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休闲渔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5-08-15赵铭武
赵铭武
(太原市鱼种场,山西 太原 030025)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餐饮等有机结合,实现三次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收入,全面建设渔业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但就渔业资源来说,山西又是一个渔业小省。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和十分脆弱的水环境决定了全省传统养殖渔业的劣势。为提高全省渔业经济效益,必须从全局出发对渔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特色渔业。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特色渔业,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拓宽了渔业发展的新领域。
1 休闲渔业现状
目前山西休闲渔业可分为五大类型:养殖垂钓型、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观赏鱼生产型、游园观赏科普型。
1.1 养殖垂钓型
养殖垂钓型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即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以鱼类为主,配备一定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
1.2 休闲垂钓型
休闲垂钓型是指专业垂钓园,以开展垂钓为主,集采摘、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是山西省休闲渔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垂钓休闲渔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开辟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1.3 生态观光型
生态观光型是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是休闲垂钓业拓展与旅游业的结合,极具发展潜力。榆社县云竹水库、太原市晋阳湖利用现有的水库资源,开展垂钓、农家乐、旅游的休闲渔业,促进了山西渔业的发展。
1.4 观赏鱼生产型
观赏鱼生产型是指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的产业。目前,以太原市晋源区、尖草坪区和晋中榆次区为龙头的观赏鱼产业经营已初具规模。以观赏鱼养殖生产为主的太原市鱼种场推进养殖模式由传统渔业向城郊都市渔业转变,养殖品种由只能生产金鱼、锦鲤等少数低档养殖品种逐渐向中高档养殖品种迈进,初步形成了以鱼种场为龙头,太原、晋中民营养殖户为纽带的城郊观赏鱼产业带。
1.5 游园观赏科普型
游园观赏科普型是利用渔业资源,对公园、适合养殖的景点进行增殖放流、水族馆放养及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亲身体验观赏捕鱼的生产经营形式。太原市鱼种场每年通过向汾河公园增殖放流金鱼、锦鲤等观赏鱼,提高其经济效益。龙潭公园、迎泽公园通过放养观赏鱼,将水产品品种、习性等向人们展示,既达到了科普目的,又给公园风景增加了亮点。
2 休闲渔业存在问题
2.1 规划布局不合理
目前休闲渔业多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使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2.2 休闲项目不齐全
山西省休闲渔业大多是由单纯的养殖生产改造而来,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缺乏等问题,集观赏、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休闲场所尚不完善。另外,由于部分湖泊上经营餐饮,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生活用水和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2.3 经营管理不规范
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同时具有经营、管理、营销等技能和手段,这对以往主要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难以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
2.4 宣传力度不够
观赏养殖和垂钓品种少,宣传力度不够,网络营销意识欠缺。观赏养殖的品种多以常规金鱼、锦鲤为主,且垂钓多局限于鳊、鲂、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规划先行,引导发展
应集中力量在全省建立标杆性的休闲渔业示范园,通过建立试点,辐射到周边休闲渔业经营个体,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带动整个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发展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产业。大力发展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使其发展壮大。打造休闲品牌,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提高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增殖放流要严格进行引进品种的检疫,加强卫生管理,杜绝污染源进入渔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3.2 优化政策,扶持发展
应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应享受农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免、减、缓,扶持休闲渔业发展。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执行。同时应创新机制,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走出一条休闲渔业的长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