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的当代启示

2015-08-15

三晋基层治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刘少奇全党社员

王 莹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48)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0年前后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摆脱国民经济困境,中共中央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61年春夏,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了大量的调查组开展农村调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也身体力行,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寻求对策。在这次全党农村大调查中,刘少奇回到湖南农村进行了长达44天的蹲点调查。在这44天时间里,刘少奇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由此也坚定了他调整农村政策的决心。

一、1961年调查研究风的国民经济背景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再次陷入一味强调“大干快上”的误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在“反右倾”思想的影响下,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造成并正在继续恶化的严重后果依然没有清醒的认识,“继续跃进”成为全党的行动口号,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蔓延开来。由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更由于“大跃进”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间遭遇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使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头脑冷静下来,重新倡导“实事求是”原则,毛泽东在1961年初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号召。

刘少奇同志对调查研究高度重视。广州会议之后,刘少奇决定到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以便作出客观判断。4月1日,刘少奇来到长沙,开始为期44天的湖南农村调查。离广州前,他就对湖南省委负责人说:这次去湖南乡下,采取过去老苏区办法,直接到老乡家,睡门板,铺禾草,既不扰民,又可以深入群众。人要少,一切轻装简从,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一切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1]到湖南后,他又向陪同工作人员重申了这条纪律。刘少奇到达湖南之后,住进了生产队养猪场旁边的破旧房屋,踏看田地、山林、水塘、畜圈,深入农居、食堂,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同农民和社队干部促膝交谈。为了打消社员和干部的顾虑,让他们大胆反映情况,刘少奇坦诚地向社员们道歉说:中央做了错事,希望大家帮助中央了解真实情况,改正错误政策。刘少奇同社员们的坦诚谈话使大家打消了顾虑,纷纷反映公社化以来有关公共食堂、供给制、粮食、房屋、山林、家庭副业、自留地、集市贸易等问题。从调查了解的情况分析,刘少奇感到,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并非天灾,而是如农民所说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二、刘少奇湖南调查研究的重要贡献

(一)推动解决以公共食堂为主的一系列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初步安定农民生活,扭转农村形势

在当时,公共食堂、粮食、供给制等问题成为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八届二中全会后,全国各地争先恐后地建立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在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认为办食堂有利于解放妇女,节约劳动力,培养社员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然而,公共食堂在开办之初就显露了各种弊端,各地纷纷提出要解散食堂。

4月12日,刘少奇到达家乡天华大队,其后,召开一系列的干部、社员及农民群众座谈会,着重讨论食堂、分配、粮食和住房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多数的社员是不愿意办食堂的。“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要求解散食堂,如果不散,就脱离了百分之九十的群众。”[2]4月14日,在韶山调查的胡乔木给毛泽东送交关于韶山公共食堂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大多数食堂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了发展生产的障碍,成了党群关系中的一个疙瘩。”16日晚,刘少奇出席毛泽东在长沙召开的会议,谈到食堂问题,大家都认为开办公共食堂妨碍了生产的发展。17日,刘少奇在出席中共天华大队总支委会议时说:“听了群众的谈话,看了汇报材料,看来多数社员不愿意办食堂,要求散。准不准散?我看应该准。”“由社员决定,这是他们的事情嘛,由他们决定嘛。”[3]这是刘少奇首次明确表态支持解散食堂。很快,湖南全省的公共食堂陆续解散,群众们称之为“第二次解放”。在全党统一认识的基础上,1961年五六月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取消公共食堂制度。至此,全党上下积极调查研究,同心协力,解决了这个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二)推动全党加强对国民经济困难形势及困难原因的认识,为国民经济的调整打下坚实基础

从整个国民经济调整阶段来看,湖南农村调查期间,是刘少奇思想认识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关节点。1961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指出:“成绩与缺点,究竟哪个是主要的?成绩是主要的。河南是三七开,全国只能是二八开。我们确实也犯了不少的错误,相当多的人民吃了苦头。现在要引起注意,取得经验。”[4]此时,刘少奇对国内经济形势的估计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湖南调研时的所见所闻给了刘少奇极大的触动。4月3日,他在住地听取中央工作组汇报工作时说:“宁乡县问题那样严重,如果说天灾是主要的,恐怕说服不了人。”[5]5月7日,在宁乡县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召开基层干部和社员座谈会时说:“为什么生产降低了,生活差了?有人说是天不好,去年遭了旱灾。恐怕旱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工作中犯了错误,工作做的不好。”[6]调研结束后,为了使全党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刘少奇在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分析了造成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他指出:“从全国范围来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的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7]这一认识,为统一全党思想,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工作作风,发扬党内民主

“大跃进”时期,“五风”(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严重损害了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刘少奇认为,要彻底解决农村问题,必须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党内民主。

1.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调研期间,刘少奇对干部决策中的主观主义提出了批评。4月19日,刘少奇听取了中央调查组对天华大队有关情况的汇报。听完汇报后,刘少奇说:“现在有一股风,一切从上面意图出发,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共产党的纪律。”[8]他强调,干部要善于了解真实情况,不能弄虚作假。

2.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针对农村干部瞎指挥的作风和农民群众不敢讲话的情况,刘少奇指出,要恢复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现在做好工作的关键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如何走好群众路线?刘少奇认为,首先要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自留地、粮食、食堂问题都是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事情,才能真正体现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其次,要让群众当家作主。“这三年,就是没有让群众当家作主,搞拆房子呀,搞居民点呀。如果让群众当家作主,这些就办不成。”[9]再次,要提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水平。刘少奇在听取中共湘阴县委关于整风整社情况的汇报时指出:“干部,一定要走群众路线才行,但是有些干部水平低,不会搞群众路线。要告诉他们方法,要提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水平。”[10]

3.党内要讲民主

刘少奇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民主风气很差,乱打棍子、乱戴帽子的情况很严重,群众不敢讲真话。刘少奇指出:“有错误的人要批评,要讨论,有各种意见要提出争论。党内要民主,要把党内生活搞的生动、活泼、精神舒畅,有话就可以讲。”[11]为加强民主建设,刘少奇提出要改进党支部的工作方法,注意发挥行政职能以及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

三、对当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强调和重视党委领导干部亲自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干部的责任重大,他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从实际出发,最终将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领导干部对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迅速摸清各地情况,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提出各种意见、建议,使得中央能够集思广益,做出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决断,还可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迅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在解决人民公社和“大跃进”问题时,采用领导干部对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调查研究的方法,为党中央迅速改正错误政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形势下,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党的十八大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做出的正确决定。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1961年的调查研究,党中央具体指导,交流总结经验,推动了调查工作深入开展,使调查工作卓有成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坚强有力,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能繁荣稳定,人民就能幸福安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我们党正确应对危机和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刘少奇的湖南农村调查,是全党1961年大规模调查的一个缩影。这场调查,统一了全党认识,为坚决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民情民意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规律性的认识。50多年过去了,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调查研究在党的领导、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需一以贯之地长期坚持。

[1][2][3][4][5][6][7][8][9][1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10,510,512,512,510,520,524,513,517,523,520.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4]杨志强.刘少奇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

[15]徐建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60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历史思考[J].党史纵横,1995,(3).

[16]高志忠,罗汉平.1961年刘少奇在天华大队的十八天调查[J].党史博览,2009,(8).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全党社员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加强纪检 强化监察 全党监督 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伟大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