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产业研究述评
2015-08-15宋丽娟杨叶红
宋丽娟,杨叶红
(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238000)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这一《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道出了有关消费文化产业的内涵,同时又是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体育的发展的导向。《意见》从国家层面为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将体育与文化的联动扩大了体育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国家体育领域的改革,将体育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拉动体育消费,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将体育作为文化现象,跳出体育看体育,以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1 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体育文化是民众在社会劳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军事战争、娱乐、休闲等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长期以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相结合并形成的结果,它具有本土民族和地域的体育特征。这一本土民族和地域的特征也反映了民族和地域的个性化体育特征。如我国人口分布身高特征为南矮北高,相对而言田径、篮球、排球运动员大多来自山东、辽宁,北京;举重、体操、跳水运动主要来源于广东、广西、湖南等;芭蕾舞演员男主角大部来自哈尔滨、青岛等地,女主角却主要源于长江流域江南水乡。而从南方和北方性格及身体素质差异来看,地域性体育项目较为突出,北方更适合马术,南方的细腻技巧性项目尽显优势。这些群体间的差异都与体育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了区域群体的体育物质观、体育精神文化观和体育价值观。
“体育文化”一词,早在1818年就由法国学者GA菲特在《体育史》[2]一书中提出。最初直译为“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50年后,英国学者马克拉伦解释说身体文化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概念,包括身体发育过程及气候、食物、服装等保健卫生内容[3]。
二十一世纪初期,有人认为身体文化就是身体锻炼,还有人认为身体文化就是指在促进健康和增强体力的身体运动,是为自然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的人为的体育形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人的身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认识论也表明了人的身体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人的身体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超脱从自然状态的生物现象的人,上升为社会现象的人。从心理学认识到人的生物性、社会性。
从词源学上考察,“身体”(body),“肉体”(flesh)的含义来看,可概括为生物性身体。如同“corporeality”、“corporeity”或者“corpse”强调人的物质形体。体育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通过体育运动交往合作,具有团结、凝聚提升体育精神层面的效益。体育不仅是生理物质层面的活动,而且具有社会意义方面的活动,还有促进体育经济向国民经济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身体文化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之基础,因此,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体育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也随着社会变迁从实践中筛选过滤淘汰了古罗马时代的 “人兽竞技”(搏斗)等影响身体与自然状态的体育。体育运动史记录了农耕生活时代我国缺少集体记忆,而通过体育,或体育文化的活动方式凝聚了村庄、宗族的团结,表现为抗争自然、集体狩猎、捕鱼等形式,以及劳动生产的系列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身体文化” 作为关于体育的最广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前民主德国的齐格尔在《体育理论》一书中提出身体文化代表了锻炼身体和陶冶性情的社会体育,倡释了体育文化具有竞技性、大众性和教育性。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提出更高、更强,更快,且最核心的是追求世界和平的体育文化,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少年一代,将体育作为教育、文化、艺术、音乐的多元化的文化综合,显现体育身体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增加了对体育文化,体育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表达出体育与卫生健康、体育与医疗康复,体育与竞技表演、体育与交友、体育与休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关系。
2 体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2012年我国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将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自负盈亏企业制单位,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体育文化产业,有的学者提出,“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4]。在这些总和中包括体育产品用品制造、体育服务和体育竞技表演等,还包括健康、娱乐、休闲、旅游等生活方式的内容。虽然体育制造业存在置疑,其是制造业派生出来的体育设备、仪器等生产,是否是体育生产部门的经济划分,还是工业制造业经济的划分,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现场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加载压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即900 kPa),可满足住宅楼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当下国内一些学者关于体育文化的见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器具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心理文化层面来看,“体育文化产业也可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体育文化产业主体为体育竞赛表演,大众体育健身,体育文化教育、体育休闲娱乐等层面等;第二层面为体育文化产业外围和相关体育文化产业层面的体育传播,体育新闻服务,体育出版发行,体育电视电影,体育网络;第三层面为体育用品、体育设备及相关体育文化产品的制造、生产,经营等。而关于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目前在经济上划分还模糊不清,体育休闲与体育旅游具有生活色彩的内容,虽然在休闲与旅游中具有身体的体验,但在体育文化产业中如何从经济上来区分体育旅游与休闲还要从实践中探讨和界定。
体育是文明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体育文化源于生产条件下的—种法律与秩序,其中相应的商业与利益,工艺与文艺等都有着体育文化的土壤。将体育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体育文化手段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和营销的手段,其特征不仅是以产业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同时又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体育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产业活动的集合”。如体育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体育文化传播活动;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体育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体育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体育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等。根据2009年11月10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将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分为3大类: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其具有体育经营和经济价值的内容,主要内容为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第二类是指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生产单位的体育器材等制造业,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产业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产业,不仅包含了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且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体育文化产业” 不仅包括进入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的体育活动,还包括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经营和生产活动。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环节,即传承、宣传、交流、开发,搞好各个环节之间的统筹和协调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来看,体育文化产业承认了精神的存在,以体育文化为自由选择的非平常生活,既是人类社会为满足人性创造发明,又丰富了人的体育文化生活。这种能取悦大众的秩序、紧张、变化、庄重、节奏等要素,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所以,体育文化产业具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其目标是通过体育文化促进发展人的身体文化,同时又通过人的生产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产品,尤其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基本需要。从体育文化结构上来看,体育文化产业包括体育主体的表演竞赛、体育制造、用品业,以及体育服务业3个相互依托,互相交融牵扯的产业链。
鉴于此,目前较普遍的提法,“关于体育文化产业是包含向社会提供体育文化消费品的同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经济部门的总和”[5]。
3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现状
目前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外体育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且形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市场,提供增加了就业市场机会。但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份额还较小。
