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和粤语的内、外修饰语*

2015-08-16张志恒李昊泽

语言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心语修饰语粤语

张志恒 李昊泽

1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香港 九龙

2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香港 新界

普通话和粤语的内、外修饰语*

张志恒1李昊泽2

1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香港 九龙

2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香港 新界

文章主要考察普通话和粤语中[指示语+数词+量词+名词]短语中出现的两种修饰语成分:在指示语之前的外修饰语和名词之前的内修饰语。通过省略和移位这两种句法操作,文章指出外修饰语是一个附接语,而内修饰语则是一个功能中心语的标志语。这一结论表明文献中对修饰语的两种分析法——附接语分析法和补足语分析法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更多相关的现象。

内修饰语 外修饰语 附接语分析法 补足语分析法

1 引言

普通话的修饰语可以是由一个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者介词短语后接助词 “的”构成的,如例(1)所示。而粤语的修饰语也是由同样的方法构成的,如例(2)所示。〔1〕除了在例(1)-(2)中列出的修饰语之外,关系从句也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饰语。对于关系从句的句法结构,文献中历来争议很大,不同的假设会导致极为不同的句法分析(Aoun&Li 2003;陈宗利2007,2009;杨彩梅2007等)。此外,在意义上,也存在着“限定与非限定”之争(Del Gobbo 2003,2005;Lin 2003,2008;陈宗利和温宾利2004;石定栩2010等)。考虑到关系从句在句法与语义上的复杂性,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暂时排除这一类修饰语,留待以后的研究。

(1)普通话

a.塑料的椅子(名词短语修饰语) b.新的电脑(形容词短语修饰语)

c.在桌子上的书(介词短语修饰语)

(2)粤语

a.胶塑料嘅的凳(名词短语修饰语) b.新嘅的电脑(形容词短语修饰语)

c.喺在枱上面嘅的书(介词短语修饰语)

从句法学角度如何分析修饰语是汉语语言学争论的热点之一。随着生成语法研究的兴起,文献中逐渐形成两种观点,附接语分析法(adjunction analysis,Huang 1982;Tang 1990a,b;Rubin 2003;Sio 2006;邓思颖2006;石定栩2008;李艳惠2008;贺川生和蒋严2011;Cheung 2012;也见朱德熙1961)与补足语分析法(complementation analysis)(Zhang 1999,2010;司富珍2004;熊仲儒2005;den Dikken&Singhapreecha 2004,den Dikken 2006)。前者认为,修饰语是一种附接语(adjunct),助词“的/嘅”则是整个修饰语的后附语素,如图1所示;后者则认为,“的/嘅”是一个功能语素中心语,可以投射出一个修饰语短语,修饰语是这个短语的标志语(specifier),而被修饰语则是它的补足语,如图2所示。

图1 附接语分析法

图2 补足语分析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并不会论证这两种方法究竟哪个能更好地解释修饰语的句法性质。相反,我们将通过省略(ellipsis)和移位(movement)分析这两种句法操作来说明这两种分析法都是适用于汉语的修饰语的。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汉语的修饰语既可以是一个附接语,也可以是一个功能短语的标志语。但作为附接语的修饰语和作为标志语的修饰语在句法分布上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在一个[指示语+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中,附接语修饰语出现在指示语之前,而标志语修饰语则出现在名词之前。

2 内、外修饰语

普通话和粤语的名词短语都有[指示语+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如“那两本书/嗰那两本书”。而两种方言的修饰语都可以出现在名词之前或者指示语之前,如例(3)和例(4)所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名词前的修饰语称为 “内修饰语”,而把指示语前的修饰语称为 “外修饰语”。

