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经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中山市和韶关市为例

2015-08-17毛蕴诗陈玉婷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经贸中山市贡献

毛蕴诗,陈玉婷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外经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中山市和韶关市为例

毛蕴诗,陈玉婷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文章对比分析广东省对外依存度高的中山市和对外依存度低的韶关市的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同时以中山市为例,从产业、技术、资金、就业、消费、国际化等多方面探究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关联贡献。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贡献的若干提升空间。在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应该重新认识外经贸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竭力提高外经贸对地区的经济贡献。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外经贸;经济贡献;地区差距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5.05.0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外经贸对我国改革先行先试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对外贸易是外经贸的重要构成部分,一般采用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指标来衡量对外依存度。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 589.93亿美元,同比增长5.74%。广东省1987-2013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为42.89%,出口年均增幅39.97%,进口年均增幅38.41%。2013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高达10 918.22亿美元,其中出口6 363.64亿美元,增长10.9%,高出全国出口增速3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8.8%;进口4 554.58亿美元,增长11%,高出全国进口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3.3%。因此,研究广东省外经贸发展状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义。

我国及广东省外经贸发展受到国际、国内总体形势的双重影响。在当前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对外依存度高的经济模式受到冲击。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若干次进行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包括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等。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区发展过程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背景下,外经贸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不同地区间的外经贸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享受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拥有极其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对外贸易优势,持续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然而,即使在第一外贸大省广东省内部,由于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等落后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截然不同,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

本文从两方面研究外经贸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和贡献:首先,以珠三角较为发达的中山市与粤北欠发达的韶关市为例,对比分析广东省内对外依存度高与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其次,通过对中山市经济部门、企业进行多次调研访谈,从产业、就业、消费等多方面进一步研究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关联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当前广东省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贡献的若干提升空间,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在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外贸易的增长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D.H. Robertson(1937)[1]首次提出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Lucas(1988)[2]认为贸易开放加快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Grossman&Help⁃man(1993)[3]认为贸易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欧阳北松、杜建华(2004)[4]指出我国1974-2002年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对外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单位就有2.3个单位的GDP增长。

很多学者指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对外贸易对GDP的直接经济贡献可以从净出口额体现。亦有很多研究指出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不亚于出口。在一定条件下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贡献程度相近,不能绝对划分孰轻孰重(沈利生、吴振宇,2004[5];聂宣勇,2007[6];王磊,2013[7])。我国财政部税制税则司课题组(1999)[8]指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大于出口,提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是外贸改革的重点所在。何邦胜(2005)[9]的研究也指出每增加1元的进口可以比增加1元的出口多产出1.313 5元的GDP。

除了直接经济贡献,一些研究指出对外贸易的间接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就业、外汇、消费等几个方面。财政部税制税则司课题组(1999)[8]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否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是衡量其对经济增长长期贡献的重要方面。林毅夫、李永军(2001)[10]指出出口通过刺激消费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两条途径。聂宣勇(2007)[6]针对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产出、就业、增收和外汇四方面的贡献分析。马如飞(2009)[11]认为中国对外贸易对GDP、中国产业结构提升、就业均有贡献。郭隆艳(2011)[12]的研究指出对外贸易可通过对影响产业结构和带动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学者以部分典型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对浙江省经济的显著贡献(方民生,2007[13];杨丹萍等,2011[14];张汉东、胡朝麟,2012[15]),但不同行业进出口的贡献有所差异。针对上海市、江苏省、滇桂黔三省(区)、山东省、福建省等地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均得出外经贸与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的一致结论(李慧中、赵大平,2005[16];陈宏付,2010[17];闫鸿鹂,2010[18];刘泽,2011[19];林必越,2012[20])。荆林波(2011)[21]认为经济开放度对广东经济“二次腾飞”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针对对外依存度水平差异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联系有所探讨。陈宏付(2010)[17]分析江苏省沿海三市的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作用。胡国珠等(2014)[22]分析对外开放度对江苏省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

总的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或局部特定的方面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广东省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目前尚无针对广东省内部外经贸对其经济发展影响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从对外贸易的角度、采用全面和整体的分析思路来进一步探究外经贸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根据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情况,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下文中所用到的部分实例及其数据经过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图1 研究框架

