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5-08-15王希怀薛岩伟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计算机素养

王希怀 薛岩伟

(1.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200;2.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山东诸城 262200)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IL)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在1974年提出来的。我国的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意识情感、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这一定义强调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技能的掌握,个体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判断与评价,合理并准确地利用信息,形成个体自己的信息道德观念,并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同样重要。信息素养可以通过信息技能的有效发挥得以体现,而信息技能发挥的好坏则与信息意识和文化知识密切相关。在这里,我们主要考虑计算机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构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高职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1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计算机信息素现状

(1)信息意识淡薄。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信息意识、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缺乏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吸收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2)信息道德失范。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致网络成瘾、网络欺诈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频频出现。

(3)信息能力较低。由于高职学生缺乏对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渠道缺乏基本的认知常识,许多高职学生上网目的只是一味地玩一些网络游戏和在网络聊天等,由于自身信息免疫力差,他们经常会受到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以及各种暴力、色情、欺诈信息的侵扰。

2、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现状

(1)信息素养培养标准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对于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相关实践不足,针对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有待完善。

(2)现有教学资源不完善。相关教材建设滞后,现有的高职教材已不能适应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信息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资源不完善,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网络课程平台,但建设不够完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

(3)教学模式不合理。在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中,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入手开展教学,没有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渗透培养。

2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为载体,构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在我院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开设,是向学生普及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如何以计算机文化课为载体,构建全面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对普及和提高高职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制定计算机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和考核体系。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制定我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各学段学生应该构建的信息素养体系结构。制定计算机信息素养考评体系,检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教学成效,查缺补漏,从而实现对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我们制定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2)建设立体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围绕培养目标,从教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建设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一方面我们将结合课堂讲授积累的素材和经验,充分吸收信息素养领域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编写能够支撑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系列计算机基础课校本教材。另一方面我们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网络课程,围绕课程内容组织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授课视频、微课、开设教学论坛和博客,使之成为我院宣传和普及信息素养知识的网络平台。

(3)探究计算机文化课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如何把计算机文化课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互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指导,引导学生使用课程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日常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构建以培养信息素养为导向的计算机文化课教学模式,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4)成立学院计算机信息素养协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组织学生成立计算机信息素养协会,辅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组织信息素养专题演讲比赛和信息素养技能大赛等。逐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学会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3 结束语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仅仅依靠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它应当贯穿在整个大学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计算机基础课为载体,构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将对我院其它课程教学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起到带动作用。

[1]贾二鹏,谷秀洁.北欧信息素养教育进展[J].图书与情报. 2011(06).

[2]曹娜.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述评[J].职业教育研究.2012(05).

[3]罗雨舟,王继红.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现——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4]朱丽萍.公民信息素养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计算机素养
BIM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浅析维护邮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