(3)普通话

a.(塑料的)那两把(塑料的)椅子 b.(新的)那三台(新的)电脑

c.(在桌子上的)那四本(在桌子上的)书

(4)粤语

a.(胶塑料嘅的)嗰那两张(胶塑料嘅的)凳 b.(新嘅的)嗰那三部(新嘅的)电脑

c.(喺在枱上面嘅的)嗰那四本(喺在枱上面嘅的)书

大多数研究并不认为这两种修饰语除了分布有所不同之外,其本身性质有什么差别。所以,虽然对于修饰语的研究持续了很多年,但专门讨论这种内、外修饰语的文章仍然只是少数(Zhang 2006;Lee& Wu 2012)。但是,下面我们将通过省略的语言事实来说明内、外修饰语具有不同的句法性质。〔2〕本文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内、外修饰语的性质,并不涉及更多的语义特征。但值得指出的是,汉语的名词短语可以出现多重修饰语,如 “红色的小椅子”,这些修饰语出现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义特征的控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马庆株(1995)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3 省略

内、外修饰语具有不同句法性质的证据之一来自于省略结构。在普通话中,内修饰语之后的名词短语是可以被省略的,但外修饰语之后的指示语短语则不可以,正如例(5)、(6)、(7)三组例子所示。不光普通话,粤语也具有相同的特征,如例(8)、(9)、(10)三例所示。〔3〕匿名审稿专家指出,例(5)-(7)和例(8)-(10)两组例子所呈现出的对立,也可以分析为不同语法范畴在省略结构上的对立,即名词短语(NP)可以省略,但指示语短语(DP)不可以省略。的确,在(i)所示的例句中,即使出现外修饰语,量词之后的名词短语(NP)仍然可以被省略。(i)李白要买塑料的那三把椅子,王维却要买木头的那三把[NP椅子]。根据Saito、Lin和Murasugi(2008)对普通话的名词短语的分析,量词是一个中心语成分,投射一个量词短语(Classifier Phrase),以名词短语(NP)为补足语,数词短语(Numeral Phrase)为标志语。那么,根据我们在图3中所示的结构,省略这里的名词短语(NP)符合形式允准的要求,因此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对于指示语短语(DP)来说,当符合形式允准的时候,它们也是可以省略的,如(ii)所示。所以,省略成分不同并不能解释省略结构上的对立。(ii)李白要买那把椅子,王维却不想买[DP那把椅子]。

普通话

(5)a.李白要买那三把塑料的椅子,王维却要买那三把[木头的][椅子]。

b.*李白要买塑料的那三把椅子,王维却要买木头的[那三把椅子]。

(6)a.李白喜欢用那三台新的电脑,王维却喜欢用那三台旧的[电脑]。

b.*李白喜欢用新的那三台电脑,王维却喜欢用旧的[那三台电脑]。

(7)a.李白访问了那两所在香港的大学,王维却访问了那两所在美国的[大学]。

b.*李白访问了在香港的那两所大学,王维却访问了在美国的[那两所大学]。

粤语

(8)a.明仔想买嗰那两套皮嘅的梳化沙发,但係是小芬想买嗰那两套布嘅的[梳化沙发]。

b.*明仔想买皮嘅的嗰那两套梳化沙发,但係是小芬想买布嘅的[嗰那两套梳化沙发]。

(9)a.明仔想睇看嗰那两齣部惨情嘅的戏,但係是小芬想睇看嗰那两齣部搞笑嘅的[戏]。

b.*明仔想睇看惨情嘅的嗰那两齣部戏,但係是小芬想睇看搞笑嘅的[嗰那两齣部戏]。

(10)a.明仔想睇看嗰那两本喺在枱面嘅的书,但係是小芬想睇看嗰那两本喺在书架上面嘅的[书]。

b.*明仔想睇看枱面嘅的嗰那两本喺在书,但係是小芬想睇看喺在书架上面嘅的[嗰那两本书]。

根据省略的允准条件,内、外修饰语的这一不同特征正好证明了前者是一个功能短语的标志语,而后者则是一个附接语。Saito&Murasugi(1990)以及Lobeck(1990)都认为,可以被省略的成分必须是一个功能中心语的补足语,而且这个功能中心语的标志语位置上存在一个句法成分(也见Saito、Lin和Murasugi 2008)。这一观点在英语的N’-省略现象中可以得到印证。正如Jackendoff(1971)观察到的那样,N’-省略只出现在领属短语(genitive phrase)中,而不会出现在无定名词短语和有定名词短语中,如例(11)所示。

(11)a.I have read Bill’s book,but I haven’t read[DPJohn’s[NPbook]].

b.*I have edited a book,but I haven’t written[DPa[NPbook]].

c.*I have seen the book,but I haven’t had a chance to read[DPthe[NPbook]].

