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女性语的发展及演变原因探究
2015-08-15吴丽艳
吴丽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辽宁大连 116052)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现象。日语区别于其他国家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的性别差异非常明显。日语是有男女用语区别之分的,这是日语的一大特征,女性语可以说是日语的特殊产物之一[1]。而日语中的女性语更有其独特之处,女性语和男性语的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女性语中多用感叹词和终助词,并且在表达中更加的礼貌、柔和、委婉,抑扬顿挫,感情丰富[2]。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女性语有渐趋消失的迹象。本文试从女性语的产生和其演变过程出发,探究其产生变化的原因。
一、女性语的定义
《世界大百科事典》(第2版)中对于日语女性语作了如下解释:“所谓的女性语即女性所使用的语言。男女用语的差别存在于世界各国语言中,但是像日语这样男女用语区别如此之大还是很少有的。日语女性语的特点:在声音方面比男性更加尖细;有着明显的抑扬顿挫的变化;避开露骨、粗暴的措辞,喜欢使用委婉礼貌的表达方式;男性不使用的语言等。其中前两项是由于女性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所造成的差异,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女性语的共同特点。”
二、日语女性语的演变史
日语中最初是没有男女用语的区别之分,从古代到奈良时代男女使用的语言大致相同。从日本古书《古事记》与日本的最初的诗歌集《万叶集》中的语言来看,几乎是没有男女用语的区别。真下三郎(1948)在《妇人语の研究》中这样阐述:“在奈良时代是否存在男女用语差异方面,一直持怀疑态度,即便有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3也就是说,在奈良时代之前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很高,对女性的制约几乎不存在。因此,男女使用的语言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日语独特的女性语。
(一)女性语的形成。日本女性语的产生和日本女性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山中智恵子(1980)在《斎宮志—伝承の斎王から伊势物语の齐宮まで》中介绍,女性语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被称为“斋宫的忌讳词”[4]。在伊势神宫侍奉的未婚的皇族女性认为,在祭祀神明的时候直接说出供奉东西的名字是对神明的玷污,从而会招致灾难。但是使用男性语表达又会显得很粗俗,同样是对神灵的不尊重。因此,出现了最早的女性语即“斋宫的忌讳词”。“斎宮的忌讳词”有两种,一种是内七言,另一种是外七言。内七言是祭祀活动相关的语言。如中事(佛),染纸(经),髪长(神宫)、瓦葺(寺院)等。
“斋宫的忌讳词”是为了祭祀而使用的女性语,在当时虽然数量和使用范围都很小,但它是女性用语的最初形态,对以后日语女性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女性语的发展。中世纪可谓是女性语的发展期。在室町时代之前,女性语受假名文字的影响,把委婉、含蓄的表达作为评判女性接受教育程度高低和自身修养的标准。室町时代,由于在皇宫中侍奉的女官对于衣食住行等相关事物都用隐语表达,从而在上层社会的女性中形成了专用的女性语,被称为“女房语”。远藤织枝(1997)《女のことばの文化史》中这样论述:“女房言葉とは、室町时代初期顷から宮中や院に仕える女房が使い始め、その一部は现在でも用いられる隐语的な言葉である。语头に「お」を付けて丁宁さをあらわすものや、语の最後に「もじ」を付けて婉曲的に表现する文字词(もじことば)などがある。”[5]由此可见,“女房语”最初是在女性中被广泛使用的。但是后来“女房语”迅速在贵族和民间流传开,逐渐形成了日语中的独特的女性语。
“女房语”体现出女性的高贵、柔美、恭恭敬敬、彬彬有礼,是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体现出女性的独特气质,具有女人味;体现出女性的间接与委婉,并具有隐晦的含义;体现出女性的智慧,诙谐幽默,不失大雅。
(三)女性语的全盛期。近代是女性语的全盛期。到了江户时代,“女房语”从皇宫中传到幕府大奥。大奥在日语中,为房屋最里侧的部分称为“奥”。“大奥”既指江户城中最深处女性居室的部分,也成为将军后宫的称呼。江户幕府时期的大奥,即是宫女、嫔妃生活的地方。在大奥中,除将军外,所有男子不得进入。并且由于当时出版文化的繁荣以及幕府强有力的文化政策的推广,女性语作为女性的专用语言被确定下来[6]。
“女房语”作为女性之间的一种记号,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表现出女性美德优雅,并迅速的普及。女性语不仅在衣食住行的表达中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开始使用,可以说女性语真正进入了全盛时期。现代日语中的“ます”、“であります”等等表达形式也都是由当时的女性语演变、流传下来的。
三、日语女性语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受封建社会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日本女性心中根深蒂固。自古以来,在日本由于不准许女性外出工作,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依附男性而生活。男性一直处于最高的地位,享有最高的权利。即使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很长时间,封建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仍没有完全的消除。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核家庭”诞生了,夫妻二人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但夫妻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出现了“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俗语[7]。因此,男女的地位不平等也是男女用语区别的原因之一。
