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

2015-08-17胡彩云三明学院图书馆福建三明36500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汀州氏族谱宁化

胡彩云(三明学院 图书馆,福建 三明 365004)

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

胡彩云
(三明学院图书馆,福建三明365004)

在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这两部族谱文献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确了汀州胡氏的始迁祖为万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确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客家;族谱;宁化胡氏;汀州胡氏

自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出版以降,关于客家源流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引发了学界对此类问题的一系列争鸣,而关于汀州胡氏与宁化客家胡氏的源流关系问题也归入此。对于汀州胡氏与宁化客家胡氏的源流关系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对此问题研究的概况;(2)汀州胡氏的源流梳理;(3)宁化客家胡氏的源流梳理;(4)汀州胡氏与宁化客家胡氏之间隐性联系。

一、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

大陆对宁化胡氏与汀州胡氏的源流研究可概括为:对宁化和汀州两地的胡氏源流大都分而论之,较少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辨析。其中分而述之的主要成果有:1.对宁化客家胡氏的源流进行研究的有余兆廷著《宁化客家姓氏源流》、余保云编著《宁化客家姓氏》、三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三明姓氏考略》、刘善群著 《客家与石壁史论》《客家风情》《客家学概论》,他们普遍认为宁化客家胡氏发祥于河南淮阳,分迁安定而成望族。唐末至北宋,分两批入闽。其中一支从苏、皖入赣,经武夷山东麓入宁化肇基。2.对汀州胡氏源流进行研究的有《闽汀胡氏源流考》,李文生、张鸿祥主编《汀江与客家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钟震东主编《客家姓氏源流汇考》。他们普遍认为,汀州胡氏源于胡铨四世孙胡(万九郎)。在宋宁宗嘉定年间万九郎因避乱由赣入闽,居汀州青泰里胡家坊(今汀州城大塘背),成为汀州胡氏之始祖。而对两地胡氏源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成果仅有:赖启华主编《早期客家摇蓝 宁都》、罗勇主编《赣州与客家世界》、谢重光《客家源流新探》,这些成果对宁化与汀州的源流并没有作深入探讨,只是宏观地认为“赣闽粤客家胡氏五代以降根在庐陵,五代之前的根在金陵”。

港澳台地区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的源流情况研究的成果明显较少,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其研究更侧重于宁化或是汀州与台湾胡氏存在的源流追溯。比如:郭寿华的《客家源流新志》。

通过上述回顾,可以说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的源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中不足的是:(1)大部分成果都只是从胡氏在一地(或宁化或汀州)的源流情况进行追溯,并没有很好地将两地之间的胡氏源流关系进行梳理。(2)在仅有的几部关于综合研究两地胡氏源流关系的成果中,也只是笼统地认为“赣闽粤客家胡氏五代以降根在庐陵,五代之前的根在金陵”。(3)已有研究较少利用诸如胡氏族谱、地方史志等历史文献资料,论据过于单薄。所以开展对汀州胡氏与宁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隐性联系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具有丰富了客家迁移史的研究,通过胡氏一姓两地的源流分析折射出整个客家民系在形成、迁徙过程中规律的理论意义。同时兼具解决宁化与汀州两地胡氏源流的困惑,厘清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加强胡氏宗族的亲缘联系,符合客家人追本溯源情结的实际意义。

二、汀州胡氏之源流再考

汀州胡氏的源流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鄙人撰写的客家系列丛书之一——《小山乡 大历史》中的“千家村胡氏客家人的来源”中已经有所涉及。丛书中所作的探讨更侧重的是对入汀之后的胡氏在闽西各地的繁衍情况进行梳理,而本研究则偏重于对入汀之胡氏的源头的考证。