据Abney(1987)的DP假设,领属短语的中心语是领属标记“-’s”,而领属者是领属短语的标志语。那么,例(11)a和例(11)b-c之间的对立就很好解释了。前者之所以合法,是因为领属者“John”占据了领属短语的标志语位置;后者的不合法是因这里的不定名词短语和有定名词短语缺少标志语。

Tsai(2011)进一步形式化了省略的允准条件。他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重新诠释了Rizzi(1990)所定义的形式允准(formal licensing)(也见Lobeck 1990,1995):一个功能中心语的补足语只有在这个功能中心语具有一个与之形成一致(Agree)关系的标志语时才能被省略,如图3所示。这里,“F”是功能中心语,“XP”是它的标志语,而“YP”则是它的补足语。〔4〕出现修饰语的功能中心语短语,文献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按照司富珍(2009)等人的意见,这个功能中心语短语可以被称为“DeP”。然而,根据Tsai(2011)的看法,这里功能中心语短语就是一个修饰语短语(ModP)。对于本文来说,怎样定义这个功能中心语短语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也把它留待以后研究。

图3 形式允准与补足语分析法的关系

相反,附接语就不可能形成这样的“形式允准”。如图4所示,XP附接于YP,不可能形成与功能中心语的一致关系。

图4 形式允准与附接语分析法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普通话和粤语的内、外修饰语。依照省略的允准条件,补足语分析法(见图2)可以直接解释为什么内修饰语之后的名词短语可以被省略:“的/嘅”作为一个功能中心语,选择名词短语为它的补足语、内修饰语为它的标志语,因此,名词短语的省略符合允准条件的要求。另一方面,附接语分析法(见图1)则可以解释为什么外修饰语之后的指示词短语不能被省略:“的/嘅”在这里不是一个功能中心语,而是一个后附语素,外修饰语也不是任何功能短语的指示语,而是附接语,所以,指示语短语的省略并不符合允准条件的要求。

4 移位

内、外修饰语的不同除了能在省略结构中观察到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移位结构中找到证据。在普通话中,宾语前置就是一种典型的移位结构(Shyu 1995,2001;Badan 2008)。如例(12)a-b所示,光杆名词短语和指示语短语作为宾语都可以通过移位前置于动词之前。

(12)a.张三[狗]1当然看过t1了。 b.張三[那三隻狗]1當然看過t1了。尽管光杆名词短语和指示语短语都可以移动,然而当它们被修饰语修饰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内修饰语之后的光杆名词短语依旧可以移动,但外修饰语之后的指示语短语就不再能移动了,如例(13)-(15)所示。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粤语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如例(16)-(18)所示。〔5〕李艳惠向作者指出,在例(i)的情况下,似乎修饰语也可以允准指示语短语在话题化(topicalization)之后留下的空范畴。这会对本文的分析带来挑战。但这个现象其实和我们所关注的情况并非完全一样。“那条裙子”是不可能还原到修饰语之后的,如(ii)所示。然而,一般经历移位的成分,都是可以还原到原位的。这就说明(i)其实并不能按照移位的方法去分析。(i)那条裙子,给我一条新的。 (ii)*给我一条新的那条裙子。对于汉语的话题化结构,文献中历来都有移动与不移动两种分析方法。读者如果感兴趣,可以参阅刘丹青和徐烈炯(1998)以及Hu&Pan(2009)等人的研究。