(二)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女性是妨碍男性出家修行的罪恶之源。镰仓时代佛教在民间盛行,随着佛典的讲解及传诵,佛典所讲的女性罪恶观渐渐被流传开。传承至中世纪,“女性原本就是有罪的,不干净的”这样歧视女性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三)儒教的影响。在江户时代对女性的言行举止有着严格的规定。由于受儒教的影响,以及关于中国女性教育的书籍,比如《女四书》《列女传》等流传到日本,日本女性也开始效仿中国女性的“三从”“四德”“妇人十三条”等等。因此,从日本的文化、历史、社会、思想等方面,男女有着不同的地位、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规定,也就形成了男女用语之间的区别[8]。比起男性语,女性语有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温柔,委婉,敬意较高的特点。
四、现代女性语的发展
(一)现代女性语产生原因。女性语是从平安时代开始产生的,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女性语进入了全盛期。从对话中就可以分辨出男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开始提倡民主主义,男女平等的思想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女性开始外出工作,地位、思想也逐渐改变,从此女性语也开始走向衰退。现代的日语渐渐开始走向标准、统一化,专门的男女用语的限制也在一点点的模糊,男性语和女性语的区别越来越小,特别是年轻人几乎已经没有了男女用语的限制[9]。
(二)现代女性语的特征。
1.女性敬语的使用率降低。近年来,年轻女性几乎不使用敬语。敬体、尊敬语原本是没有男女区别的,在正式场合男女都会使用敬语,在日常生活中,则女性使用敬语的频率较高。但是如今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使用敬语,多用终止形或体言来结句。
2.女性多使用汉语。随着教育的普及,受高等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并且女性也可以外出工作,男女平等的思想也渐渐深入人心。随着女性的视野的开阔,所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汉语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也都使用汉语。
3.男女用语的分界越来越模糊。男性语在词语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男性语也渐渐使用温柔、高雅的表达方式。尾崎喜光(1999)在对职场女性的对话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语经常使用的文末形式有着“だ”问、“わ”、“だわ”等。根据尾崎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性语专用终助词“わ”的使用率降低,只有少数女性使用;男性语句末经常使用而女性语一般不使用的“だ”,如今特别是30岁以下的女性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使用。
中岛悦子(1999)在《疑问表现の样相》中根据“中立的疑问表现”、“女性的疑问表现”、“男性的疑问表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わね”、“わよね”和“だな”、“だよな”已不再是女性、男性的专用疑问词;以前女性专用的“名词+ね”、“の”、“のね”和男性专用“かね”、“かな”、“だよね”等表达如今男女都经常使用,已经没有了男女用语之分;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和亲密的朋友或是年龄、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说话是经常使用男性专用的疑问表达方式[10]。
4.未来男女用语的区别。随着现代女性的发展,男女用语的区别越来越小。并且男女用语都有向中性表达发展的趋势。女性在使用男性语,改变男性语原有的音调,使生硬的男性语变得柔和起来。
根据小川早百合(1997)的对首都圈女性关于女性语的使用展开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典型的男女用语的终助词使用率降低,而比较中性的词语则使用率较高;女性多使用“よね”;女性在使用男性语时有延长音节的习惯,例如把“よ”说成“よへ”,或是模仿男性发音比较中性的表达。
结语
日语的女性语是日本女性性格的写照,是女性独特气质的一种体现,也是经由历史发展,日本女性思想意识的结晶。它不仅表现出了日本女性独有的柔美气质,更隐含了日本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意识逐渐被普遍认同,男女用语的界限也在渐渐的模糊。希望今后通过更多的课题研究,将日语的女性语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并永远传承下去[11]。
[1]白晶.日语男女用语差别看女性语的特点及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01(2).
[2]李洁.浅说日语中的女性语[J].淮海工学院学报,1999,(12).
[3]真下三郎.妇人语の研究[M].东京:东亚出版社,1948.
[4]山中智恵子.斎宮志-伝承の斎王から伊势物语の斎宮まで[M].东京:大和书房,1980.
[5]远藤织枝.女のことばの文化史[M].东京:学阳书房,1997.
[6]尾崎喜光.女性尊用の文末形式のいま[M].东京:ひつじ书房,1999.
[7]中岛悦子.疑问表现の样相[M].东京:ひつじ书房,1999.
[8]小川早百合.现代の若者における文末表现の男女差[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7.
[9]王连娣.浅析日语“女性语”的结构特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7).
[10]潘希迁.日语词汇误用问题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1]牛振.日源外来词教学初探[J].绥化学院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