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民俗体育的现代意义探析——以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为例

2015-08-15吴灵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叠罗汉罗汉民俗

吴灵萍,胡 丰

(1.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武警杭州士官学校,浙江 杭州34100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高度概括。“生产发展、社会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充分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价值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皖南歙县叶村的“叠罗汉”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不仅具有丰富的健身、健心价值,而且蕴藏着深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底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叶村叠罗汉”中蕴藏的和谐价值体现

叶村位于古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东北部的三阳乡,从明末年间开始,该乡一直流传着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叠罗汉,它的表演将古代杂技、体育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在5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尽管经历了文革社会动荡的影响而一度停止,在20世纪80年代又得以复活,并在进入21世纪后更加兴旺,闻名于世,叶村也因此成为黄山市唯一的“全国民俗文化村”。每年的元宵日,叶村全村上下都参加到叠罗汉这项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中。它的表演形式类似于杂技,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共有66种,以匡扶正义、驱邪纳福为文化内涵,以堆叠为表演特征,体现以团结互助为荣的可贵精神,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凝聚了古徽州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民俗仪式,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独特的民间杂技之一。叶村叠罗汉具有独特的原生态表现形式和集体协作性特征,蕴涵着健身美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和旅游开发等价值和教化功能,无论从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从内在精神境界,都蕴藏着深厚的“和谐”理念。

1.1 “叶村叠罗汉”外在表现形式的和谐

1.1.1 表演套路造型表现之和谐

古希腊美学家指出:“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均衡”。叠罗汉的“叠”,不仅仅是站肩、骑脖等简单的往上堆叠,还有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造型姿势,纵横组合,变化多端,既惊险别致又妙趣横生。从较简单的“童子拜观音”、“金鸡飞”,到加大难度的 “挑担卖柴”、“仙人桥”、“水帘洞”、“莲化座”,从4个罗汉的“一柱牌坊”到19个罗汉的“六柱牌坊”等,表演的各种程式套路,层次递进,动静结合,一波一浪,逐步推向高潮,无论表演人数多少,难度高低,都遵循美学理论中“对称均衡”的法则,凸显粗犷、阳刚之美,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给人以“和谐”的视觉冲击。

1.1.2 表演者脸谱、服装搭配之和谐

罗汉的脸谱化妆,按 “下架”“二架”、“三架”、“尖顶”4个类型开脸,“下架”以红、白、黑3色绘大块脸,着红色裤,系黄色腰带,“二架”仍为红、白、黑3色,但图形稍为花哨,着黄色裤,系红色腰带,“三架”加蓝、绿两色,绘5色“碎脸”,“尖顶”绘金脸,又称“金顶”,着绿色裤,系红色腰带。这些色彩的运用协调大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喜庆、富贵的色彩表达方式,蕴涵了劳动人民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彰显出色彩“和谐”之美。

1.1.3 表演者年龄结构、身材体型之和谐

“叶村叠罗汉”的表演者均为本村男性村民,既有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也有十六、七岁的少年,更有二十多岁至四十多岁的青壮年,担任脸谱化妆和锣鼓、唢呐等伴奏的还有不少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从他们的身材体型来看,下架和二架均强壮魁梧,有扛千斤之力,而三架和尖顶小巧玲珑,有很好的协调、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演出时罗汉们均赤膊上阵,无论是强壮还是小巧,均保持着良好的体型,肌肉饱满,身材结构比例匀称,在感官上给人以“和谐”的享受。

1.2 “叶村叠罗汉”内在精神境界的和谐

1.2.1 个人身心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无形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人的健康状况,容易导致身心不和谐。在叶村,每一个表演者都认为自己被选为罗汉是一件非常荣耀和自豪的事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练中去,充分享受造型成功的喜悦,体验相互合作、与大家和谐融为一体的快乐,在表演中能使自己健美的形体和高超的技艺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在日常劳作中无法体会到的被观众欣赏、认同的成就感。叠罗汉民俗活动在提高表演者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调节了人的心态与情绪,进而达到个人身心的和谐。