普通话

(13)a.李白[椅子]1一定会买那三把塑料的t1。 b.*李白[那把椅子]1一定会买塑料的t1。

(14)a.李白[交响乐]1爱听那三首雄壮的t1。 b.*李白[那三首交响乐]1爱听雄壮的t1。

(15)a.李白[大学]1一定要申请那两所在西安的t1。b.*李白[那两所大学]1一定要申请在西安的t1。

粤语

(16)a.明仔[梳化沙发]1一定要买嗰那两套皮嘅的t1。b.*明仔[嗰那两套梳化沙发]1一定要买皮嘅的t1。

(17)a.明仔[戏]1一定要睇看嗰那两齣部惨情嘅的t1。b.*明仔[嗰那两齣部戏]1一定要睇看惨情嘅的t1。

(18)a.明仔[大学]1想考嗰那三间喺在香港嘅的t1。b.*明仔[嗰那三间大学]1想考喺在香港嘅的t1。

由此可见,移动的允准在修饰语出现的情况下和省略大致相同。在生成语法的文献中,移动留下的语迹(trace)和省略留下的空位同属于非代词性的空范畴(empty category)。根据Lobeck(1995),两者的允准条件是相同的。另外,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移动的语迹可以转化为一个拷贝成分的省略(Chomsky 1995)。从这个角度上看,语迹也应该像省略一样被允准。具体来说,和省略成分一样,语迹必须是一个具有标志语的功能中心语的补足语(见图(3))。相反,一个附接语是不可能允准语迹的(见图(4))。所以,内修饰语是“的/嘅”的标志语,允准语迹;而外修饰语是附接语,不能允准语迹。〔6〕匿名审稿专家在此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量词是“种”的时候,例(13)-(15)中外修饰语后的空范畴变得可以接受了,如(i)所示。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种”在省略结构中是符合理论预期的,如(ii)所示。(i)李白[那种椅子]要买塑料的。 (ii)*李白要买塑料的那种椅子,王维却要买木头的[DP那种椅子]。对于例句(i),我们认为例(i)和例(13)b-(15)b的对立跟选用的量词有关。具体来说,在例(13)-(15)中的量词都属于个体量词,其功能是把光杆名词的指称个体化(individuation)(Chierchia 1998),而“种”给出的显然是种属的解读。在例(i)中,我们认为“那种椅子”并不是透过移位所产生的,原因是“那种椅子”可以跟[数词+个体量词]结构(如“一把”)一起出现,如(iii)所示,但“那种椅子”作为指示语短语是不能出现在修饰语之后的,如(iv)所示。然而,经历移位的成分一般都是可以还原到原位的。这说明例(i)和例(iii)中的“那种椅子”都不能按照移位的方法去分析。(iii)李白[那种椅子]买了一把塑料的。 (iv)*李白买了一把塑料的[那种椅子]。根据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例(i)和例(13)b-(15)b的对立。在例(i)中,由于“那种椅子”不是透过移位产生,修饰语后并没有语迹,所以不受形式允准条件所约束。相反,在例(13)b-(15)b中的[指示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结构都是透过移位所产生的,所以会在修饰语后留下语迹,并且受形式允准条件所约束。

5 预测

我们已经通过普通话和粤语的语言事实证明内、外两种修饰语具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标志语,以 “的/嘅”为中心语,后者是附接语,以 “的/嘅”为一个后附成分。既然修饰语的结构并不统一,那么它们的句法分布就有可能出现不同。换句话说,可能有的修饰语只能做附接语,而有的修饰语只能做标志语。这一点的确可以得到语言事实的印证。

Tsai(2011)已观察到“六罐的”和“六罐装的”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修饰语。如例(19)-(20)所示,尽管两者都可以出现在名词短语之前,但只有“六罐装的”可以允准其后出现空语类。这说明前者只能是功能中心语短语的标志语,而后者则只能是附接语。当然,粤语也有同样的现象,如例(21)-(22)所示。