三、梳理对外贸易对地区的直接贡献——以中山市和韶关市为例

(一)进出口贸易有力拉动地区GDP增长

1.净出口直接推动GDP增长——中山市和韶关市的差距

出口贸易对GDP的直接经济贡献可以用净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2003-2013年中山市GDP 从497.10亿元增长到2 638.93亿元,年均增长率18.17%,其中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8%~50%。相比之下,尽管韶关市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但其对外依存度远远不及中山市(见图2)。2013年中山市净出口达到173.2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年韶关仅为-4.77亿美元,两市GDP差距扩大至近3倍。

图2 2003-2013年中山市、韶关市GDP与净出口/GDP比率

2.进口促进GDP增长的效应不亚于出口

进出口贸易均能带动GDP增长。资料显示,由1978-2007年的数据初步测算得出,我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增加4.5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增加3.8亿美元。由2003-2013年数据测算得中山市GDP与净出口之间的回归模型,GDP(亿元)=-125.501+15.201×净出口(亿美元),即净出口每增加1亿美元,GDP将增加15.201亿元。韶关市GDP与净出口之间的回归模型为GDP(亿元)=-278.554-134.155×净出口(亿美元)。在此期间,中山市进口额每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增加50.090亿元;而韶关市进口额每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增加63.741亿元。因此,考察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既要看到出口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也要从供给层面分析进口贸易作为初始投入的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进出口贸易带来可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贡献——中山市和韶关市的差距

1.进出口额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对中山市、韶关市两市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外依存度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38。图3显示了中山市和韶关市在进出口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指标的对比情况。2003-2013年中山市进出口额远高于韶关市,近11年中山市进出口总值最高值出现在2011年,为2 256.54亿元,同年韶关市进出口总值仅为113.95亿元。两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逐年稳步上升的同时,差距越拉越大。2013年中山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5.31亿元,是同年韶关市水平的3倍多。

图3 2003-2013年中山市、韶关市进出口值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

2.一般贸易进口带来巨大税收贡献

一般贸易进口额提升,大大增加地区税源。中山市一般贸易进口额从2003年的48 575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10 443万美元,而韶关市则从8 947万美元增加到99 747万美元。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市场零售业平均利润为20%,本文采用这一增值利润率对一般贸易进口的税收贡献进行测算(见图4)。从近1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一般贸易进口额每增加1万美元,则为中山市带来增值税税收0.026 5万元,为韶关市带来增值税税收0.065 5万元。进口商品在国内进行二次销售,除了增值税外,还需缴交企业所得税、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和堤围防护费等一系列税收。

图4 2003-2012年中山市、韶关市一般贸易进口的增值税贡献测算情况

四、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多方面关联贡献

(一)对外贸易对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

1.出口额占产业总值比重大,外贸对地区产业布局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出口贸易对产业的贡献度主要通过出口供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现出来。中山市五金制品、灯饰制造、化工医药、纺织业、家用电器等轻重制造业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也是中山市的主要出口行业。工业制成品外贸出口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30%~40%,可以看出外贸出口对产业总值贡献之高(见图5)。

图5 2004-2009年中山市工业制成品外贸出口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典型出口企业的发展对中山市产业布局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大大带动所在产业的发展。2012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领跑出口行业贡献的国税超过150 000万元。这些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包括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广碁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国碁电子(中山)有限公司、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马电器”)、格兰仕(中山)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卡西欧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无一不是出口大户。

部分企业以出口业务作为发展起点,借助出口增长来开启并拉动国内市场,带来更大的经济贡献。数年雄踞中国冰箱出口第一的奥马电器则是“以质量赢出口→以市场+技术拓内销”的典范。2002-2006年,处于成立初期的奥马电器只为国外市场服务,2006年后启动国内自主品牌市场,进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发展阶段。2012年,奥马自主品牌冰箱国内市场销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大关,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约60%,国内销售额则占40%。奥马电器2012年税收贡献位居中山市南头镇第一,多年获评“中山市国地税共管A级纳税人”。

2.拉动地区上下游产业,有助于产业链延长,带来关联经济贡献

出口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多个相关产业的繁荣,具有集群效应。某家电企业在中山拥有逾200家配套供应商,当中100多家主要上游企业在2012年与其交易产生的净税收将近2 000万元,约达到该企业该年度国税税收贡献的1/7。其中一家上游企业2012年与其交易产生的净税收超过600万元,另外有三家上游供应商净税收贡献超过百万元。另一家小家电企业在中山采购电机、塑料、五金、零配件等配套及上游产品。2012年度该公司中山的主要供应商与其进行交易产生净税收贡献超过百万元。

