吴起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资助特色产业示范户等,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资金的使用加以规范化,这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资金和制度保障,也为该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人气”和“市气”。

2.4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设施建设为基础

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中,吴起县始终坚持把退耕还林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设施坚实等有机地的原则。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一是按人均2亩基本农田的标准,狠抓基本农田建设,并对农田建设达标的农户给与一定的補贴;二是力推甘露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小流域治理,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在农民生活设施建设方面,对偏远山区,推行以建设庭院沼气为中心,改厕建圈建暖棚的“三结合”模式;对川道地区,推广以日光温室为纽带,种植、圈养、沼气综合利用的“四位一体”模式。为防止出现退耕地复垦的现象,吴起县加大移民搬迁的力度,移民搬迁2300多户、1万多人。

2.5以农业技术创新为有效手段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撑。为此,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过程中,吴起县进行了耕地节约型技术创新、牧草和家畜的种质创新、草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等,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使农户的总收入不断增加。这为吴起县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的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吴起县以发展草畜业为主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工业反哺农业为支撑,以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为保障,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兼顾生态与经济、生产与生活,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支撑、农户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

3吴起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实施成效

吴起县的生态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如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4万吨。二是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吴起县“绿色”的行政区域图;全县年降水量明显增加,洪涝灾害显著减少,沙尘暴不再肆虐;多年不见的麻雀、喜鹊、猫头鹰,以及野兔、狐狸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三是农村主导产业形成,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和林果业由原来的辅助产业,变成主导产业;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例渐趋合理,由1997年的60∶34∶6变成目前的9∶66∶25。四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方式更加文明。退耕还林以来,吴起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截至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9593元,年均增长57%以上;退耕还林前,该县90%以上的农户以羊粪、驴粪、木头等为燃料,进行取暖、做饭等;现在则以综合利用沼气、煤、液化气等为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文明。

4延安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着力点

延安市应该在全市推广吴起的成功经验,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以技术创新为保障,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以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工作,为生态延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珍.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北京农业,2013,(24):110.

[2]范婷婷,卢东宁.延安市生态农业发展战略选择—基于SWOT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5051.

[3]姜辰蓉.陕西吴起:退耕还林让黄土山峁再披绿装[EB/OL].新华网,2015227.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建设之思考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