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到端午节

2015-08-17宋伯航

新青年 2015年8期
关键词:雄黄酒招魂艾蒿

宋伯航

我儿时的端午节,时值夏收大忙,大人们五更便起床,坐在院中磨亮一把把如月牙般的镰刀。然后,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披着月光,走向河滩地边,采割葱郁的艾蒿,拿回家插在门头上。

母亲在厨房早已蒸好满笼粽子、鸡蛋,一股清香弥漫着小院,温暖着心底。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门头插艾、小孩耳鼻孔抹雄黄、手脚系五色线的乡俗,让我永远记住童年的欢乐。粽子的形状分为锥粽、三角粽、四角粽、长条粽、菱形粽等。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三角粽和菱形粽,粽子里放进红枣、花生、绿豆、肉片等,不但形状好看,而且闻着清香扑鼻,吃着唇齿留香。

母亲做的五色线,是用红、白、黄、黑、绿的线编在一起,戴在我们姐弟的手腕脚脖上,再用一小碗由硫黄、黄酒调成的雄黄酒,涂抹在耳鼻孔里,说是能驱虫除病辟邪,保佑小孩健康平安。后来我从书中了解到,五色线又叫五彩绳、五彩丝,雄黄酒俗称祛虫酒,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记载:雄黄酒是通灵之物,涂在耳鼻孔内,加之代表五行的五色丝,系在臂脖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具有神奇的驱邪迎吉作用。

乡下人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把插艾叶作为端午节的主题。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认为:用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艾叶在门头插上三天后才可以取下来,以备盛夏屋内驱除蚊虫,这种习俗至今盛行于我乡下老家。

人们吃完早饭,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江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边群众观战。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龙舟竞渡,对夺标尤为重视,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夺标归来,不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如今,我生活在城里,早已离开故乡,又到一年端阳节,想象千里之外的家乡,一定乡俗依旧,欢乐依然。

猜你喜欢

雄黄酒招魂艾蒿
艾蒿坪听雪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喝雄黄酒过端午
采一把艾蒿回家
招魂(短篇小说)
一壶雄黄酒 许尽端午愿
《楚辞·招魂》与安徽滁州招魂风俗
切莫乱饮雄黄酒
古代的“招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