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定制的存在与消亡

2015-08-15阮冀陆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成衣时装服装

阮冀,陆峰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引言:

60 年代成衣革命以来,高级时装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迪奥店在1968 年“五月革命”后的当月销售量便锐减到了67%。 而后,整个高级时装行业处于不断萎缩当中:1952 年有高级时装店55 家,1962 年减至32 家;1988 年减 至23 家;1955 年 雇 佣 员 工2 万 人,1965 年 减 至1 万人,1973 年减至0.22 万人;1964 年有顾客1.5 万人,1974年减至0.5 万人。如今保持在0.2 至0.7 万人左右。目前,高级时装业在经济利益方面已呈现负面状态。 以至于近年来,高级定制服屡被讥为夕阳工业,甚至出现了高级定制的消亡论之说。

高级定制服是时尚的最高境界,它源于巴黎著名的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 Worth,他于1858 年在巴黎开创了高级定制服的先河,最终成为法国人崇尚奢华古老传统的代表,并被命名为“Haute Couture”。而英语则直接将法语借用。1858 年,自英国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开创了高级定制后,出现了“高级时装协会”,开始给高级定制树立了限定范畴: 一是在巴黎设有设计工作室,并在巴黎高级时装工会注册。至少雇佣20 名全职人员。其品牌每年举行两次发布会, 时间分别为1 月和7 月的最后一周。 每季度至少推出65 套新的设计,至少雇佣3 名模特,衣服量身定做,不能预先剪裁,每一件高级时装必须是全手工的单件的,多次进行假缝以及试穿。

在时装界,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 意味着奢华的制高点,拥有着高不可攀的特权。 它以顾客为中心,以设计师的服务为重点。 强调专属感和个性化,对每个顾客,尺码、规格非常精确,扬长避短,面料考究,纯手工制作。高级定制服的精髓灵魂来自于独有的设计、 精确的立体裁剪和精细的手工艺,所有工艺均由手工完成,一件衣服耗费的工时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每件只有一个主人,其独有性也成为了它的价值之一。这一切使得在二战之后,于一切灰败开始褪去,新的美好刚刚开始之时,以Chrietian Dior 和Crisobal Balenciaga 为主要代表的“艺术性”的高级定制时装得到了上流社会的雄厚支持, 也由此产生了高级定制的黄金时段。

但在60 年代成衣革命以来,高级时装业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生产设备与技术大幅度提高使高质量的成衣大规模的出现。 而成衣的高额利润使很多时装品牌装而投向成衣市场,从1993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有品牌推出高级时装发布会。与此同时,时代的变化使得各领域的话语权开始转向主流人群,不再是贵族式、精英式的少数人具有,反主流反权威反文化的时代来临。高级时装开始由原来的主流文化转变成为亚文化状态。 从经济层面来看,到目前为止,高级时装业在经济利益方面已呈现负面状态。 对于高级定制的应存在与否开始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出现了高级定制消亡论之说。

对于能否存在的问题, 不可避免的还是要回到是什么的本质问题上来进行研究。 对于高级定制, 在普遍的认知中,不可脱离地被定义在一个“品”上:设计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品(经销商)、使用物品(消费者)。如果仅仅是这样而言的话,存在与消亡,就不存在可争议性了。 而又因其可争议性,可以说它不能仅仅定义在一个静态的产品上。 正如皮尔卡丹曾经说过,那是一所IDEA 的大研究所。 应该说是一个动态的环境, 而环境就必须牵扯到了一系列的因子,成为不可分裂的整体,正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尤其是到了20 世纪60 年代后期,高级时装店纷纷开辟了原先属于时装品牌的成衣专柜。 高级定制除了包含了设计者的创意外还在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其它发散性效应。 而这一系列效应都是伴随着社会需要的存在而存在的。 至此,可以明确地否定了消亡论。

从高级定制的自身意义来看, 高级时装部门是整个服装设计的领域的心脏部门。 研究创造新造型、 新材料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均在这里展开,这里几乎是IDEA的产地。 而每年的巴黎时装发布会, 世界各国的成衣制造商、销售商、服饰评论家、新闻记者、都云集巴黎,注视着高级时装店发表最新的时装样式。 这些新发表的作品,有服饰评论家做最严格的评价,同时通过诸如电视、时尚杂志、时装摄影等多种媒介项圈世界报道,为新流行的到来制造舆论。 这里又牵连到了高级成衣品牌的问题。 高级定制的时装品牌, 是一种象征无可比的艺术创造性的独特商品。 这种高级时装的“高级”与“个性”和成衣的“一般”与“普通”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别。但是,从品牌的内在价值感上,已经将高级定制的认知感同化到高级成衣的的价值感上。

从整个时装界2704 亿的法郎的总营业额(不包括香水)来看,时装部门占11%,妇女高级成衣占32%,男装占20%,服饰配件占37%。在这个比例中。高级时装虽然只有3 亿法郎的营业额, 但却以其无可比拟的品牌价值和创造设计机能, 带动了整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也就是说,高级定制的经济意义并未真正消失,而是隐含于其它行业中了。

