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5-08-15张燕珠
张燕珠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广海中学泉州市 362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思想品德课中应用新媒体,使课程更富有时代气息,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真正达到优质、实效的教学效果、优化了教学结构,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进一步秉承新课程的理念。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新媒体大有裨益。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它具有开放多元性、实时交互性、检索便捷性、形象直观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因而得到广泛的认可。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富有其独特性的新媒体被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来,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新媒体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扩充教学内容,增长初中生的见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音频于一体,声图并茂、动静结合,可以调动初中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新媒体,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三、新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1.借助新媒体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教学是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时事政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课程教材分析的典型素材。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内容具有时代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关注时事政治,既符合学科教学的需要,也能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学习《生命健康权》时,笔者针对当前的时政热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教学中组织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请你们留意一天中有多少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并客观评价这些人的行为。根据你们的理解,谈一谈如何为改善本市的交通情况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要求学生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这种现象,并使用word文档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大家就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再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越发严重的现象,设计了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生活,关注消费者权益?请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一接收到这个任务,纷纷通过网上查询和合作学习,收集到了大量资料,并提交了报告。笔者精选了学生的部分报告,在班级做了一版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墙报。这样的做法学生很有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因而,充分借助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即可以让学生了解时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拓视野,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
2.借助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多样性,一条信息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储存,也可以制作成声音、图片等,在传播形式上也具有强烈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可以让严肃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新媒体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渴望、期盼心理,同时还能使教学活动立体化和直观化。在新媒体创造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强烈的心理体验,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这些效果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如:笔者在《礼仪展风采》中通过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视频《2014年开学第一课》航空乘务员工作礼仪修养和彭丽媛出国访问、及社会生活中不同社交礼仪的图片。再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视频让学生品析了《中华优秀文化》,同时借助手机到现场拍照及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我们泉州本地方的特色文化,再通过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泉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应用新媒体这一教学手段,把形象具体生动的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借助新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也已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有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恰如其分的语言、实物、画面、音乐等素材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出与教学要求相吻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参与、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严也是一种爱》时,笔者先播放了一首《父亲》,并让会唱的同学跟着唱,由于歌曲真实而感人,在它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创设了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习《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多幅图片制作成的动漫(并配上音乐):在汶川地震灾害面前,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畏艰险,冲在最前线的感染场景。通过有画面感的场景创设了教学情景,使学生对“责任”这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4.借助新媒体实施网上德育模式
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将眼光延伸至课外,所以借助新媒体建立健全网上德育模块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初中生发展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观看《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人物》等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促使他们认识关注社会,学会对自己、对社会负责。同时,我还建议学校的校园网站,增设诸如“中国科学”、“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聊天室”等栏目,经常鼓励学生主动登陆并留言,大家一起互动,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与感染。事实证明,新媒体这种“全天候即时互动”的基本特征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思想品德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教学是师生生活历程中最璀璨的一段历程,新媒体的参与可以为这段璀璨历程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可以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教师要在教学中善用新媒体技术,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获得质的提升!
[1]宋元林等.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2]张军辉.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张泰来.冲突与合作—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构建.党建思政教育,20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