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8-15周松林阎亮岳宗进刘福东刘彪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周松林 阎亮 岳宗进 刘福东 刘彪

(1.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8)

笔者选取自2012年12月~2013年5月本院单节段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PTED)技术治疗,经与术前比较,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9例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9~57岁,平均(36.7±1.76)岁,共35个腰椎间盘,多发部位依次为L4-5椎间盘20个、L5-S1椎间盘15个。其中旁中央型突出19例,极外侧型突出4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6例。病程最短4个月~6年,平均(29.30±17.68)个月。病例纳入标准[1]:①腰痛并伴单侧下肢的不同程度放射痛、及麻木感,股神经牵拉实验阳性;②影像学(CT或MRI等)检查显示单节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不伴有同侧侧隐窝狭窄;③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体格检查与突出节段的表现基本相符;④所有患者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周以上症状无缓解,或改善不明显;⑤术中椎间盘造影诱发并复制腰腿痛,影像检查显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主要设备为德国Joimax公司生产的THESSYS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及美国Ellman公司生产的低温消融射频机。

常规局麻后对椎间盘穿刺点的测定距离相近约0.7-1.4cm,一般采用同一穿刺点,穿刺点距离后正中线约11.5-12.0cm,针尾向头侧斜30°,对L5-S1椎间盘针尾向患者头侧偏约50°,与矢状面呈约40°,按照计划进针路径注射局麻药深筋膜层,以局麻药做直径约3cm环形浸润,18号针再次注射适量局麻药时应穿至相应的上关节突附近继而22号穿刺针经Kambin 安全三角刺入椎间盘中心缓慢注入5ml碘海醇造影剂配1ml亚甲蓝混合注射液进行疼痛复制试验及椎间盘造影。

然后经穿刺针置入导丝,以导丝为中点切一条约7mm直径皮肤小切口,沿导丝插入扩张导棒,并沿导棒逐级插入扩张导管以扩大手术通路,遇到骨性组织则以磨钻绞除上关节突外侧缘部份骨质,然后在X线透视下将导棒紧贴上关节突的前下缘,经椎间孔小心地扣击入椎管内,沿导棒用磨钻再绞除上关节突外侧缘部份骨质,扩大椎间孔,并置入 7.5mm直径的工作套管。然后插入椎间孔镜观察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发现蓝染变性髓核,摘除髓核后缓慢退出椎间孔镜然后探查行走神经根及出口神经根,彻底并直接地松解神经并反复冲洗残存的髓核组织,最后双极射频止血、封闭成形纤维环,拔除外套管后无菌包扎小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应用抗生素及甘露醇类药物预防感染及消除水肿,嘱患者卧床休息3天后下地活动,可结合直腿抬高练习以防止神经根粘连,活动时须佩戴腰围。术后4周内避免身体扭转、弯曲、搬提重物,在此期间可适度进行腰背伸肌锻炼。

1.4 疗效评估

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定,时间分别选取为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则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 3~6个月行MRI检查,确认髓核及突出物摘除彻底。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椎间孔镜手术前后VA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例患者中,其中2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4)个月。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术前VAS评分为(5.46±0.56)分,术后1周为(0.8±0.65)分,术后6个月(0.5±0.43)分,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5)。6个月按照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优1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3/25)。

3 讨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以来临床常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但该方法存在创伤性较大,对骨性结构破坏较多,影响脊柱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多,以及患者康复时间长等问题[2-3]。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逐渐成为主流,经皮椎间孔镜辅助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效果显著,不仅可彻底摘除退变的髓核,直接切除椎间盘突出部位,达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而且不损伤腰椎后方肌肉,也不破坏腰椎重要的骨关节韧带结构。此技术可以直接切除椎管内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患者术毕腰腿痛症状即可消失。另外,椎间孔镜技术适应证相对较广,如各种类型的比较大的单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脱出、脱垂以及突出物部分钙化的病例和骨性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等[4]。

总之,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手术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手术技术。此术式已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选择,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郑拥军,叶乐,王祥瑞.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近期疗效[J].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2]金钟,雷光虎,梁冰,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7):446-448.

[3]许勇,陈仙,李利平,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51-652.

[4]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