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成性思维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15-08-15欧阳波仪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师生高职

程 美,欧阳波仪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引 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1],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课堂是知识传播与应用、技能训练与创新的载体。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但是,有关研究表明[2][3],虽然高职课程建设进行了三轮改革,但是从教学过程看,仍然是以教师教学授课、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教师作为知识“传播器”出现,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器”积极性不足、主动性不够、创造性未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创新能力也被严重削弱。究其原因,与高职课堂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和内容有直接关系[4]。本文认为,运用生成性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办法。

近年来,有些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展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或具体于某一课程的实践研究,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5],对于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一般没有提出具体的策略。本文试图根据生成性思维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系列策略,期望对改造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意义追寻

(一)生成性教学思维

“生成”具有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相对于“预设”而言,它强调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在教学中,“生成”是针对传统教育过程的封闭性、知识的静态特征等弊端而提出来的。“生成性教学”是非预设或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建构[6][7]。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思维,是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个性化知识,包括生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

(二)生成性教学的意义

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生成性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院校和专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思维和能力,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已有的知识、探究个性化知识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发展。二是利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职业发展是在职业过程中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自我的形成。三是有助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部分。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和对话,开展讨论、探究、磋商、体验等活动,共同建构各自的认知经验。在高校教学理念、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促成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四是有助于提高院校和专业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服务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以人为本,通过开放性教学,提升师生创新素质,从而提升院校和专业国际竞争力。

三、高职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的羁绊

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主要是传授被视为静态的、不可改变事实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以知识为中介,前者教后者受,课堂成为知识的“交易所”,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而陶行知先生[8]批判此种教学为:“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的把性命赶跑了。”本文认为传统教学方式静态化、设计预成化、过程程式化、评价单一化、互动偏失化等都是生成性教学实施的羁绊。

一是教学方式静态化。目前大多课堂教学都是采用静态化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客观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高职课堂上这种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对知识或经验的自我理解、忽视教学过程生成的资源。

二是教学设计预成化。目前,很多高职教师对课堂教学是按照“预成”性思维进行设计,院校花了大量精力组织探究课堂的本质和规律,要求教学方案完美地掌控一次课所发生的一切,导致教师没有办法或没有时间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这样使得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大打折扣。

三是教学过程程式化。受有关研究成果影响,高职课堂教学设计受线性思维影响非常明显,有些院校的课堂都是按照一个模板、一条直线进行,“目标-内容-活动-评价”都是一个模子,教学过程僵硬、简化。单一的线性程式化教学,没有尊重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忽略了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忽视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观看法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

四是教学评价单一化。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逐步由“期末一锤定音”转向“过程与终结相结合”,但是仍然未能引导师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重视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另外,现行教学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方评价。

五是师生互动偏失化。高职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意识仍比较明显,教师单向交流比较突出。对某院校调查显示,45分钟课堂教师具有绝对主导的地位,讲授、解释时间平均超过39.2分钟,学生“自我”缺失非常明显。

在过去几年里,高职院校的三轮课程改革,解决了课程设置和内容开发问题,但是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改革还远远不够,束缚着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越来越高,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必要的、是急需的。

四、高职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定位于知识够用,重视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所以,高职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生成性教学的理念,需要对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互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善静态化教学方式

将静态教学改变为启发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提出一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改革中,不放弃讲授但不以单一教学方式讲授,讲授式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比如讲授-讨论、讲授-演示、讲授-活动等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教师适当地讲授与合理的引导,会使教学活动更富动态化、生成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探索、勇于实践,力求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促成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生成。

(二)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设计属于“刚性预设”,这种设计限制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通常是依据教案进行的“表演”。生成性教学关注“生成”,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预设”,“生成”和“预设”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弹性的设计,有留白的设计。例如,高职实训教学中要结合学情分析,设置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的“大众化项目”、有余力的学生能完成的“进阶项目”和“骨灰级项目”。生成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探究,要让学生在“论争和思辨中走向成熟”。

(三)注重过程化教学活动

生成性教学要求师生双方活动不是线性的,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程式运作的,它是非线性的、丰富的动态过程,是具有不同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生命个体的交流、对话,其相互作用没有固定的模式,通过交流会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感受都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和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对话与交流,就产生出教师意料之外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及时捕捉与应用这类资源,巧妙转化偶发事件,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及时反馈学生的反应信息,从而进一步生成精彩的课堂。

(四)改革单一评价方式

生成性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一是教学过程评价要重于教学结果评价。改变从期末考试和课后作业评价来评判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应,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对所学知识进行的自我解读和认知的情况等,教学管理部门要从学校的教学实际,量化对学生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看考试成绩。二是过程评价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等来判断课堂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的过程评价。三是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在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与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此外,还可采用协商式教学评价,即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尊重个体差异,师生在对话、讨论中显露出各自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生成新的观点和思想,有助于提升师生的成长。

(五)营造互动教学氛围

生成性教学中,交往、对话的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的保障。营造交往、对话的教学氛围是需要主体双方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一是要保证师生双方地位平等。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反应,将学生看做是具有个性化思维的个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课堂中唯教师中心的观念,将“师道尊严”的关系转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师生是彼此相互尊重的。三是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照顾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经验解读所学知识,学生要提高“自我”主人翁的认识,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四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对话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主体双方通过对某一问题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自我的知识、经验,从而建构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

五、结 论

生成性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以其关注具体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和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通过交流、对话而生成的教育资源及其整合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教学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认同。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如果继续停留在静态和间接经验的学习状态,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创新素质得不到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运用于高职课堂教学,引导了师生互动,改变了课堂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师教学智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2]郑琼鸽.高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归因思考[J].职教通讯,2013,(9):36-38.

[3]韦忠.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成人教育,2012,(12):83-84.

[4]萧敏.“以人为本”——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选择[J].才智,2014,(1):11-12.

[5]姚冬梅.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3,(9):109-110.

[6]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2.

[7]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22.

[8]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福建教育,2011,(11):80-83.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师生高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麻辣师生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