(一)闽汀始祖溯源

在胡海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对入汀胡氏的源头进行了梳理。他认为,“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自江西宁都迁福建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1075)自石壁村迁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1083)自白石乡迁朱紫坊肇基,(注此时忠简胡铨尚未出生,再过十九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忠简始出生,故万九郎非忠简后裔)。……又载‘昭宗乾宁间(894-987)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白石公高祖也。’表明六郎弟七郎肇基永定下洋谱载万九郎为忠简五世孙是错。”[1]512又见同书的综合考证(三),“七郎之父万九郎上祖,明代春郊创谱改书胡铨忠简。又书康侯,前述万九郎次子六郎裔谱载六郎三次迁徙时间,知其俱错”。紧接着列出六郎第一次和第三次迁徙的具体时间,“六郎第一次迁徙是宋治平三年(1066年,康侯出生是宋神宗七年(1074年),即第一次迁徙康侯未出生,再过八年康侯才出生。六郎第三次迁徙是宋元丰六年(1083年),胡铨忠简出生是宋宁宗元年(1102年),即第三次迁徙胡铨忠简未出生,再过十七年胡铨忠简始出生。”最后作者认为,万九郎之父之祖名字失传,无可考。同样这里的综合考证也只是给出相应论断,并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证。也就是说,据胡海的综合考证的观点来看,明代春郊创立族谱之时改书万九郎的上祖是忠简公胡铨,而在此之前所记的万九郎上祖当另有其人。改书为忠简公胡铨的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郑小春在《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以民国〈清华胡氏族谱〉为中心》一文中就讲到,明清徽州存在的特殊社会群体——小姓社会地位低下,欲借助赝鼎和私售望族谱牒以攀高认宗,获得族籍,改变卑微出身和恶劣生存状态的情形。由此对改书万九郎的上祖为忠简公胡铨就不难理解了。只可惜这是一种推测,并未找到实证。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遵照所见族谱的记载,认为万九郎的上祖为江西华林派胡铨的后裔。

(二)闽汀始祖为万九郎或为五郎公

查阅关于姓氏研究的专著或是研究论文,不乏对姓氏来源与源流进行一番考证。关于胡姓的姓氏研究,亦是颇多言及。如《客家风情》中,对胡姓入闽进行了这样的考证,“晋永嘉之乱,胡氏南迁。唐末入闽,定居宁化、长汀”,另有《客家学概论》,对胡姓入闽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胡氏发祥于河南淮阳,分迁安定而成望族。唐末至北宋,分两批入闽。其中一支从苏、皖、入赣,经武夷山东麓入宁化肇基”。如《客家学概论》所言,胡姓入闽主要为两支,那么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就是它所说的入闽的主要两支,即为经武夷山东麓入宁化肇基的一支、由赣直接入闽的一支,或是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同为入闽胡氏中的同一支,或是其他情况?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一起探寻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之源流奥妙。

《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上册)序言载,“予家自忠简公派衍至五郎公为入汀之始祖前人已略举其概兹不再赘由 五郎公传至十世祖龙泉公以明经起家登膴士历有治绩归来辄兴木本水源之思出俸金修家朝继念子姓益繁家谱尚缺于是集族中贤者创立谱牒而入汀以来十世之源流始昭然于奕世则龙泉公光前裕后之功应不朽也而十二世为龙泉公之孙行讳宽者复举及身亲见夫属续列于浚此后历数代未有起而修之者至十八九世迈雛季雛二咸三始慨然出而广诹细订编次成书于是前后源流始得不失所谓莫为之浚虽盛弗传则三公又克继龙泉公而大有造于阖族者也今勤距三公虽两世而族既颇盛子姓愈繁遡自五郎公以来且二十有三世矣计今仍居青岩里胡岭者三百余家近居同里名传地者约百余家又居郡城及近处者以百余计自三世分居上杭之珊瑚乡者又三百余兹上杭分居江右者又且数十合之已千余家矣”。

