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
2015-08-15邱堂福
邱堂福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中学 龙岩市366301)
上下五千年中华,爱国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古至今,不乏爱国主义志士。我国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形态,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战争时期我们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态保家卫国,如今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护国之心。
一、对学生进行祖国统一,领土不容侵犯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几年钓鱼岛的问题一直是我国与日本之间的一个敏感问题。这个问题也被写进高中历史教材,也一度成为了作文的命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领土的统一是首要也是不容侵犯的原则性事实。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责任感及国际胸怀,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思想。爱大国才能更好的去爱小家,一个国家的和平安定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公民。从小建立爱国意识,是必要的也是教育的一种完善,我们有责任将其做的更好。
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描写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辈坚持革命思想的故事。他们的英勇事迹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三、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再形象的描述也比不上亲眼所见,当人们用眼镜直接看到比别人向他讲述更让人相信且记住,然而历史教学中直观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单凭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就显得比较苍白。例如,在讲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抗日博物馆进行参观,可以更直接的看到那个时期抗战英雄们留下的物品或者书信,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的了解更加的深刻,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四、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外活动
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中国爱国历史知识竞猜。让学生独立的去查找材料,去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更加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组织学生为抗战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他们聊天也听听关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发展的好习惯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经济地位,已然通过综合实力有了大国的风范。当下,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联系紧密,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是独立的,也不可能完全不关心世界上正发生着什么。例如:最近,很火的的一个词“亚投行”。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当下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有57个,这其中不乏经济大国,也不乏美国认定不会加入的国家,而美国和日本始终无动于衷。
网上说亚投行是中国效应,许多国家是冲着“中国”这两个字加入的,然而中国经济的崛起,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很高的民族荣誉感。当下也有不少国家发生战事,内部党派之间的也好,来自别国的军事攻击也罢,战争直接影响这每一个平民,一个国家最基础的生产生活都无法进行,怎么再去谈个人的梦想与抱负。
六、教育学生爱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多少中华儿女像热爱自己的母亲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屈原抱石投江,为的是祖国;文天祥慷慨悲歌,为的是祖国;林则徐虎门硝烟,为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脸不变色,他念念不忘的也是祖国。为了解放新中国,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爱国并不是说非要像他们一样做出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爱国”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把爱国化为具体的行动。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平,正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爱国小事积累起来的,一个国家的和谐不是制度的多么完善也不是法律多么的具有威慑力,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公民,记住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当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意识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渠道和方法,更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意识形态,不能急躁也不能不加重视。青少年爱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平,保家卫国不是哪个政府也不是哪支军队的义务和责任,而是我们中华大地亿万儿女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1]王雯姝,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阔[J].河北师范,2011(10)
[2]张艳梅.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探析[G].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