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理答,让音乐课堂鲜活起来

2015-08-18杨敏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语言课堂

杨敏芳

随着 “对话型”教学的展开,我们发现学生课堂上的欣赏领悟能力、质疑问题能力、评价批判能力、歌唱情感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成了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欣赏者和合作者。可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对话时,往往是在“师—生—师—生”这样的线性层面上打转,课堂上往往还是一些尖子生唱主角,不利于对话的深入与展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教学机智,临场应变能力差,缺乏理答意识和理答技巧,课堂理答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语言性的理答只停留在表面。

随着深入探究,我发现缺乏理答意识和理答技巧,面对学生课堂的回答行为时常有束手无策的感觉,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应付,是现今许多青年教师共同的缺陷。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及观察同行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课堂语言性理答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

1.随意空洞的“假理答”

课堂上,学生不论是演唱歌曲,还是回答问题,或是用打击乐伴奏,教师的语言性理答总是随口那么几句“真棒”“真好”“真不错”,有点像无所不能的每道菜肴都适用的万能味精。有时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就盲目地高歌赞赏,兴师动众,让全班学生鼓掌,被表扬的学生沾沾自喜,也不再认真听课,而其他学生只是接到老师的指令要鼓掌而勉为其难机械地拍拍手而已,根本就不知道为何要表扬,好在哪里,棒在哪里,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一阵热闹过后,学生的思绪又不知道飞到哪去了。这种课堂理答是让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上的热闹是华丽包装背后的“假理答”。

2.不合实际的“空理答”

“你真是天才”“你的眼睛简直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亮……”教师成了表扬语的廉价批发商,从不考虑学生的表现是否得当,便统统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错了也会得到“安慰奖”。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自己的表扬总是热情洋溢,但学生的反应却日趋冷漠。过分夸张的表扬不但会使学生鸡皮疙瘩直起,还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语言并非是真情流露,这样一来,理答就失去了引领作用。长期口头上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原有的价值,一切理答皆成空谈。

3.引入歧途的“错理答”

为了加强学生的音准概念,一般教师会在音乐课第一环节加入音阶模唱练习。磨唱的时候,教师一直强调不要像小和尚念经,音要往上走,往高处唱。“高处唱”就给了学生误导,教师的原意可能是引导学生在高音区用假声唱,可由于语焉不详,学生可能会想:高究竟是多高?声音唱得响了是不是就高了?教师造成错理答,学生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音高位置,他们怎么去练准音?在他们的脑子中根本没形成音高的概念,教师至少要给他们一个标准音。

对于理答,特级教师孙双金曾在一书中这样阐述:“课堂理答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理答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见课堂上教师理答之重要性。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音乐课堂中教师有效的“语言性理答”就应该是一种艺术,是画家手中的点睛之笔,能针对学生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答案灵活处理,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启他们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怎样做,才能发挥它的神奇的功效,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呢?我想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该能改变现状,有所成效吧。

1.多样创新,变“假理答”为实实在在真理答

教师的课堂语言性理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课堂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理答的语言应丰富,并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流于公式化的“嘿嘿,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这样的理答语言过于单调,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理答用多了,学生也会觉得教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也就没有了兴奋点。教师注重理答语言的个性化,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除了可以用通俗明白的语言理答,还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来理答,学生既受到了鼓舞,又得到了文学的熏陶。

我认为课堂上应当充盈着这样的语言性理答:激励性的如“你唱得真认真,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小疑有小进,大疑则有大进”。商量式的如“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嘴里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 然后请你再说一遍,好吗?”“这种演奏方法别具一格,让人听了耳目一新”。旁敲侧击式的如“你真了不起!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了吗?”教师的理答形式多样化,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才能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实事求是,改“空理答”为真真切切实理答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适当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做激励性理答,多鼓励他们,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的兴趣。但万不可言过其实,过分夸张。比如欣赏一首曲子后教师提问:“该首乐曲的速度如何?”一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答对了,教师夸奖说:“你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这太夸张了。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自以为很出色,变得心浮气躁,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认为教师评判不公,甚至在班内引起争议。所以在点评时尽量不要用“最”“从来没有过”等极端的词语,一是太过虚假,令人难以置信;二也让自己处于被动,下次错了你该怎样自圆其说呢?

教师的理答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说。在学习《彼得与狼》交响童话,请学生听主题旋律猜一猜符合主题的小动物环节时,大部分同学还在沉思,平时成绩不太好的某同学却一下子就回答到位了,我是这样说的:“看来,还真不能小看你,你的思维一点也不比别人慢,加油,音乐这座高山一定会被你征服的。”他听了后信心满满的,其他同学也很认同,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3.把握教学原则,纠“错理答”为明明白白对理答

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理答就是在课堂上随意地对学生说几句话而已,就是鼓励学生,无论对错,一律表扬。给予肯定加以表扬,这不失为鼓励的一个好方法。但是如果应答时不分青红皂白、毫无原则地给予赏识、鼓励,那就大错特错了。明明他的回答还需要探讨,却称赞“对极了”,这不是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吗?

简单明了,有所指向的理答,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激情引导到正确而健康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听得明白,学得明白。不分是非,一股脑儿全赞赏或模糊不清,闪烁其词,这样反而会让学生误解意思,同时教师的理答也就贬值了。

4.明确努力方向,换“零理答”为踏踏实实好理答

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回答确实不好理答,不能说他答得对,也不能说是错误的。有的教师自己琢磨了一会儿也不知怎样理答才好,就以模棱两可的“是吗”一带而过,不作正面的理答;有些教师就以简单的“好的”“不错”“不对”草草了事。这样的理答,虽然是理答了,但它不可能对课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也不可能针对教师的回答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因为学生不明确究竟好在哪儿,错在何处。

音乐课堂中教师有效的“语言性理答”可以把一堂课点缀得活灵活现、有条不紊,可以引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也可以把学生带出困境,更可以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对象充满个性,课堂对话不断生成,即使同一位教师上同一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理答行为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它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只有教师对课有了如控球一样的感觉,才能即时地有效地作出合理巧妙的理答,让音乐课堂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音乐语言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音乐
我有我语言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