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中经济手段运用及政策建议
2015-08-15申琦
申 琦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1 水资源经济属性
水资源的经济属性主要包括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水资源的竞争性等。
1.1 水资源的稀缺性
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第一大经济特性就是稀缺性。相对不足的水资源与人类发展的需求相比造成了水资源的稀缺性。特别是对山西而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7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是中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这更体现了山西水资源的稀缺性。
1.2 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水资源是人类必不可缺的物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缺水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的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
1.3 水资源具有竞争性
由于水资源量的大幅衰减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打破了原本脆弱的生态平衡,水资源短缺导致水资源竞争性的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权的转移等均体现了水资源的竞争性特点。
1.4 水资源兼具公共物品与商品属性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作为一种生存权利,每个人都有获取并利用水资源的权利。政府在解决公共水资源使用上,应考虑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进而促进经济的最大化发展,并保障每个公民的用水权利。水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作为商品的水的价格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2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采用的经济手段
2.1 征费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在全省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其中,水资源费分别于1992年,2004年,2007年,2009年按照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水质,对山西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了四次大的调整,对取用水实行计量收费,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部分实行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制度。
2.2 水价调节
根据全省实际,山西省制定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政策,主要遵循自备井供水价格高于地表水供水价格的原则。大幅度提高严重超采地下水区域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鼓励引导使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引导有条件的行业使用再生水,并强制部分行业必须使用再生水。在部分城市居民用水实行了“阶梯式水价”。
2.3 水利投入机制
由于山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急需通过工程性调水保障水安全。近年来,山西省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以“大水网”建设为龙头,兴建了一批惠民利民工程。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市场筹资运作,企业参与经营等新模式,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2.4 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通过拍卖、转让股权、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转变经营方式,实行公司化运作。
2.5 水权改革
探索建立“以初始水权分配为核心的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用水计量控制监测、节水工程建设、政策制度保障”等四大体系,在全国水权改革试点县山西省清徐县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山西省其他地区的水权改革提供了经验。
3 政策建议
3.1 加快水市场建立
由于水的特殊性,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的使用权确定后,对水权进行交易和转让,形成了水市场。山西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农村水权交易平台,而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一定的水权交易平台和健全的水市场体系。应尽快把用水推向市场,通过水权在水市场中转让,促使水资源利用从低效益向高效益的经济利益转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2 完善水价调整机制
价格是稀缺性的反映。水资源需求的提高和水资源短缺决定了水资源的必然有偿使用。合理的水价在节约用水和高效配置水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价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其中资源水价的调整在水权交易和转让中实现。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可在山西省一定区域试点实行浮动制,特别是在生产用水中,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和供需关系适时调整水价,促进水资源供需平衡。
3.3 约束用水行为
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仅从本企业、本部门计算经济效益,而必须从社会整体出发,衡量其经济效益;不仅要算生产产品的账,还要算水环境的损失账和治理水污染的消耗账。具体到供水企业和用水户的用水行为上,要依靠经济手段的调节。如在尽快修订山西省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的基础上,完善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提高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征费标准;对节约用水户进行补贴或奖励等,使用水户体会到降低水消耗即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约束其用水行为。
3.4 建立水利投融资机制
面对用水需求增加、用户对有限水资源的竞争加剧,应建立可行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用水大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谁建设谁使用谁受益。这样既解决了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又使水资源开发使用更多符合市场规律。另外,水利投资不仅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4 结语
山西是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省份,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是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山西大规模采用工程性调水、逐步形成水市场的情况下,更应进一步在水权确立、水价制定、水利投资等过程中运用经济手段予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