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集聚了3 000多家灯饰制造及其关联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包括塑料、玻璃、钢管和电器件等。由于发展需要,灯饰产业已经不局限在古镇镇,而是辐射到横栏镇等周边欠发达地区,如小榄镇为古镇灯饰提供五金制品配套。如今还辐射到江门等周边城市,佛山等地也产生了众多生产灯泡和节能灯的厂家。至今除灯饰生产企业外,在古镇拥有较大规模的灯饰市场逾10个,各类配件门市有1 000多家。

(二)对外贸易加快地区技术进步

1.资源产品、设备等进口可弥补供给缺口,带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大幅增加,扩大进口已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瓶颈的必然要求。扩大相关产品和资源的进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弥补资源不足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中山市主要进口能源为煤、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包括发动机及动力装置、各类泵、冷藏设备、净化机器及装置、机械设备零配件等。这些均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带来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还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技术生产能力的进步,直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对外贸易为企业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溢出效应

首先,外资出口企业给中山市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科技制造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可从中获得知识共享带来的提升管理能力、应用优秀人才的机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其次,出口企业通过利用出口积累的市场和技术为资本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的企业成长之路,奥马电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次,外资出口企业对本地企业融资带来新的启示,促进民营企业成长,摸索新的引进外资的渠道和方法,带来其他溢出效应。例如,中国明阳风电集团具有惊人的高增长速度,通过境外上市融入境外资本;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继承国际一流的研发和规模生产能力,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台湾在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先进经验延续自己在技术和制造方面的优势,金融危机时实现逆势增资。

(三)对外贸易带动地区庞大资金流

中山市2013年进出口额达到356亿美元,频繁的外经贸活动促成中山市2013年实现3 054.1亿元的跨境收支,而同年中山市各项存款余额为4 02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 315亿元。从数据上看,中山市跨境收支额大大超过贷款余额,说明规模庞大的外经贸活动大大增加全市的资金流,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在外汇结算中,人民币结算额达到658.17亿元,同比增长72.27%,居全省第六。在此结算方式下,汇率风险的规避、兑换成本和贸易融资成本的降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经济贡献。

(四)对外贸易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间接带动当地消费

中山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有近2 400家,创造了80多万的就业人口。2012年中山市16家主要生产型出口企业用工人数达11.4万人。在众多出口行业中,纺织、塑料行业用工量最大。外贸出口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消费行为,促进了当地消费及经济繁荣。

(五)对外贸易有利于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

调研表明,现实中的企业多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两个市场的互动有助于企业培育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营销和财务等核心资源能力,多数外经贸企业在国际市场所积累的资源能力有助于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从而提高经济贡献。进出口贸易无疑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市场的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

五、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贡献的提升空间所在

(一)出口贸易流通环节与价值链增值环节均有提升空间

第一,从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具有十分必要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2001年中山市的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为80.8%。2006-2011年中山市加工贸易出口年均比重仍达到64%,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总体出口贸易额的54%。虽然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但加工贸易具有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差等弊端。从贸易方式的征税情况来看,来料加工实行不征不退,进料加工按(销售收入-进料费用)×17%征税,一般贸易按销售收入×17%征税,因而加工贸易对当地的税收贡献不如一般贸易。

第二,出口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增值环节也有改善空间。已有的多项研究和实践都有力验证了微笑曲线理论,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组装制造环节相比较,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专利技术和品牌服务环节的附加值更高。近年来中山市企业“两头在外”的局面有所改善,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由原来的OEM向OBM转型,还有华艺灯饰、香山衡器等一批先行企业已开展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和建立海外营销渠道,产品总体附加值和企业利润空间均有所提升。以奥马电器为例,随着OBM业务的扩张,其销售毛利率从2009年的12.24%提高到2013年的22.65%。然而,作为当地领先的具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之一,奥马电器2013年国内自主品牌销售额达到121 084.34万元,占总销售额28.45%,仍不足三成。

