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特征映射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5-08-15朱慧丁建飞杨秀兰
朱慧,丁建飞,杨秀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230032)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口径较窄,市场需求量较稳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就业略显乐观, 而在求职过程中也表现了不同就业心理。而这些就业心理的产生, 似乎在非就业期间也可见端倪。 而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往往将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虽然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因此,研究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心理特征,对于医学院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的医学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1、互相攀比,强求平衡。 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不能客观地对自身优劣势和就业环境进行分析。 在他人找到满意的工作后,往往以对方为标杆,比那家医院级别低、待遇低的用人单位一概不考虑,拼命追求高大上,从而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2、消极被动,缺乏主见。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时消极被动,完全由家长、老师、朋友拿主意,不愿意主动思考,不会主动收集就业机会, 不会主动向用人单位毛遂自荐。 这部分同学往往对当前的就业环境过于悲观、对就业公平持非常怀疑的态度,甚至于认为其他顺利就业的同学都是靠社会背景或是金钱获得的, 自己再怎么优秀也会因为就业环境的不公就不了业, 所以不愿意主动就业,完全依赖他人。
3、吹毛求疵,患得患失。有些毕业生求职时过于理想化, 认识不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 既对工作地点有要求,又对工资待遇提条件,甚至还有一些处于恋爱中的同学对用人单位提出要求,要不同时录用,要不同时放弃。这种将工作地点、薪金待遇、个人感情捆绑就业方式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尤其是针对本科毕业生。最终导致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待业青年,或是被迫加入专职考研的队伍中去。
4、急功近利,盲目从众。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呈上升趋势, 除极少部分毕业生确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而违约, 大部分违约的毕业生其实在就业过程中一直是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的, 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积极参加用人单位考试面试,广撒网,却无重点。只要有人说某家医院不错,只要有其他同学和这家医院签约,就迫切希望成为该单位的一员。这种盲目从众的心理, 使自己失去了对自身、 对用人单位客观评价的机会,签约了之后又开始后悔,又继续寻找就业机会,不但挤占了他人的就业机会,还有失诚信于用人单位。
二、医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心理特征
1、专业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由于心理素质、外部环境等一些原因,在入院选拔考试中没有发挥好,看到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单位,往往会走进互相攀比,强求平衡的心理误区;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对于医院的招聘信息不主动收集, 不主动到医院递简历,完全依靠家长、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自己只专心准备考试,对其他信息一概不管不问,这部分同学在就业时往往会走入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的心理误区。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日益完善,医院校园专场招聘愈来愈多,专业化程度很高社会化程度低的心理特征在医学院校显得更为突出。
2、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我调节能力低。 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面试官一句刁难性的考题也可能会立马使一位自信满满的毕业生瞬间手足无措;周边同学就业单位的落实或是变更,有可能打乱自己的既定求职目标;面对多重就业机会时,家长、老师、同学的不同意见可能会让毕业生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这些心理显示医学生情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自身缺乏主见,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较弱。
3、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 医学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更多的压力,尤其是想到当年和自己一同为高考奋斗的同学早在一年前就进入社会, 或成家立业时,就业愿望往往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迫切。 但临近毕业时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如就业过程中的屡试屡败、竞争过程中的技不如人、恋爱过程中的劳燕分飞、环境转换过程中的害怕担忧,都会给毕业生带来深深的挫折感,往往会让毕业生们一度陷入焦虑、悲观等困境而不能自拔。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
1、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提高医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医学生的课业繁重,学习压力相对其他综合类院校压力大很多,而医学院校在教育和培养医学生时,为适应医院和病人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重视医德医风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力争把学生塑造成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未来白衣战士。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医学院校也越来越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如大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医学生去感受其他弱势群体的悲欢离合;大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医学生尽早接受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历练;大三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让医学生了解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 对医患关系现状有正确的认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老师和家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自己筹划,不要大包大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
2、以宿舍班级为阵地,培养医学生的和谐心态。大学生就业情绪出现浮躁和波动, 是心理成长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是,倘若情绪长期波动并郁闷在心中,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就业情绪来自良好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来自良好的心境。90 后的大学生大多在家是独生子女, 部分学生长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而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 性格上的差异、环境的不适、作息时间的不一致、个性特点的张扬往往使得宿舍矛盾频发, 班级的不和谐现象也时有发生。就业期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调节能力差的毕业生在宿舍班级关系的处理中同样也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深入教室、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发现苗头,予以针对性的帮扶,鼓励他们自我解决,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只有这样, 在将来就业时才不会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才不会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3、以负性事件为契机,增强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 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的就业心理,才能游刃有余,增强抗挫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除在就业过程中会受到种种挫折,其实在求学阶段也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但由于表现的不是很突出, 往往被高校管理者忽视。 有的医学生由于深知专业知识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至关重要,因此一入校就立志考研,对任何活动不闻不问,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都在看书上自习。 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每次阶段性考试中,成绩优秀,但其学习效率可能不是很高,但由于成绩优秀,管理者往往会关注恋爱同学、学习困难同学、贫困生等特殊群体, 而忽视了对这部分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压力的疏导,甚者将他们作为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这无形之中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而较低的学习效率在考研或者就业过程中可能会使这部分同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因此,高校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在平时教育管理中对任何一个群体的学生都要予以全方位的关注,充分利用他们身上发生的其他负性事件,如打工受骗、恋爱失败、宿舍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突出等,给予全面指导,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利用宿舍调整、实习分配等机会人为给一些一帆风顺的同学制造一些“负性事件”并予以疏导,既培养了医学生的大局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医学生成人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医学院校在加强对毕业生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低层次的纯求职指导转变为人际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医学生在就业中掌握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相结合,才能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