普通话

(19)a.阿Q昨天喝完了十二罐装的啤酒,今天則喝完了六罐装的[啤酒]。

b.*阿Q昨天喝完了十二罐的啤酒,今天則喝完了六罐的[啤酒]。

(20)a.阿Q[啤酒]1昨天喝了六罐装的t1。 b.*阿Q[啤酒]1昨天喝了六罐的t1。

粤语

(21)a.阿Q寻日饮咗十二罐装嘅啤酒,今日就饮咗六罐装嘅[啤酒]。

b.*阿Q寻日饮咗十二罐嘅啤酒,今日就饮咗六罐嘅[啤酒]。

(22)a.阿Q[啤酒]1寻日饮咗六罐装嘅t1。 b.*阿Q[啤酒]1寻日饮咗六罐嘅t1。

此外,Zhang(2006,2013)观察到在普通话中,不是所有的修饰语都可以出现在内、外两个位置上。如例(23)-(24)所示,“所谓”和“完整”只能做内修饰语而不能是外修饰语。此外,在粤语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同样的情况,如例(25)-(26)所示。这也说明这两个词只能做标志语而不能做附接语。

普通话

(23)a.那三项所谓的建议 b.*所谓的那三项建议

(24)a.那四个完整的故事 b.*完整的那四个故事

粤语

(25)a.嗰那三个所谓嘅的建议 b.*所谓嘅的嗰那三个建议

(26)a.嗰那四个完整嘅的故事 b.*完整嘅的嗰那四个故事

我们还可以通过粤语的一个特殊结构来证明我们的分析。在粤语中,[量词+名词]结构可以是一种有定名词短语(Cheng&Sybesma 1999;Sio 2006),如例(27)a-b所示。

(27)a.明仔买咗了架辆车。 b.架辆车唔不见咗了。

根据Wu&Bodomo(2009)的分析,当这种[量词+名词]结构的语义是有定的时候,它本身一定是一个DP,而量词作为一个中心语必须经历中心语移位(head movement)进而占据D的位置,从D的位置上得到有定的语义(参见Simpson 2005),如图5所示。

图5 粤语中有定的[量词+名词]结构

根据他们的分析,D作为一个带有定语义的中心语,除了可以被量词透过中心语移位所占据,还可以被指示语占据。那么,出现在指示语之前的外修饰语也就是在DP短语之前。按照我们在第三节和第四节的论证,外修饰语必须是附接语。所以,如果在[量词+名词]结构之前出现了一个修饰语(见例(28)a-b),那么它就应该是一个外修饰语,在句法上属于附接语。既然是附接语,我们就可以预测其后不能允准一个空范畴。这一点可以从例(29)-(30)得到印证。〔7〕〔8〕在粤语中,[量词+名词]短语的修饰语是不可以有助词 “嘅”的,如*“红色嘅架辆车”。这一现象与本文的中心论点无关,故不在此详细讨论。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阅Sio(2006)以及Cheng&Sybesma(2009)的研究。

(28)a.明仔买咗了红色架辆车。 b.我想入喺在沙田间大学。

(29)a.*明仔买咗了红色架辆车,小芬买咗了白色[架辆车]。

b.*明仔想入喺在香港间大学,小芬想入喺在广州[间大学]。

(30)a.*明仔[架辆车]1想买红色t1。 b.*明仔[间大学]1想入喺在香港t1。

如果在[量词+名词]结构之前的修饰语是附接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推测:NP的位置上不可以出现空范畴。这是因为NP是量词(Cl)的补足语(见图5),而在[量词+名词]结构之前的修饰语是附接语,不是标志语,所以量词并没有标志语与它形成一致关系。根据“形式允准”的条件,量词作为中心语不能允准其后出现空范畴。这一推测也可以被事实所证明,如例(31)-(32)所示。

