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2015-08-15段永锋王加华
段永锋,王加华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31)
精细化是管理学上的概念,从管理的角度上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精”就是准确把握要点,紧紧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科学量化、具体考核、督促和执行。
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精细化是一种服务的理念,更是一种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方法。职业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有效达成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的对称,对求职者(或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适用人员的过程。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合理运用精细化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从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加强高校自身就业工作管理入手,在规划制定、过程管理、目标实现中建立系统的工作运行机制,体现精准、细致和实效,从而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在就业工作的过程指导中体现精细化
大学生的职业实现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和心智发展,其对职业的认识、选择也在发生变化,逐步趋于实际,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注重过程教育和指导。高校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应在就业意识、知识积累、心理调适、求职实战和角色转化等方面体现过程性指导,以便大学生顺利就业。
1.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会关注四年后的就业问题。学生就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若要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势,提高就业质量,需要提前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提供学生学习就业政策、法规的机会,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与调试。
许多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积极倡导“先就业再择业”观点,这实质上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无奈之选,也是职业指导工作滞后的具体表现。试想有哪位大学生愿意让自己毕业后的黄金时光浪费在再次选择上,又有哪个用人单位甘做毕业生“骑驴找马”中的“驴”来消弱企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呢?因此,大学新生在度过其校园适应期后,校方就应帮助每位学生明确个人职业定向,制定较为详实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要涉及自我认知与分析,专业、行业、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设计,具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发展评估和调整完善等方面内容。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依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实现职业理想做出准备,并分步实施,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这样四年后的就业工作将形成“双赢”和皆大欢喜的良好局面。
2.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求职的全过程
大学生求职过程是对其知识理论修养和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也是成就毕业生职业需求和为用人单位提供合适人才的关键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要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自我,要明白“我是谁”,“想成为谁”和“能成为谁”,面对现实来充分地审视自己,从而制定求职实战方法。在这个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应更为注重对毕业生的具体指导,形成科学使用的求职方法,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增强毕业生求职的信心和经验。
高校也可用“过程逆推”的方法来指导就业工作,通过及时有效地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利用专业团队进行科学分析,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和推荐合适的人才,为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毕业生的发展预期和能力趋向,从推荐就业转变成为举荐人才。长此以往,不但收获了良好的用人单位伙伴关系,而且助推了学生成长、成才,形成教育与工作的良性循环。
3.职业指导应追踪毕业生应职适应期的全过程
学生毕业应职后,就业指标已经完成,许多高校往往忽视对毕业生的追踪指导。只有健全了毕业生跟踪反馈与指导,帮助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才能够体现高效优质服务和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心。并且通过这种具有实效性的方式,加强了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高校可以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和数据,为学校在教学和教育方面提供调整和改革的依据,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更具现实意义。
二、在就业工作的分类指导中体现精细化
大学之大就是因为她的包容性,她不仅包容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也包容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理论。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需要遵循群体划分的分类指导,这也体现精细化的要求。分类指导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主要分为:专业学科、区域类别、职业发展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几个类别。
专业学科反映在社会中就是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没有以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分析为依据的职业指导是不可能唤起学生求知和求职欲望的。
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许多学生有学成建设家乡的理想,有些学生则有在理想城市打拼的夙愿。举办地区性发展分析和人才需求的就业指导将为学生拓展视野选择就业区域提供帮助。
大学生就业主要有求学、求职和创业三个途径。这也使得学生群体按照其发展需求的不同进行了自我划分。因此,就业指导也应助力毕业生继续进行学历晋升,在帮助和提供学生创业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校期间的考研辅导、社会实践与调研、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以及校园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等都成为我们开展分类指导的有效抓手。
在求职过程中因某些专业就业形势不好,有些毕业生出于主客观原因不能及时就业,这就形成了就业的“困难户”,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特殊对待。专业需求的问题需要动用学校的就业资源,提前介入就业“弱势”专业和群体,开展求职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挖掘个人优势,整合各方力量重点解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消除在校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用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与专业化体现精细化
每位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都是具有个性化的,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体现个性化正是精细化的核心所在。面对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个案,如何帮助和引导每位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将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就是“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因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的专业指导,“对症下药”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意见。
1.创设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时间和空间
大部分高校在职业指导中已经关注对大学生的个体指导,但仅对出现的个体问题进行特殊对待,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个性化指导体系。笔者认为:构建完整的工作体系要以创设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时间和空间为基础。首先,应为“一对一”指导模式提供必要的咨询场所,并对场所提供的咨询功能类型做出明确区分,如求职遇困型、心理缓解型、创业激励型、求学拓展型等。根据咨询类型确定场所的私密性和开放性,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和敢于表达自我的良好环境,学校也可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其次,高校要为个性化指导保障一定的时间,保障日常“坐堂”式的值班和预约式的专访相结合,既保障学生日常咨询有路径,又提供了特殊情况下的“绿色通道”指导便捷。最后,个性化指导也可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如利用新媒体建立互动平台和指导管理系统,开发就业指导APP,发挥智能手机的便捷作用,这样可以延展指导的时间和空间,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2.形成个性化指导,并将其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模式
个性化职业指导也是一个过程,指导越提前越对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有利。把个性化指导与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对学习生活和职业实现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个人发展目标清晰了,校园学习任务分解了,能力素质细化了,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伴随着职业规划的实现过程也更为具体,更具价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后顺利就业便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这种结合模式需要制度化,而且职业指导的重心要下移到各个二级学院,要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利用学生对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充分信任和良好关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
3.专业化是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基础
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指导老师是否专业、专业化程度如何成为能否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高校不仅要在职业指导师培训上岗上下功夫,而且要着力培养指导老师的实战经验和专业化能力,要使指导老师成为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指导老师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际充分结合,减少出自经验主义的要求与命令,在职业指导中不当学生的“掌舵人”,而是引导学生掌舵,自己放下架子做“划桨人”,来助推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
四、以有效的管理工作来体现精细化
除了精细化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就业理念和方法外,就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而言,管理上的精细化程度也非常重要,这是高校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自身需要。在这方面高校要做好几个方面的转变。
1.改变对院系就业工作的评价机制,变就业率考核为发展过程考核
利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设立科学合理的考察、考核、追踪点,观察点考核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数据和台账资料情况,考核点考核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追踪点主要考核毕业生跟踪和发展性评价。这既考核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务实性,又以此保障了指导工作个性化和群体过程化。
2.改变就业指导工作流程,形成求学、求职和创业分类的工作流程和能力模块,并使之能够合理调整或组合搭建
学生的认知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工作方式和指导类型转变的过程,科学的指导流程不仅能收获工作上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收获学生成长中的愉悦和职业发展上的阳光。
3.改变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变量变为质变
这里的量变是指我们现有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因素,主要有专业对口率、起薪标准、用人单位的社会知名度等。而我们以精细化职业指导为基础的就业质量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存在感,这里的质变是指通过我们的职业指导后对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结果,也就是学生原本确定的职业理想是否实现了,按照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他的职业发展的预见性如何。这才是我们工作效果的真实反映,学生实现多年为之坚持和奋斗的职业向往,并在快乐中继续前行,这正是我们就业质量高的有力验证。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多元化,我们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要不断提高,并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转变观念。高校应着眼每一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指导制订职业生涯规划,采用分类的过程指导,在群体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1]肖辉.对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理性思考[J].教书育人,2012,(6).
[2]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
[3]顾维兵.个性化职业指导浅析[J].职业,2010,(21).
[4]沈红梅.就业指导应注重个性化[J].教育,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