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2015-08-17关翠兰

关键词:血常规

关翠兰

【摘要】目的 讨论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方法 将在本院近期做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50例均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血常规检验结果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RBC、Hb、WBC、PLT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验指标差异明显,应以更加准确的静脉血为检验标准。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血常规检验指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医学领域方面,在做血液检验时基本都采取运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1]。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采血方式一般有两种:末梢血与静脉血[1]。医学讲求的是严谨性和准确性,所以,本次研究就是对于在我院近期做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对其两种采血方式的差异性进行观察与分析,借此进一步探讨何种采血方式更加准确。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150例近期在我院进行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80例,患者的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为(36.2±1.8)岁,其中健康体检者112例,门诊患者38例。两种采血方法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验仪器与试剂

KU-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珠海科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以及其配套的试剂,并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检测。

1.3 采血方法

早8点左右时,患者空腹。对150例患者的指尖和肘静脉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置于真空试管中。

1.4 检测方法

将采集好的并置于真空试管中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稀释后充分摇匀,再将其置于抗凝管中,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了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和检测必须在2 h内完成。

1.5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比较的血常规指标较为常见[3],主要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四项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该项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采用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共150例患者采集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样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结果显示:

在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四项指标上,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显著,除WBC外其他指标末梢血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末梢血的WBC高于静脉血(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指尖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测指标对比

RBC

(×1012/L) Hb

(g/L) WBC

(×109/L) PLT

(×109/L)

末梢血 3.57

±0.12 119.72

±11.34 7.02

±3.21 220.66

±61.33

静脉血 4.14

±0.42 126.74

±10.20 6.13

±2.96 238.45

±50.26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中,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所以,血常规是很常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近些年来,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随着血常规的检测指标的不断增加,现基本的体检和入院检查都要进行血常规的化验。

常见的血常规检验主要就是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其中末梢血的采集最为方便,快捷。采集末梢血就是穿刺指尖采集,但是这种采集方式的弊端有很多,末梢血的采集是在指尖,作为毛细血管的血液,其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出血少而且流速慢,为此,一般采取挤压指尖的方法来促进血液的流出,而这种方法可能会使一定的组织液流出,使被穿刺处出现微凝血块,而如果有组织液进入到血液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小板产生影响,组织液会加速血小板的凝聚,血小板会产生伪足,而大量的伪足聚集形成的细胞团在血液分析仪中会鉴定为白细胞,这样就会是白细胞的检测数值高于正常值,从而影响被检测标本的指标浓度。另外一点就是在体外的环境下,血液中的成分不稳定变化程度较大,而且末梢血的血液流动性也不如静脉血,其血液温度也较静脉血低,这就造成做体外血液检查时,末梢血比静脉血还不稳定,其血液发生溶血等反应的时间比静脉血要早。而在采集静脉血时由于采集的难度,使其用时较长,这样,血液在被检测前在体外时间过长,会造成红细胞的减少,而血小板在体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呈现出单一的不可逆性的聚集,使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静脉血的采集多以肘静脉为主,出血量采集量大,采集过程较末梢血快。静脉血相比较末梢血更能反映机体血液的真实情况,其血液活动性大,且采集过程中不易产生微凝块或组织液进入标本中,从而对标本的指标影响较小,使血常规检验数据更加准确。

以上说明,在做血常规化验时,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最好采用采集静脉血的方式进行化验。

参考文献

[1] 张依军.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53-54

[2] 韩秋青,王爱玲,韩凤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2(26):667-668

[3] 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24):674-675

猜你喜欢

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苯作业人员血常规结果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不同采血方法对大鼠内分泌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影响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