2.国外体育运动的职业化水平较高,促进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了常业态,大众体育市场、职业体育市场活跃、密集,形成复合型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现我国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但目前体育文化产业还不够繁荣。
3.我国目前还缺乏自己的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标签、符号和影响力,一些体育用品、体育制造业、体育服装还存在贴牌的经济成分,企业体育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还不高,缺乏国际体育产品价值。
4.2011年欧盟体育产业人口约446万,占就业总人口的2.12%,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都达到或超过1%,达到2%;美国达到3%,美国体育经济总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约为汽车工业的2倍,电影产业的7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情况是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产业整体水平不高,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76万人,总产值接近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0.6%,比2010年增长了45.15%,具有良好的发展走向。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前提下,政策将有利于促进体育市场繁荣。
5.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习惯养成,人们通过体育实践谋求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技能、技术、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手段,反应出体育运动的身体文化现象。由于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存在着社会文化意识、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广大群众还缺乏体育文化的认识,还留存于以传统“养生”为主而开展的体育活动,缺少探险等行为。所以体育文化产业不仅需政策支持,还需要加强宣传等手段的社会动员。
6.旅游,休闲,包括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然而具有真正的体育休闲与体育旅游的经济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安徽的北方五禽戏,皖南的山地自行车,巢湖环湖自行车,跑步,黄山登山节,华山论剑等是体育活动,甚至是体育旅游内容,或体育休闲等内涵,但旅游者“爬黄山”,上“天柱山”是体育旅游还是旅游。所以关于体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的经济成分归属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2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来看,或从体育文化的视角分析,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体育用品经营、体育制造业、体育劳务、体育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及中共中央十六大召开以后,明确了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战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宣传,促进了体育文化产业及各类的体育市场发展,推动了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持续推动我国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业的发展,增加了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传媒业,体育服务业的文化产值,使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在文化产业全面兴起的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的第三产业。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达到了30,000亿元,比1998年增加2000亿元。体育文化产业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体育总体消费为1400亿元,全国文化消费总值年均增长5.1%,2009-2013年行业规模增速虽然有所缓慢,但增长率仍然保持在20%以上。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娱乐健身场所和办理体育俱乐部会员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以减肥、健美、保健为直接目的的锻炼者大大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也为居民直接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时间保障。体育消费正在向大众化转变,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也逐步被大众接受,体育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人们有效的进行科学的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体育消费市场无疑推动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据林显鹏调查,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比1987年分别增长了5-8倍。首都经济发展态势为作为服务性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城乡收入足以支付生存消费并有结余情况下,作为满足人民享受的体育文化才能发展起来。根据赫尔曼社会发展理论,即当人均年收入达到800美元,其在解决基本生活条件下,会产生文化消费。我国已经处在大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除了兴趣和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经济上已经有了文化消费的可能。
目前,我国立足实际,面向市场化运作,以大型体育场馆为依托,盘活各省市存量资源,加快全国各个体育文化产业, 省市重点区域及各类体育文化产业链建设,以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为核心,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支柱,体育中介和技术培训为驱动的多元体育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从市场经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文化、艺术、传承,全方位发展态势并存的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将有助于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
4 小 结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背景下以体育为核心的产业,它所产生的作用是以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通过相互作用,赋予体育文化产业附加值和文化内涵。体育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拼搏和团队协作精神,人们对其的认知,娱乐,审美,以及消除疲劳之余又增长了体育文化知识。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群体,不可否认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需要劳动者的参与,无形之中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率,带动了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旅游业,交通业,建筑业等。体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的产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国际化的体育文化形态,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涉及到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教育领域,将体育成为产业发展是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还要依赖于教育,从体育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来看,要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各级学校要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生活方式,掌握1-2门体育运动技能技术,离开学校以后能将体育作为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终身坚持参与体育活动。一旦养成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促进体育用品、体育服装、体育影像图书、体育器材等的购买力,提高体育消费总体水平,促进体育制度文化,公共产品投入。
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潜力是快速和可观的,体育文化产业市场具有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体育文化产业的质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攀升,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社会人口优势和群众基础。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产品需要加强创新模式,树立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构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链,推进体育产品营销渠道,打造体育消费文化。特别是国家将体育文化作为产业发展,颁布了国发〔2014〕46号文件,提出2025年前的发展目标,即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为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和契机,进一步提升了体育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将体育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起初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动员和参与,进一步加大实施优惠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0/c_111 2891908.htm.2015-05-02.
[2]周西宽,胡小明.体育文化研究与体育观念的更新[J].体育与科学,1987(1):34-35.
[3]金元浦.文化产业:不断嬗变和生成的概念[J].中国文化报,2005(7):49-50.
[4]许正林.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体育科研,2005(6):11-12.
[5]谭政.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健身文化传播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14-15.
[6]张林.国务院体育产业政策专家座谈会[C].上海: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研究院,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