“予家自忠简公派衍至五郎公,为入汀之始祖,前人已略举其概,兹不再赘由。五郎公传至十世祖龙泉公,以明经起家,登膴士历有治绩归来。辄兴木本水源之思,出俸金修家朝,继念子姓益繁。家谱尚缺,于是集族中贤者创立谱牒。而入汀以来十世之源流始昭然于奕世,则龙泉公光前裕后之功应不朽也。而十二世为龙泉公之孙,行讳宽者,复举及身亲见夫属续列于浚,此后历数代未有起而修之者。至十八九世迈雛季雛二咸三,始慨然出而广诹细订编次成书,于是前后源流始得不失。所谓莫为之浚,虽盛弗传,则三公又克继龙泉公,而大有造于阖族者也。今勤距三公虽两世,而族既颇盛,子姓愈繁遡。自五郎公以来,且二十有三世矣。计今仍居青岩里胡岭者三百余家,近居同里名传地者约百余家,又居郡城及近处者以百余计。自三世分居上杭之珊瑚乡者,又三百余。兹上杭分居江右者又且数十,合之已千余家矣”。

通过序言,我们大致可以获取这样的信息。入汀的胡姓始祖为五郎公,为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忠简公(胡铨)之派系。从五郎公传到第十世孙即龙泉公时,龙泉公以通晓儒家经典起家,登科取仕,政绩斐然,还归故里。虑及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于是捐出俸禄修葺家庙,以示子孙繁盛。而家谱尚缺,于是由龙泉公汇集族中贤能之人,创立胡氏族谱。这才使胡姓入汀以来的繁衍的十世子孙的源流昭然若揭,而龙泉公也因此功德不朽。龙泉公的后世子孙更是延续了他的做法,继续修订家谱,使前后的源流连续不断。从五郎公以来繁衍至今(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已经有二十三世。其中在五郎公之后的第三世的其中一个支派迁居上杭珊瑚乡,繁衍300余人。阅罢此序,上杭珊瑚乡胡姓粗略的源流脉络已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岭南胡氏族谱世系宗图”[2]287则更清晰地展现了上杭珊瑚胡姓的来龙去脉。

图1 《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岭南胡氏族谱世系宗图

由图1可知,胡氏入汀始祖为五郎公。然胡海所著的《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的福建部分中的“族居”却有这样的论述,

“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乡苦竹坳(今宁都,黄陂,鹅公,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长五郎迁长汀童坊胡岭肇基。次六郎,三迁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迁上杭再迁永定下洋(金丰里)塘下墩肇基”。

也就是说,在《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的始迁祖是万九郎。而在《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序言中所提到的五郎公即万九郎的长子,他应是从汀州府的清泰里的胡家坊迁到长汀童坊胡岭。也就是说五郎公并非入汀开基肇祖第一人,而应是五郎公的父亲万九郎,由此我们就可以判定“予家自忠简公派衍至五郎公为入汀之始祖”并非完全可信。《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中说到的“入汀始祖五郎公”与《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并非同一人,二者为父子关系。在《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中关于万九郎的记载语焉未详,但在《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中的“总世系”[2]288中却有详细记载,并证实了万九郎确为五郎公之父:

104世垶公(炣公次子):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 (现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开基始祖。七郎九世孙铁缘,谐夫人宋氏从下洋迁居中坑(今中川村开基立业)。

而“总世系”中关于五郎公的记载(见下列引文)[2]288也与对万九郎的说法吻合,这就证实了万九郎确为五郎公之父,五郎公系万九郎之长子。万九郎应为入汀开基的第一人,也就是说万九郎才是“入汀始祖”,而“五郎公”从万九郎支派迁出,在汀州岭南胡氏开基,是岭南派的始祖,而并非《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序言中说的“入汀始祖”,由此证实了序言说法的谬误。

105世五郎公(垶公长子):(胡岭开基始祖),南宋绍定时监察御史,居在长汀胡岭鱼子湖,创建祠宇,开辟为岭南始祖,配汤氏封宜人。合葬胡岭墓岗上象形山。乙山兼辰,辛卯、辛酉另金。生子:三郎。岭南派尊五郎公为始祖。