(二)新兴市场成长空间大

总体而言,外经贸企业面临传统出口市场出口减少而新兴市场增速较快的形势。2001-2011年,香港一直是中山市出口排名第一的地区,美国位列第二且增长迅速,由2001年的6.9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2.8亿美元。近几年中山市对俄罗斯、东盟地区的出口增长趋势向好(见表1)。特别是东盟地区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未受影响。2013年上半年,中山市对第一出口市场香港出口32.3亿美元,同比下降2.3%;对拉美洲、大洋洲、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比增长21.2%、10.7%、8.3%、37%,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表1 2001-2011年中山市主要出口国别(地区)额度平均增速

(三)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广阔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不稳定。2011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度占总出口额的37%,而中山市只有2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2011年中山市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平均占比接近30%,对比2001-2008年(平均占比23%)虽有明显提高,但与广东整体接近40%的水平相比,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高技术企业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中山市主要出口商品集中于印刷机、电视接收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鞋类等。

(四)进口贸易(尤其是一般贸易进口)的经济贡献仍有限

中山市进出口增幅差距明显,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较为严重(见图6),且一般贸易占比低。2000-2013年,中山市出口额从36.77亿美元增长到264.78亿美元,而进口额仅从24.12亿美元增长到91.51亿美元。2013年中山市进出口比值仅为0.35,位居珠三角九市之末,而广州、珠海的进出口比值分别为0.89和1.11。2003-2012年中山市一般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比重有所提高,在2011年几乎达到1/4的比重。10年内年均占比17.23%,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图6 2000-2013年中山市进出口额

在税收方面,由前文的测算可知88.77亿美元的进口额就可带来13 788万元的增值税收入。因此,扩大进口总额,尤其是一般贸易进口,可有效提高外经贸经济贡献度。珠三角城市2013年平均进出口比值为0.73,同年全国进出口的比值为0.88。以中山市2013年的数据为例,假设该市能向珠三角平均水平看齐,实现进出口进一步平衡,并进行结构优化至一般贸易进口占比75%,即进口总值达到190.66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口额达到142.99亿美元,预计可以带来93 684万元的增值税税收留成;如能达到全国平均进出口比值水平并进行同样的贸易结构调整,即进口总值达到233.0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口额达到174.77亿美元,则预计可以带来114 505万元的增值税税收留成,大大降低出口退税的财政压力。

六、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1.从战略高度看待外经贸在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股力量本来就是联动的,缺一不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对地区经济的推动效益明显优于“两股力量”的拉动作用。一旦失去“出口”这一重要经济发动机,产业发展将受到牵制,就业市场与消费需求均受到负面冲击,由对外贸易带来的财政收入大大缩水,投资也会受到牵连。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主流,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也是重要的特征趋势。许多企业都同时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市场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是主流。孤立地看待外经贸的观点显然缺乏全局性、战略性,而孤立地思考外经贸政策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失误。孤立地看待外经贸的观点显然缺乏全局性和战略性,而孤立地思考外经贸政策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失误。

外经贸对经济运行起到“维稳”作用。以中山市为例,其外经贸具有长期的历史和良好扎实的产业基础,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亟须解答的是如何提高其经济贡献度而非贸然采取打压措施,产业空心化会使整个经济体的抗危抗压能力变弱,经济容易受到巨大冲击而出现大起大落。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的外经贸规模逐年增大,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逐年增大。

2.全面认识外经贸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和间接拉动作用

通过量化外经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均对GDP总量有促进作用,而进出口额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对中山市的调研分析表明:出口额不仅在产业总值占据重要比重,并且可以大力拉动相关关联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地区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也具有促进作用。对外贸易还能够激活地区资金活性,带动庞大资金流。同时可以从就业、消费、国际化等多方面对整体经济活动做出显著贡献。中心市作为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城市,其发展依靠外经贸起家,并形成若干特色支柱产业,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3.高对外依存度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好于低对外依存度地区

在前文的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多项分析中,高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增长的中山市与像韶关市这样低对外依存度、低经济发展的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即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外经贸对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然地,不同水平的外经贸对经济推动的作用有所差异,因此外经贸甚至有望成为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突破口。对于诸如中山市这类对外依存度高的城市,如何维持其均衡和稳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对于粤东西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着力发展外经贸,借助其经济贡献推动地区发展,成为值得关注和亟待探究的问题。

