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2015-08-15金明洁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患医生医疗

金明洁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00)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1.1 医患双方日益加深的信任危机

近年来医院总体的服务质量呈上升趋势,在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和提高,然而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却越来越低,医患之间相互戒备,甚至有的患者还对医生充满敌意。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局部出现的假医假药、小病大治、收受“红包”、 滥用检查、药物回扣、患者逃交医药费用、冲击医院、伤害医生等严重的失信行为所导致。医患之间诚信度遭受的严重打击,实质是“物质”关系淡化了信用度,医德医风急剧下降的结果。医患双方日益加深的信任危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生诊疗时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医疗活动不是以患者的病情和健康为出发点,而是以避免医疗风险和保护自身安全为出发点。

1.2 医患纠纷日益增多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的数量逐年增加,其恶性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暴力行为时有发生。据有关报道,全国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 98.47%,2002年至今,每年医疗纠纷增长率为 22.9%。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围攻医生,打砸医院等情况时有发生。

1.3 医闹呈职业化发展

医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群体性,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呈职业化趋势发展。职业医闹打着为患者或家属维权的旗号,提供一条龙服务,待得到医院巨额赔偿后坐地分成。而医院为了尽快平息纠纷,往往选择息事宁人,破财挡灾,使得职业医闹屡屡得手。

2 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

2.1 政府的因素

政府对医药卫生行业的投入不足,仅能覆盖 4—10%的医药卫生支出,医院只有依靠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运作模式增加收入,维持其正常运转;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保险和赔偿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不能满足公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大多数人医疗保健服务都需要自费;优质医疗资源80%集中在大中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条件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造成大量农村患者向城市医院的无序流动,导致高级别的医院人满为患,医院超负荷运转;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存在制度上的缺陷,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如医疗事故的鉴定,常被看做是“老子鉴定儿子”,鉴定结果备受质疑。

2.2 医生的因素

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过分依赖医疗设备的检查和治疗,忽视了患者的个体性差异和医生的主观能动性,拉开了与患者距离;医疗活动中大部分医生以“家长”自居,漠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造成医患之间信息极不对称;高级别医院的医生工作任务较大,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有效沟通,导致患者在情感上难以释怀,很容易产生不满和偏激情绪。

2.3 患者的因素

患者缺乏对医生基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无法包容医生不太热情的态度和工作中的失误,就诊中总会疑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以医谋私;患者刻意隐瞒涉及一些个人隐私的病情,导致医疗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和产生失误;患者个人素质低下,抗费、逃费或不能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能正确看待疾病的转归过程,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服务或治疗效果不满意,便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医生和医院,干扰正常医疗秩序,产生医患矛盾,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3 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政府方面应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

贯彻推行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鼓励发展其他方式的医疗保险,构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基于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和医疗行业公益性特点,政府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逐年增长,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多元投资主体进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从招投标、仓储、配送等各环节加以控制,降低现有药品的价格;引入独立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外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制防止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迁延和激化,促进医患关系走向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新闻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以宣扬医生的感人事迹和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发挥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政府还应在整体掌控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对各项检查费用进行限价,提高医生的劳务费用,将“以药养医”尽快发展为“以医养医”,避免医疗活动中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注意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发展社区医疗事业,对大城市医疗机构的布局和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分配。

3.2 医院方面应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医院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夯实“三基三严”制度,统一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积极引进优秀医学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倡导医生知识及技术的推陈出新;建立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医风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发挥团队精神,提升医院信誉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医生应注重个人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倾听患者的诉求,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消除医患间信息不对等的隔膜;医生对患者不仅要履行积极治疗的职责,同时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构建公平和谐的就诊服务模式,当一个“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3.3 患者方面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医生的劳动

患者应对医生工作的艰辛、繁重、高风险及强大的压力给予理解和尊重。患者应该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客观理性认识自身疾病的转归过程,尊重医生的付出与奉献,尤其是在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中,如非典、地震、洪灾、甲型流感等,很多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冲锋陷阵,有的甚至还献出了生命。因此,患者在就医时要理智,对医生要重树信心,保持合理的心理预期,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4 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多个层面,需要借助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层次、多角度对该问题加以认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医患关系更多的关注,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能够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1]龙诚斌.浅谈诚信服务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60-161.

[2]谭宗梅,刘国秋.从人的社会化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5):698-699.

猜你喜欢

医患医生医疗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