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应重在备人
2015-08-16赵清花
赵清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98-02
如何备课更有效?专家学者们辛勤地做了大量的研究,给出了不少完整的答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不知所云,或者认为把课准备好就是备好课了。其实不然,如果只是把眼光盯到课上,我相信,所备的课未必是好课。为什么呢?
首先,所谓的“课”是死的。如果只为备课而备课,肯定省事,因为有那么多前人的经验,找到最好的经验,拿来用就得了。也用不着自己再去思考,这不省事吗?但是如果只是这样就能达到目的,还用教师干什么?还谈什么教师的专业化?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活的。拿着一个死的东西去教一个活的人,肯定会把活人给教“死”了。
再次,教育者是“人”。我们每位教师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存在,我们也要体验,也要感受,也要生活。如果我们只是把课当成是知识的载体,只为教而教,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我们的生活就会乏味,我们的人生也就会暗淡。
最后,课堂是心灵碰撞的场所。没有心灵碰撞的课堂苗‘先不是真正的课堂,同时也不是有效的课堂。
因此,备好课,其实课是其次的,人才是首要的。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备好人呢?笔者认为不外乎备好学生和备好自己两大方面。
一、备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1.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比如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就要考虑他们学习适应的过渡,初中与小学的学习内容变化很多很大,往往会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在上课前调查了解一下,学生对本册、本课的哪些学习内容比较有兴趣,对哪些学习内容则兴趣不大甚至没有兴趣。这样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适应性转变。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及心理准备。所谓知识准备,即当前学生对于该堂课的知识掌握所必备的知识基础掌握得怎么样。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应该掌握好了,或者干脆不负责任地说:“掌握不好是他们的事,我只想这堂课怎么上好。”这样的老师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即,这堂课上好的前提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否则会游离于学生之外,收获甚微。所谓心理准备,即学生是否已经准备上你的课了。有的老师可能会疑惑:“怎么会不准备上我课呢?难道他还逃课不成!”其实在实际课堂当中,有一些学生虽人在课堂,但心已不知去向,难道这和逃课还有什么分别吗?如果在上课之前将学生的知识准备及心理准备摸清,虽然会看到很多问题,但看到问题本身就为上好一堂课开了个好头,因为你要想办法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
3.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在课堂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在面对个体时,针对不同表现的个体就要施以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敏感、内向,不善交流,在班级中属于角落中的学生,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多关注他,多鼓励他,多了解他,就要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积极引导他。例如,教材中有的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和交往,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多讨论,多回答问题。
二、备好自己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你的声音好,朗读好,可以以“读”动人;你的感情充沛,可以以“情”动人;你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可以玩中教,乐中学。总之,你是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就必须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不仅要包括自己的知识是否胜任,还要了解自己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是适合于课堂发挥的,哪些特点是不利于在课堂上表现的。比如自己比较情绪化,就要在课前将自己的情绪调到最佳,并时候提醒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主体是学生,我们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而不应该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的过程。
要想上好课,就要准备好上课,准备好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非常多,不仅包括知识性的,更包含了很多非知识性的人性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并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从中所体会的收益将远远大于你的付出,并使你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生活的意义。
(责任编辑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