(31)a.*明仔买咗了红色架辆车,小芬买咗了白色架辆[车]。

b.*明仔想入喺在香港间大学,小芬想入喺在广州间[大学]。

(32)a.*明仔[车]1想买红色架辆t1。 b.*明仔[大学]1想入喺在香港间t1。

6 结语

本文通过省略和移位两种句法操作审视了普通话和粤语的内、外修饰语。证明了这两种修饰语表面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内修饰语是一个功能中心语短语的标志语,而外修饰语则是一个附接语。〔9〕匿名审稿专家指出,本文是以传统的定中结构为考量对象,来区分附接语与标志语,认为在[指示语+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指示语之前是附接语,名词之前是标志语。匿名专家提问:在传统的状中结构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区分?由于篇幅所限,而且普通话和粤语部分的状中结构在语序上并不相同,我们将另辟新文进行讨论。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关于修饰语结构的争议。文献上两种对修饰语的分析方法——补足语分析法和附接语分析法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对立,它们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语言事实。修饰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具有不同的结构。同时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内修饰语之后的 “的”是一个功能中心语,而在外修饰语之后的 “的”只是一个后附成分。这一观点也照应了朱德熙(1961,1966)对汉语助词“的”的看法,即“的”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应按其语法和功能分为几种。总之,我们期待沿着这一角度去发现更多关于汉语修饰语的语言事实。

Abney,Steven.1987.TheEnglishNounPhraseinitsSententialAspect.Ph.D.dissertation,MIT.

Aoun,Joseph,&Audrey Y.-H.Li.2003.EssaysontheRepresentationalandDerivationalNatureofGrammar. 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Badan,Linda.2008.The even-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ChineseLinguisticsinLeipzig,ed.by Djamouri Meisterernst&Rint Sybesma,101-116.Paris:EHESS-CRLAO.

Chen,Zongli(陈宗利),&Binli Wen(温宾利).2004.Lun xiandai hanyu guanxi fenju de xiandingxing论现代汉语关系分句的限定性[On restrictiveness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SichuanWaiyuXueyuanXuebao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2004.3:76-80.

Chen,Zongli(陈宗利).2007.Hanyu guanxi jiegou shengcheng jufa yanjiu汉语关系结构生成句法研究[A gene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relative constructions].XiandaiWaiyu现代外语[ModernForeignLanguages]2007.4:331-340.

Chen,Zongli(陈宗利).2009.Hanyu guanxi congju de weizhi yu guanxi jiegou de tedian汉语关系从句的位置与关系结构的特点[The position of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and properties of relative constructions].YuyanKexue语言科学[LinguisticSciences]2009.2:155-16.

Cheng,Lisa L.-S.&Rint Sybesma.1999.Bare and not-so-bare nouns and the structure of NP.LinguisticInquiry30: 509-542.

Cheng,Lisa L.-S.&Rint Sybesma.2009.De(的)as an underspecified classifier:First explorations.YuyanxueLuncong语言学论丛[EssaysonLinguistics]39:123-156.Beijing:Shangwu Yinshuguan北京:商务印书馆[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Cheung,Candice C.-H.2012.Adjectival modification in Mandarin:Evidence for the adjunction analysis.StudiesinChineseLinguistics33:41-62.

Chierchia,Gennaro.1998.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NaturalLanguageSemantics6:339-405.

Chomsky,Noam.1995.TheMinimalistProgra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Del Gobbo,Francesca.2003.AppositivesattheInterfac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el Gobbo,Francesca.2005.Chinese relative clauses:Restrictive,descriptive or appositive?Contributionstothe30th IncontrodiGrammaticaGenerativa,ed.by Laura Brugè,Giuliana Giusti,Nicola Munaro,Walter Schweikert& Giuseppina Turano,287-305.Venezia:UniversitàCa’Foscari Venezia.

Den Dikken,Marcel,&Pornsiri Singhapreecha.2004.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linkers.Syntax7:1-54.

Den Dikken,Marcel.2006.RelatorsandLinkers:TheSyntaxofPredication,PredicateInversion,andCopulas. 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He,Chuansheng(贺川生),&Yan Jiang(蒋严).2011.“XP+de”jiegou de mingcixing ji“de”de yuyi gongneng“XP+的”结构的名词性及“的”的语义功能[Nominative XP-deand semantics of-de].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Linguistics]2011.1:49-62.