4.多变的环境为提高外经贸经济贡献提供难得的机遇

金融危机以来,外经贸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出现出口对税收的贡献度有所降低等情况。对于外经贸经济贡献面临的瓶颈与局限,不应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需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其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经济转型的契机可作为倒逼机制,促进企业升级,特别是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同时也是扩大一般贸易出口、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良机。以中山市为例,其在缩小贸易顺差和扩大进口方面存在很大空间。扩大一般贸易进口,不仅可以带动消费、税收增长,还可以推进现代服务贸易、物流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从中山辐射全国,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而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也能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完善产业体系。两个市场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也是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经济贡献的难得机遇。

(二)政策建议

1.以整体经济为重,坚持促进外经贸发展

(1)认清严峻形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是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保证。有关部门要认识并珍惜当前已经形成的外经贸、国内投资、消费三股力量联动的良好格局,给予外经贸发展高度重视。

(2)稳中求进是全国经济的主基调,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重视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只有先保持平稳,才能有时间、有机会来调结构、转方式。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把握机会调结构、转方式。

(3)发挥社会各主体的合力,共同提高外经贸对地区的经济贡献。

2.扶持创新出口贸易,有效改善经济贡献

(1)加大对经济贡献度大的行业的扶持力度、集中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大对经济贡献度高的环节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加快自主品牌建立和境外渠道建设,往价值链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

(3)鼓励搭建地区外贸流通新业态企业,增设高效的进出口交易渠道,如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优化进口贸易结构,多举措平衡进出口

(1)大力推动进口贸易,提高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加强进口渠道建设,培育进口主体,创新、改进进口贸易方式。搭建电子商务等更多的新兴进口贸易交易平台。利用相关行业协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力量扩宽进口来源。

(2)搭建经济贡献度高的行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平台,扩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进口。兼顾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增加对低碳环保设备和技术的进口。

(3)探索食品等农副产品进口的渠道模式,加大大宗商品及消费品进口,适当扩大名牌家电、服饰、工艺品等高档消费品进口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4.抓住外贸新增长点,推进现代服务贸易

(1)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服务产业,完善信用、物流、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2)推动建立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发挥其信息集聚、资源协调整合、技术贸易促进等功能。

(3)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完善文化服务贸易平台。

(4)根据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充分发掘消费者在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潜力,有序扩大相关高端生活性服务与商品进口。

[1]Robertson D H.The Trade Cycle[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37,3(1):124-127.

[2]Lucas R.On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3]Grossman G M,Helpman 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3.

[4]欧阳北松,杜建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96-99.

[5]沈利生,吴振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67-78.

[6]聂宣勇.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结构与经济贡献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7]王磊.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7-2007年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1-7,18.

[8]财政部税制税则司课题组.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J].财贸经济,1999(6):50-60.

[9]何邦胜.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5.

[10]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9):22-26.

[11]马如飞.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与思考[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2]郭隆艳.对外贸易对山西经济发展贡献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13]方民生.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思辨[J].浙江社会科学,2007(1):36-39.

[14]杨丹萍,张冀.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1992-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1(6):101-110.

[15]张汉东,胡朝麟.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74-82.

[16]李慧中,赵大平.进出口贸易与上海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9-114.

[17]陈宏付.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5):40-43.

[18]闫鸿鹂.滇桂黔三省(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基于三省(区)面板数据和分省(区)时间序列的检验[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3):152-160.

[19]刘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1):47-50,58.

[20]林必越.经济开放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省1981-2010年数据的计量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2(5):45-49.

[21]荆林波.我国对外开放比较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财贸经济,2011(8):5-12,136.

[22]胡国珠,郑文清,夏凡.对外开放度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11):5-10.

[责任编辑:周业柱]

A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Zhongshan City and Shao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MAO Yun-shi,CHEN Yu-ting
(Business Schoo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rect pull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oth Zhongshan city and Shaogu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which represents high or low relia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paper,based on the evidence from Zhongshan city,explores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relevant aspects including industry,technology,fund,em⁃ployment,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 and so on.Furthermore,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ongshan city.It is necessary to rediscover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ive to enhance its contribu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changing domestic and global situations.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contribution;regional disparity

陈玉婷(1992-),女,广东罗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

F127;F752

A

1007-5097(2015)05-0001-07

2014-05-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59);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交叉学科资助计划项目(13wkjc04)

毛蕴诗(1945-),男,四川夹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外经贸中山市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贡献榜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海洋贡献2500亿
临沂首家外经贸企业工会联合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