如果说,对于闽汀胡氏的始祖的考证仅凭《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略显单薄的话,那么下述引自《杭武胡氏族谱》中的一系列记载则使这个论断更具说服力。

《杭武胡氏族谱·闽汀胡氏源流考》中记:“闽汀胡氏始于宋出于庐陵当南宋之世 金人迭侵中原鼎沸资政殿学士忠简公四世孙讳垶字万九郎入闽居汀州青大里胡家坊为闽汀胡氏之鼻祖……”

《杭武胡氏族谱·序》记:“吾族系出江右派庐陵宋资政殿学士忠简公苗裔也 绍定间公四世孙万九郎公由赣来闽……”

《杭武胡氏族谱·五郎公珊瑚胡氏总祠记》记:“溯吾族系由安定派出虞滨盖黄炎贵胄大舜苗裔也迨赵宋高宗南渡我祖忠简公登建炎戊申进士仕致殿学士居庐陵传数世 生万九郎公始居闽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入闽汀胡氏的始祖是万九郎或五郎公,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闽汀胡氏源于江西,其迁徙的路线是由江西吉安值夏镇移居福建长汀,并未见其在别处停留的记载。分析至此,心中之谜团似乎已豁然开朗,却仍有一个疑问不得解。那便是在《客家学概论》中提到的“唐末至北宋,(胡姓)分两批入闽”,其中一批是从苏、皖入赣,经武夷山东麓入宁化肇基,而且通过上述分析,确定上杭珊瑚乡胡氏并非是从宁化再转迁至此,那么这会是提到的另外一批入闽胡姓的后世吗?《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的一些记载给出了答案。现摘录如下并试作分析:

104世垶公(炣公次子):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 (现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开基始祖。七郎九世孙铁缘,谐夫人宋氏从下洋迁居中坑(今中川村开基立业)。

由此可见,万九郎在南宋末年由江西吉安直接移居长汀,并非是从宁化转迁至长汀,据此可以判定万九郎及其之后的支派并非《客家学概论》中提到的“其中从苏、皖、入赣,经武夷山东麓入宁化肇基”的这一支,而是另外一支入闽的支派。而在《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中的“岭南胡氏族谱世系宗图”也再次证实了这个推断。

在 “岭南胡氏族谱世系宗图”中对五郎公的介绍——“始祖五郎公自豫章入汀”,说明五郎公是直接从豫章(即江西南昌)入闽之汀州,使我们更肯定了这就是胡姓入闽的另外一支。持有同观点的有如《三明姓氏考略》[3]939,其文为:

宋末,又有一支胡氏入闽,繁衍为庞大的永定胡氏。宋末,进入福建的这一支胡氏来自江西省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为胡藩的华林胡氏派下、宋资政殿大学士、兵部侍郎胡铨的后裔。胡铨立基于江西吉州芦芗城,其第四世孙胡万九(名梓)携家眷始迁于江西宁都州上三乡苦竹凹,后于宋末由江西宁都入闽,卜居于福建的汀州府(今长汀县)第三街大塘背村。胡万九有三个儿子:胡五、胡六、胡七”。

至此,我们弄清楚了一个问题,即汀州胡氏的源流问题。通过梳理《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中关于闽汀胡氏的源流记载,得出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1]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M].2004.

[2]续修《岭南胡氏族谱》理事会.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上册)[M].2004.

[3]三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三明姓氏考略[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徐星华)

K820.9

A

1008—7974(2015)01—0099—04

2014-02-17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JBS14162);2013年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A201324/Q)

胡彩云,女,福建沙县人,馆员。

猜你喜欢

汀州氏族谱宁化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宁化府
宁化府:坚守酿醋初心 引领山西醋老大
晚清汀州童试补考研究
汀州客家祠堂革命薪火相传
毛泽东在宁化的四天三夜
汀州知州陈轩的廉政小故事
敦煌姓望氏族谱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的宁化实践
>>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举行清代李氏族谱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