Hu,Jianhua,&Haihua Pan.2009.Decomposing the aboutness condition for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TheLinguisticReview26:371-384.

Huang,James C.-T.1982.LogicalRelationsinChineseandtheTheoryofGrammar.Ph.D.dissertation,MIT.

Jackendoff,Ray.1971.Gapping and related rules.LinguisticInquiry2:21-36.

Lee,Thomas H.-T.(李行德),&Zhuang Wu(吴庄).2012.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mapping between nominal structure and specificity in Mandarin.Invited talk given at the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Taiwan.

Li,Audrey Y.-H.(李艳惠).2008.Duanyu jiegou yu yulei biaoji:“de”shi zhongxinci?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的”是中心词?[Phrase structures and categorial labeling:Deas a head?].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 Linguistics]2008.2:97-108.

Lin,Jo Wang.2003.On 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s in Mandarin Chinese.TsinghuaJournalofChineseStudies33:199-240.

Lin,Jo Wang.2008.The order of stage-level and individual-level relatives and superiority effects.LanguageandLinguistics9:839-864.

Liu,Danqing(刘丹青),&Liejiong Xu(徐烈炯).1998.Jiaodian yu beijing,huati ji hanyu“lian”zi ju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Focus,background,topic,andliansentences in Chinese].Zhongguo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theChineseLanguage]1998.4:243-252.

Lobeck,Anne.1990.Functional heads as proper governors.Proceedingsofthe20thMeetingofNorthEasternLinguisticsSociety:348-362.

Lobeck,Anne.1995.Ellipsis:FunctionalHeads,Licensing,andIdentification.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Qingzhu(马庆株).1995.Duochong ding ming jiegou zhong xingrongci de leibie he cixu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次序[Classification and order of adjectives in multiple modifier-noun structures].Zhongguo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theChineseLanguage]1995.5:357-366.

Rizzi,Luigi.1990.RelativizedMinimality.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Rubin,Edward.2003.Determining pair-merge.LinguisticInquiry34:660-668.

Saito,Mamoru,&Keiko Murasugi.1990.N’-deletion in Japanese.Japanese/KoreanLinguistics1:258-301.

Saito,Mamoru,Jonah T.-H.Lin,&Keiko Murasugi.2008.N’-ellip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noun phras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JournalofEastAsianLinguistics17:247-271.

Shi,Dingxu(石定栩).2008.“De”he“de”zi jiegou“的”和“的”字结构[Deanddeconstruction].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Linguistics]2008.4:298-307.

Shi,Dingxu(石定栩).2010.Xiandingxing dingyu he miaoxiexing dingyu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s].WaiyuJiaoxueYuYanjiu外语教学与研究[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2010.5:323-328.

Shyu,Shu-ing.1995.TheSyntaxofFocusandTopicinMandarinChines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hyu,Shu-ing.2001.Some remarks on object movement in Chinese SOV order.LanguageandLinguistics2:93-124.

Si,Fuzhen(司富珍).2004.Zhongxinyu lilun he hanyu de DeP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Head Theory and DePin Chinese].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Linguistics]2004.1:26-134.

Si,Fuzhen(司富珍).2009.Yingxiang lingshu jiegou qiyi jiedu de yuyi xiaoyu yinsu影响领属结构歧义解读的语义辖域因素[The effects of semantic scopes on ambiguity in possessive structures].YuyanJiaoxueYuYanjiu语言教学与研究[LanguageTeachingandLinguisticStudies]2009.3:8-14.

Simpson,Andrew.2005.Classifiers and DP structure in Southeast Asia.TheOxfordHandbookofComparativeSyntax,ed.by Guglielmo Cinque,&Richard S.Kayne,806-838.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o,Joanna U.-S.2006.ModificationandReferenceinChineseNominal.Ph.D.dissertation,Leiden University.

