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教育背景下化学肥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究

2015-08-15张静霞刘淑霞王丹凤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肥料土壤人才

张静霞 李 楠 刘淑霞 王丹凤

(长春科技学院 长春市 130600)

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根据国家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需要,在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实践部分所占的比例逐年加大,而且对于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现有的实验教学手段有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等,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但这已不能满足对学生对所学专业其实践培养的能力水平,故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设一些独立创新完整性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更能凸显其作用。实验设计围绕应用化学专业主要课程《化学肥料学》,《土壤学》的独立验证实验为主,学生在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但可以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

一、实验内容

根据《化学肥料学》课程特点,结合土壤学,化学肥料综合分析的独立实验,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验,以往的传统实验模式是土壤学中我们主要针对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含水量,容重等物理性质的测定,化学肥料学实验主要针对土壤中各养分含量的测定和植株养分的测定等,这些均为基本操作性质,但符合本专业毕业学生应掌握具体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施肥等环节,故我们独创一个完整性实验,以种植农作物玉米为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老师将本专业学生合理的划分几组,每组安排一个小区,进行以下调查和实验工作:(1)整地基础、平翻、深松、耙茬、耙地等(2)测定本小区土壤基本肥力水平(3)选取种子,播种(4)施基肥:根据本小区的基本肥力水平,选择肥料种类、数量、N、P、K比例以及施法(5)田间生育状况调查:包括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保苗期,株高,茎粗等(6)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各组同学要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地力基础、施肥数量、基肥施用情况等决定;在玉米主要生长阶段,通过速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和植株内各养分含量,把握好追肥时间关和掌握好追肥浓度和部位(7)玉米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杂草,病虫害等(8)作物成熟后,进行产量分析(9)统计以上调查和实验工作,并以实验综合分析的报告形式上交。

二、关键问题

由于此综合实验历时较长,故需要在实验开始前,各实验小组需要有专门的带队老师,不间断的跟踪实验进展,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室需要全方位对学生开放,要及时对作物生长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实验室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重点考察测土施肥,测植株施肥的实验技能。

三、实验阶段和成绩考核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这期间学生迁至农场教学基地学习,采用现场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实验设计的规划,上交实验设计。

第三阶段:用半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实习,完成实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

第四阶段:对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栽培技术措施,耕作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及机务技术标准等,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消化总结,写出有自己的调查资料,分析见解,和实验改进的意见及对完善实验的看法的总结材料。

通过化学肥料学一系列的实践实验过程,学生完整性的参与了课程主要理论知识的实践成果,并将其定量,定点化,更加接近于毕业后的生产实践,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1]秀芬、崔德杰.土壤肥料学综合性实验模式探索.《科技信息》,2009(27).

[2]李永夫、徐秋芳,等.通识教育背景下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教书育人》,2007.

[3]王雅琴、高巍.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长春大学学报》,2007(08).

[4]张亚丽,陈巍,沈其荣,陈效民,徐阳春,孙玉华等.士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70-72.

猜你喜欢

肥料土壤人才
人才云
土壤
灵感的土壤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