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如何由例说理

2015-08-15游魏珍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10期
关键词:苏武例子论据

游魏珍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建瓯市 353100)

分析说理的方法常见的有这四种:假设说理法、释例说理法、正反说理法、因果说理法。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最好是从他们最熟悉的教材入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作文的技能。”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很少议论文,反而是古代散文多有较严谨的议论,所以我们可以古代散文为例采用“就例模仿、强调要点、补充分析、启发提问”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议论文分析说理的这四种方法。

一、就例模仿——训练假设说理法

假设说理是从事例对立面用假设性语言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事例和分析正反映衬,更有说服力。

第一,以苏洵《六国论》事例为示范,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割地赂秦,齐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洎牧以谗诛”“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文中的分析说理: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针对“割地赂秦”),齐人勿附于秦(针对“与赢而不助五国”),刺客不行(针对“以荆卿为计”),良将犹在(针对“洎牧以谗诛”),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由反面事例推出正面假设)

第二,要求学生模仿《六国论》的假设说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事例论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谦让,后来廉颇知错了,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了挚友,共保赵国的天下。要求用假设说理法对论据进行分析证明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谦让。学生习作:试想,如果蔺相如对待廉颇不是谦让,而是针锋相对,互相倾轧,那不单是损害了他们个人的利益,对于赵国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反面分析)所以说,谦让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而且也是解决国事问题的良策。(由正面事例推出反面假设)。

第三,归纳假设说理法,由正面事例推出反面假设,由反面事例推出正面假设。假设说理法的语言标志:(1)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向使)……就(那、那么、那就、则)……(2)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二、强调要点——训练释例说理法

当一个例子较长或存在多义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对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认识会和我一样吗?别人会觉得这个例子跟观点不契合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例子解释一下,或解释它的中心,或解释它跟中心的关系。

第一,班固《苏武传》的事例:西汉大臣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完成使命就要回国,却因匈奴内部谋反受牵连被审讯,卫律威逼利诱,李陵真情诉说,苏武都坚决不降,单于要折辱他,把他流放到北海牧羊,他历尽艰辛,却时刻手持汉廷符节,十九年后,终于被解救回国。

这个事例论据的可立论点很多,可以证明中心论点“敢于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坚持心灵的选择”、“我们要保持名节和操守”等。

第二,教学生用强调要点的方法释例说理。(1)如果中心论点是:敢于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就要强调事例中“受牵连被审讯”“流放到北海牧羊”“历尽艰辛”的要点。学生习作:当苏武无辜受牵连被流放到北海时,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苦难的岁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2)如果中心论点是:坚持心灵的选择。就要强调事例中“卫律威逼利诱,李陵真情诉说,苏武都坚决不降”的要点。学生习作: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但是苏武坚持自己心灵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的坚贞气节。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坚持选择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3)如果中心论点是:我们要保持名节和操守。就要强调事例中“坚决不降”“历尽艰辛,却时刻手持汉廷符节”的要点。学生习作: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第三,归纳释例说理法,就是强调事例中与观点最密切的要点进行扩展强调阐释。

三、补充分析——训练正反说理法

正反说理法,举正反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说理。或者对一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第一,举例,贾谊《过秦论》事例中说强大的九国任秦宰割,而卑微的陈涉却动摇了强秦的统治,对比完这个结果后,作者又分别从双方的地位、武器、谋略、功业对比补充分析,使得正反说理更细腻更鲜明。

第二,要求学生也补充出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一段正反对比说理。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对比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境遇,我们还可以补充分析极盛和极衰的原因进行更细腻的对比分析。学生习作:李存勖还是李存勖,为什么他的境遇前后有天壤之别呢?难道得天下困难失天下容易吗?不,因为先前内有父亲新丧,外有梁燕契丹强敌,国仇家恨让他励精图治,而后天下太平,他放松警惕,开始骄奢淫逸,尽情享受了,《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可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三,归纳正反说理法,正反两个例子,多从几个方面找到它们明确、统一的“对比点”进行分析说理,中心论点更加明确。

四、启发提问——训练因果说理法

因果说理,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

第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为例,作者说游前洞的人多,游后洞的人少,这是论据事实,文中含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作者分析了原因“险远”,提出要有“志,力,外物的帮助”才能达到,所以至者少。最后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

第二,选荀子《劝学》中的论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三,让学生根据原因的提问进行因果说理证明中心论点:学习能帮助我们。学生习作:为什么我们能做到我们平常做不到的呢?因为我们借助了高地、车马、舟楫。学习对我们的的作用正是如此。我们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不断的学习发展自己,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可见,学习能帮助我们。

第四,归纳因果说理法。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使论证更深入。我们熟悉的古文中,有如此丰富的分析说理的方法,都是议论文写作中,针对事例进行分析说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元朝的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中的比喻很有意思:“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彼为绮,我为锦;彼为榭,我为观;彼为舟,我为车;则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旁矣。”只要我们立足于课文内容,调用各种方法手段,扎实地进行训练,一定能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掌握议论文由例说理的方法。

猜你喜欢

苏武例子论据
苏武庙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苏武传》说课稿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