在人类进入20 世纪衣生活文明之前的任何一个世纪,在任何一个民族或地狱的着装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中,服装的等级标识性一直是一个贯穿服装演化过程的重要性质。 在上古代、中古代和近代,人们以服饰来体现他的阶级、地位、身份,维护所在的社会秩序;或者说,服装作为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阶级、 阶层和具体角色位置的表征,一直是以国家法律或民间道德规范、习俗的形式,对人们所穿用的款型、色彩、面料、穿着方式等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那些时期在服装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等级标识“一目了然”的时期。

20 世纪初期起,从表面上看,服装等级观念的外在区别被大大淡化了, 那种旧的以世袭关系为基准的等秩序被瓦解了。 不仅国家法律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去限制人们的着装, 而且民间约定俗成的穿着习惯也很少在标识性问题上管头管脚。 一个人想穿什么, 除了应当应时应季,符合一般性的着装规则外,他的出身已不再对他的着装起决定作用。 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 不管是雇主还是雇员,他都可以穿他想穿的衣服。 譬如说,银行界曾要求职员在穿所谓的“银行家的蓝或紫的西服”时,要配白衬衫。 所以人们称有钱人或是高级职员为“白领”阶层相对而言,那些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则被称为“蓝领”阶层。但在20 世纪后期,这两次已失去原有的意义。 因为随着时尚的变化,“白领工人现在喜欢穿蓝衬衫, 而蓝领工人则可以穿白衬衫,那些穿牛仔裤和斜纹裤的家伙可能是老板的儿子。 ”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比较便宜的复制品使原先罕见的服饰风格成为大多数人的时尚。 这样,人们以无休止的努力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为象征,是的上层社会的时尚拥有者发现奢侈的生活已经不再时髦了。 但是,服装的标识性并未消失,而是改头换面, 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保持着这一性质的存在。这就是品牌。换句话说,进入20 世纪的人们着装,虽然没有过去那些强制性限制, 但通过品牌来显示自身身份和地位成为了新的时髦。 品牌越高级的、越著名,穿着者也就获得了相应的的地位显示。 过去那种以血统关系、世袭关系为基础的服装标识体系已经结束,现在建立的是一个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 即发生恶劣“政治权力形式”和“货币权力”的转移。 拥有较多的财富,可以获得较高级的品牌, 有象征着在社会群体中的优越地位。 这就是现代新价值体系和标识体系。 所以我们称这个体系是一个表面化的平等化体系——表面上的无限制掩盖了实际生活中不同收入之经济因素对人们的制约。 因而从实际上讲,服装的等级性和及其外在的标识性并未消失,只是其制约因素由过去政治的、 血统的因素转变成为今天的经济的、财富的因素。

进入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这种以对财富的占有为基础的品牌价值观也被削弱了。 因为随着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上社会政策和税制相辅相成的作用,是西方中产阶级在人口中占了大多数。 而且社会保险业的扩展和服务性行业需要的增加,使得贫困阶层的经济地位也大为改善。 这样品牌的炫耀也就渐渐的失去了炫耀的光彩,尤其是一些成衣品牌,社会上大多数居民都有可能拥有,它已无法成为社会等级的标识物。 我们只能承认,此时服装在其等级标识性方面确实出现了“无阶级”、“平等化”的迹象。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 在一些内在审美上仍然存在着标识性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级定制能支撑起整个时装品牌的主要原因。所谓的“无阶级”、“平等化”迹象只能说是一种表面趋同,但在人的内心中的那种服装价值认同感,经过那么多个世纪的沉淀,仍然保留了那种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共通性的追求。 这里也可以排除政治干扰和金钱、 地位干扰。 完全是出于一种自然的对于物和事的价值追求。 只要这种并认知标识性需求存在一天, 高级定制都不应该消亡。

消费者的存在意味着消费市场的存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高级定制的经济意义并未真正消失,而是隐含于其它行业中。 并以其无可比拟的品牌价值和创造设计机能, 带动了整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从流行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从“大师流向街头”还是从“街头流向大师”,高级定制作为一个动的环境,它所做只不过是把是时尚的东西用一种创造性的,独特性的、不可复制性的形式来演绎,推给受众,因而会成为流行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也是它为市场所带来的一个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结语

高级定制,不应该是一个死的东西,而应该是一个活的行为。 不应该仅仅是估量它作为一个商品的价值,而更应该考虑到作为一个动态的环境,它联系到并产生影响的一切, 以此来思考它是否具有继续存在的肯能。 如果单纯的以现在表面的发展状况来推断而不对其隐含的或可转化的其他因素来考量, 还是欠缺可靠性的。 目前看来,高级定制是处于一个亚文化状态,但它仍然将会持续存在。2007 年的两场高级定制服展让又重回了人们的视线,这虽然并没有完全能直接打破高级定制消亡论,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回击了。

[1]玛丽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史对览》[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3.

[4]E.B.赫洛克.《服装心理学》[M]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成衣时装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极致未来
时装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时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