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8-15蔡金聪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绿叶创新能力生物

蔡金聪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晋江市 36220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亦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而作为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高中生物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打好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真正达到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是推动国家经济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任何一种经济力量的增长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则离不开知识的掌握和更新。要想实现知识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持续促进,就必须重视知识创新,培养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1]。纵观整个社会大环境,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国家教育应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达到促进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2.是对时代要求的响应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此外,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一旦没有创新,国家很难拥有立足之地,在这样的国家形势之下,创新更是应该注重的教育目标。这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行业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响应。

二、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

1.探究性

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深入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师生共同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进行知识上的交流,共同探讨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看法和观点,验证某种理论和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在切身加入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牢固地掌握知识。

2.问题性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增强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从“问题”教学入手,教师创造性地创建问题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习和讨论发现问题[2]。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例如:在讲解“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可以在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前,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丝分裂前后的染色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后提出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最后共同总结规律。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行为,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典型做法。

3.个性化

常言道“人生而不同”,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被长期压抑、难以得到真正的释放。创新型教学则是与之相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注重着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使学生得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从而使学生整体得以全面发展。

4.实验性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学科的课堂上,很多理论的渗入、知识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实现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验性。只有通过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的乐趣、感受到生物的魅力,继而促进学生学科内的创新。

例如:教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一课,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置植物的定量和变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实验,这样的做法可以起到很好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生物教师就应该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怀有极大的热忱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创新中去。

正如:上文提到的“光合作用”,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枫叶照片”的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指导并协助学生将相机底片固定覆盖在绿叶之上,并将植物置于可以接受光照的室外。一段时间以后,教师跟学生一道将绿叶上的底片去除,将绿叶摘下置于煮沸的酒精之中褪色,随后在绿叶上滴几滴碘液,绿叶上就会出现照片的影像,这就是“树叶照片”的实验过程。随后,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共同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底片上的黑白浓度不同,导致绿叶接受的光照强度和量度不同,从而绿叶产生的淀粉不同”的结论。这种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授课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生物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了实验学习、创新思考的良好生物学习习惯。

2.重视实验教学,以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性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参与到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实验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并协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过程,最后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得到相应的实验结论。

例如:在进行DNA和RNA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盐酸的作用”等原理,设计“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帮助学生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亲手进行取材、水解、冲洗涂片、染色等步骤,最后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得出其分布的具体差异。这种通过实验进行授课的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其创新意识

问题是思考、探索的动力和基础,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产生探求的心理状态,才能激发思维的活力和创新力。而问题的产生则需要一个衍生的环境和氛围,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和知识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积极为学生铺设问题化情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遗传和变异”一节,生物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见到过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并让学生用举例子的形式具体列出,以此来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解答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思考的大脑。

4.在学习教材、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之感。因此,生物老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方法的运用,避免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学会有所突破。教师在讲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感受和变化,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为什么向日葵一直围着太阳转?”“为什么含羞草被碰一下就会立即合上?”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同时学生的一些创新性想法也会在脑海中萌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动国家进步、响应时代号召的必然选择,高中生物教学应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学理念,悉心研究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探究性、问题性、个性化、实验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教材、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06).

[2]付娴贤.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猜你喜欢

绿叶创新能力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绿叶 稳步向前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