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5-08-17桑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效

桑涛

摘要 介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轮作与间作、选用良种、种子处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施肥、化学除草、田间管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大豆的栽培。

关键词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34-02

大豆是太和县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抓好大豆生产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需要,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轻工业原料、提高粮油作物产量、增加出口物资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豆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大豆播种面积达7.33万hm2,平均单产2 233.5 kg/hm2,但和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提高太和县大豆单产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必须采用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合理轮作与间作

大豆不宜重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大豆重茬,表现出植株矮小,根瘤少,生育迟缓,病虫害严重,影响产量。土壤肥力高,减产幅度小;土壤肥力低,减产幅度大。减产原因为病虫害容易发生,单一的养分消耗、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作用。因此,在大豆生产上应尽量避免重、迎茬,合理轮作倒茬,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太和县大豆生产主要为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制。

2 选用良种,加强种子处理

2.1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一种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良种较当地品种一般可增产10%~20%,选用良种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选择符合国家规定高产优良品种。二是选择生育期100 d左右、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或有限结荚习性、株高中等偏上、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1]。三是所选品种必须经过农业部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在本地表现较好,具有稳产高产抗逆性强品种。四是所选品种要具备商品性,属和与前茬作物相吻合,机械化程度高,如中黄13、豫豆22。

2.2 种子处理

2.2.1 选种。播前剔除虫食粒、病斑粒、破损粒及杂质,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3%,发芽率高于90%。为播后苗全、苗齐、苗壮奠定基础。

2.2.2 种子包衣。为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虫等,播前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

2.2.3 拌种。种植地出现过大豆菌核病,用40%菌核净按种子量的0.3%拌种[2-3]。未包衣的种子,用钼酸铵、硼砂分别为2~4、1~3 g溶水后拌1 kg种子。

3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为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大豆生产上要适时早播,采用宽窄行播种,用耧播种可采用“二耧靠”耩成宽窄行或实行“三垄靠”耩成三密一稀,瘦地仍以等行条播为宜。一般在6月20日前播完。大豆播种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19%~20%,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应造墒或遇雨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散墒后适时播种。播种要均匀,深浅一致,以3~5 cm为宜,播种量100~110 kg/hm2。为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品种特性、养分含量确定适宜的行株距[4-5],太和县夏大豆一般栽植密度为24万~27万株/hm2。

4 科学施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据研究分析结果,每生产100 kg大豆,需纯氮5.3 kg、有效磷1 kg、氧化钾1.3 kg,比生产100 kg小麦、玉米需氮高2~3倍,需磷钾也稍高。大豆生育过程中,各个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6]。一般大豆在开花到鼓粒期需要的养分最多,其他时期需要的养分较少。

在播种前,以施腐熟有机肥为基础,应增施化肥,氮磷钾应合理搭配,尤其是增施磷钾十分重要,大豆是对磷钾需求量较多的作物,磷肥在土壤中活动性较小,钾肥可增强大豆的抗旱性。据科研单位试验,施肥比不施肥增产10%~18%。使用氮磷钾配比2∶4∶1,一般要求施尿素105~120 kg/hm2、磷酸二铵180 kg/hm2,混合均匀施入,开花盛期追肥1次,施尿素150 g/hm2。

5 化学除草

为有效防除田间杂草,喷施高效、安全、经济的除草剂。土壤墒情好时,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750 mL/hm2对水225 kg/hm2喷雾土壤;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时,用10.8%盖草能乳油450 mL/hm2对水225 kg/hm2喷雾[7]。一般在湿度大、风速小、气温低的早上和傍晚施药,避开高温、干燥的中午。施药后2~6 h内遇雨重新施药。

6 田间管水

不同生育时期需水也不同,苗期需水较少,开花结荚鼓粒需水较多;分枝期遇旱浇水,有利于单株分枝,花荚期遇旱浇水能充分满足大豆生长和开花对水的需求,鼓粒期对水分需求最为敏感,旱时必须及时浇水,以满足鼓粒的需要,提高百粒重。

大豆虽比较抗涝,但地面积水,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导致减产,因此在多雨季节,必须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7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应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合理用量,降低农药残留。

8 及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大豆增产增收的最后环节,收获过早对产量、品质都有影响,会降低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收获过晚易炸荚掉粒及品质下降。大豆收获适期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时叶片脱落90%,茎荚全变黄色,摇动植株有响声。

9 参考文献

[1] 闫晓艳,刘凤珍,邱强,等.吉林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科学,2006(1):27-29.

[2]杜成福,孙秀铭.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3(12):6.

[3] 王成,连成才.大豆宽台窄行密植密度试验研究[J].大豆通报,1999(2):15.

[4] 周兴龙,王乐才.浅谈黑龙江垦区高油大豆的栽培技术[J].科技资讯,2006(9):120.

[5] 刘春华,盛庆军,金玉生.简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4(4):6.

[6] 陈喜凤,吴春胜,郝满,等.中晚熟大豆长农1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大豆科学,2010(2):354-357.

[7] 赵三根,王秉千.直立型大豆品种密度试验简结[J].甘肃农业科技,1992(11):1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豆高产高效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