Tang,Jane C.-C.1990a.ChinesePhraseStructureandtheExtendedX’-theory.Ph.D.dissertation,Cornell University.

Tang,Jane C.-C.1990b.A note on the DP analysis of Chinese noun phrases.Linguistics28:337-354.

Tang,Sze-Wing(邓思颖).2006.Yi“de”wei zhongxin de yixie wenti以“的”为中心语的一些问题[Ondeas a head in Chinese].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Linguistics]2006.3:205-212.

Tsai,Dylan W.-T(蔡维天).2011.Rethinking formal licens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Guangzhou: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Wu,Yicheng,&Adam Bodomo.2009.Classifiers≠determiners.LinguisticInquiry40:487-503.

Xiong,Zhongru(熊仲儒).2005.Yi“de”wei hexin de DP jiegou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A DP structure headed byde].DangdaiYuyanxue当代语言学[ContemporaryLinguistics]2005.2:148-165.

Yang,Caimei(杨彩梅).2007.Guanxihua:Yizhong shibie juzi zhuguanxing yuyan shixian de xingshi shouduan关系化:一种识别句子主观性语言实现的形式手段[Relativization as a formal means to identify linguistically realized sub-jectivity].XiandaiWaiyu现代外语[ModernForeignLanguages]2007.1:1-10.

Zhang,Niina Ning.1999.Chinese de and the de-construction.Syntaxis2:27-49.

Zhang,Niina Ning.2006.Representing specificity by the internal order of indefinites.Linguistics44:1-21.

Zhang,Niina Ning.2010.CoordinationinSyntax.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hang,Niina Ning.2013.The formal constraints on the left-edge modifier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Paper presented atThe9thWorkshoponFormalSyntaxandSemantics(FOSS-9).Taiwan: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Zhu,Dexi(朱德熙).1961.Shuo“de”说“的”[Onde].Zhongguo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theChineseLanguage] 1961.12:1-15.

Zhu,Dexi(朱德熙).1966.Guanyu“Shuo‘de’”关于说“的”[On“onde”].ZhongguoYuwen中国语文[Studiesofthe ChineseLanguage]1966.1:37-46.

张志恒,女,南加州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主要研究兴趣为句法学、语义学、汉语方言语法等。

李昊泽,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研究兴趣为形式语义学与句法学。

Inner and Outer Modifiers in Mandarin and Cantonese

Cheung Candice Chi-Hang1Li Haoze2

1DepartmentofChineseandBilingualStudies,TheHongKongPolytechnicUniversity,Kowloon,HongKong

2DepartmentofLinguisticsandModernLanguages,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NewTerritories,HongKo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wo types of modifiers in nominal expressions of the form [Demonstrative-Numeral-Classifier-Noun]in Mandarin and Cantonese.One type(i.e.the“outer modifiers”)immediately precedes the demonstrative and the other type(i.e.the“inner modifiers”) immediately precedes the noun.Examination of their syntactic behaviors with respect to ellipsis and extraction leads to the proposal that outer modifiers should be analyzed as adjuncts,whereas inner modifiers should be analyzed as specifiers.This proposal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two dominant analyses of modifiers in the literature,namely the adjunction analysis and the complementation analysis.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related phenomena in light of this proposal.

inner modifiers;outer modifiers;complementation analysis;adjunction analysis

H043

A

1671-9484(2015)05-0449-10

2014年7月26日 [定稿日期]2015年7月6日

10.7509/j.linsci.201507.029697

*本文的初稿曾在“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10月25-31日)、“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3年6月6-9日)和“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香港中文大学,2013年8月17-19日)上宣读。在写作过程中,得到Marcel den Dikken、谢妙玲、李艳惠、林若望、Waltraud Paul、石定栩、邓思颖、蔡维天、张宁等学者的协助和讨论,《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研究还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直接资助计划(4051007)和比较句法学研究基金(6903134)的资助,特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中心语修饰语粤语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英语移位修饰语结构形式及语义关系探讨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浩浩荡荡个什么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