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摄影》课堂中的应用尝试
2015-08-18刘夏滢
刘夏滢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文章以《摄影》课程为例,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摄影专业技能,探索信息化教学在摄影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摄影》课程 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知识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随之改变的还有教学理念与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育信息化已经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全面且巨大的变化,教育领域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因此,关于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为《摄影》课程服务,成为高职院校《摄影》课程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从理论上来讲,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从这个定义的字面意思上不难看出,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与方法是以教学过程为主的,也就是信息化技术要围绕教学过程展开使用。同时可以看出,现代教学观念与现代教学方法是决定信息化技术使用的根本。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新式教育体系。
二、高职传统《摄影》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攝影》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必修课,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相机的使用方式与技巧、取景构图的方法与技巧,理解光线在摄影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合理有效地使用光线,最终具备独立完成产品、人物、风景或广告宣传摄影作品的能力。传统的摄影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理论学习与实践分别展开。首先在教室通过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学习内容,之后再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实践拍摄。
理论学习时间多于技能实践时间。由于学生较多,设备不能满足每位学生人手一台;加上拍摄场地有限,不能满足大量学生课上实践的需求;且理论知识讲解需深入、透彻,因此传统课堂的理论教学课时较多。
由于部分学生对摄影活动完全没有概念,且完全没有接触过摄影,因此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摄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摄影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高职学生因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传统的理论讲授加简单的技能实践不能很好地满足《摄影》教学需求。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摄影的理论知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摄影活动,而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三、《摄影》课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不断转变教学思路,逐步发现围绕教学需求,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将有效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的摄影工作。下面就教学改革做如下介绍:
(一) 结合实际,调整教学目标
摄影活动最终是要学生掌握摄影技能,并将其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这样看来,传统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拍摄方法就变得有些不切实际了。对于学生来说,为了拍照而去学习拍照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笔者也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学习拍摄、学习拍摄的作用、学习摄影对今后工作有什么影响等问题,能明显感觉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习摄影的目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开始我是对学生的不理解表示疑问,因为在我看来,这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经过不断地观察与思考,我发现当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时,并没有很好地提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他们并不会主动了解摄影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会拍摄这个看似明确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却是一个十分宽泛、没有针对性的目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教学目标,以学生需要面对的专业技能需求的掌握为学习目标,将原本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改为模块教学,原本的“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改为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利用网络、微信、QQ、电子笔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从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后实践练习的方式改变为传达任务、接受任务、带着任务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信息化手段的高效学习方式。
(二)改变教学思路,与生活相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关注度,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简单的信息化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播放视频、动画、教学PPT,只能基本保证教学活动的展开,但教学效果却是不能保证的。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保证教学效果与质量,我们需要根据课程需求引入更多新颖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随着信息化手段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高效,如此种类繁多的手段我们难道不能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要用得恰如其分,根据教学需求打开思路,合理地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中来。在摄影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需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现列举一些有特点的方式。
结合专业特点,制作微视频与动图。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名词解释,如光圈、景深只是通过观看图片、现场分解相机的方式来讲解,效果并不好。因此,我利用专业优势,摄制并制作照相机拆卸分析视频,制作动态图片、景深变化操作视频,通过大屏幕播放,同时将视频讲解的重难点,如光圈的变化、镜头的调整、光影的变化等制作成小视频或是动图,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QQ群或微信群,让学生能够反复观看,在实际操作或拍摄时如果遇到问题,也能够通过这些概要式的小视频或动图快速解决问题。
利用手机网络的高效性,建立灵活的学习平台。课堂仅仅是全部学习平台当中的一个,由于手机网络的全面覆盖,使用手机我们可以连接QQ、微信、网站。因此利用QQ群、微信、网络社区等平台。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建立起更多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些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摄影作品、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学生沟通互动,无形增加了学习时间,在课下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接触《摄影》课程相关的内容。
快速高效的学习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上课学习、课后做练习、提交作业、教师观看评论、下次课程中点评的教学反馈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效果不好。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上使用无线网络,学生拍摄完成后通过电脑或无线相机的传输端将作品上传至教师端,教师可直观快速地看到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
(三)直观可视的演示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使用相机拍摄同步软件,通过相机镜头,将相机拍摄画面投射在大屏幕上,用以直观演示如镜头、光圈调整所带来的不同的拍摄效果等。
(四)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设备
在《摄影》课程中,相机作为基本专业设备,要求每位学生熟练操作,但是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用于练习的摄影设备却不仅限于相机。当然,这里所说的用于练习的设备是针对教学需求使用,而并非随意使用。例如,在讲解构图中主陪体、景别与构图法则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快速理解重难点、掌握技能,课堂上我选择使用带有拍摄功能的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作为练习设备。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设备,第一,构图章节中的这些内容只是学习图形在画面中的构成与表现的,并不强调光圈、快门、设备操作等问题。第二,提高学习效率,快速反馈学习效果,并且根据教学反馈,教师能够快速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方便教学,整个教室被无线网络覆盖,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既是拍摄设备,又是图片上传终端,大大节省了上传时间,配合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使用,可以快速得到实践反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第三,结合教学平台,学生快速记录学习笔记,查找相关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第四,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是学生常用的工具,学生十分熟悉,也更有兴趣,同时培养学生随手拍,学会利用身边的设备练习摄影技能。
四、总结
通过一系列以信息化教学为基本思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我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有了良性的改变。在探索《摄影》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思路,实现教学与信息化有机地结合,促进高等职业学校《摄影》课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技術,2013(3).
[3]郑华.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4]高坚.数字技术下高校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李益,夏光富.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教学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