1.2.2 人际关系的和谐

“叶村叠罗汉”是一个由多人共同合作的集体性表演项目,表演的每一个造型,无论参加人数的多少,动作的难或易,都必须要若干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完成,集体的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任何一点与集体配合的不一致,都会使造型无法完成。表演时每个人都是整体造型中的一部分,要与他人协调配合,个体必须与他人和谐统一,这种理念在反复的练习与表演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年长者对年幼者的帮助、关爱,青年人对老年人的尊敬、体贴更是随处可见。通过叠罗汉表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消除日常生活、工作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添了和谐气氛,促进人们生活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1.2.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叶村叠罗汉”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在农村,庄稼的生长、收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天时,在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的年代,人们通过叠罗汉来感应自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以辛勤的劳作换来五谷丰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叠罗汉的表现方式虽然还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生态特征,但它已从最开始的单纯驱邪纳福保平安的宗教信仰,发展到今天不仅是祈福的美好愿望,而更多的是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每年正月十五进行叠罗汉系列活动,以叠罗汉的形式将人生的幸福、平安及各种美好愿望传递给神秘的大自然,其中蕴涵着乡村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无限祈盼的价值取向,体现人与自然的融洽互动。

由此可以看出,皖南歙县叶村叠罗汉民俗活动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和谐,既表现出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2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叠罗汉”民俗活动的作用

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中,人本身的需要被看作是文化存在的基础,而文化的功能在于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依据这一理论,叶村叠罗汉能够传承至今,正是其蕴藏的文化功能满足了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需要。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在精神,在于受过体育熏陶的人们以其精神维护社会健康存在和发展。叶村叠罗汉民俗活动的开展,在改善村民身体健康水平,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融洽了人际关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具有远远超出体育本身范围的文化价值意义和实用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1 叠罗汉活动改善了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健康状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要求村民们有健康的体魄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民所具有的健康体魄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建设新农村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还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体力劳动逐渐减少,现代“文明病”在农村也滋生蔓延,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农民对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以及来自子女读书等方面的精神压力,农村人的健康也日益受到威胁,并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体魄成为现代社会农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基本需要。民俗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具有任何体力劳动都无法达到的功效。叶村叠罗汉是一项体力与智慧并存的创作与表演活动,在充满奇、险、特的60多种造型变化中,在动与静结合的表演中集力量、平衡、灵敏、协调、柔韧、耐力为一体,表演者尽情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艺和健美的形体,满足心理成就感,得到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享受。同时叠罗汉表演对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罗汉的亲朋好友更是为他们的表演而感到无限的荣耀与自豪,因此在叠罗汉系列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得到了身心全方位的享受和自我满足的心理平衡感,既增强体质,又调节身心,展示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以隐性而有效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2 叠罗汉活动构建了良好的新农村社会环境

哈贝马斯认为,人的交往是人们精神满足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的交往越密切,人们的精神满足越充分。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都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叶村农民住房中“小别墅”式独门独院的比例逐年增大,加上现代劳作也是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导致村民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逐渐减少,相互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缺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日益淡薄。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干群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进行。叶村叠罗汉是由多人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集体性民俗体育项目,集体的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每年正月的叠罗汉表演,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感情交流的平台,罗汉们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村里的干部也作为罗汉队伍里普通一员参加到活动中来。为了确保每一个造型的成功,大家通力合作,相互鼓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邻里矛盾、干群矛盾,也在这时被淡忘,大家紧密团结成为一个集体。即使是普通的村民,也在观赏中被罗汉们的情绪所感染,为他们造型的精彩而欢呼,为其中的惊险、失误而紧张、焦急和沮丧。通过叠罗汉这一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基本需要即活动的需要,更是满足了村民人际交往的需要,村民们共同享受着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满足,建立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培养巩固了村民之间、干群之间的情感,有效地改善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2.3 叠罗汉活动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乡风文明”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们能消除封建思想,摒弃恶习恶俗,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应该是建设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是农民新的本体性价值之所在。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很多地区,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良风气仍然存在,“黄、赌、毒”现象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在不少地方屡禁不止。农村每年春节前后是生产淡季,在外打工的人也纷纷返乡度假。为了打发时间,填补乏味的生活,酗酒、赌博、迷信等活动便在村民大量闲暇时间的土壤上滋生蔓延。我们在叶村进行调研访谈中了解到,由于每年元宵都要进行叠罗汉系列活动,以及参加县、市等各级节庆表演,村里的青壮年作为罗汉队伍的主力,要进行排练、表演,村民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投入到活动中来,空闲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安排,业余生活也显得充实而有意义。以积极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代替了“黄、赌、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突出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科学内涵。因此,“叶村叠罗汉”民俗体育活动能有效地抵制不健康生活内容的侵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2.4 叠罗汉活动促进了村民的认同感,增强了村落的凝聚力

叶村叠罗汉经过500多年的世代传承,成为叶村必不可少的元宵节庆民俗项目,活动当天全体村民都围绕着叠罗汉系列活动,尤其是闰年的元宵节,远居的村民也都纷纷回乡参加。在叶村村民看来,叠罗汉是全村人民的共同事务,不仅需要罗汉们的表演,更需要村民的观赏、欢呼,才能使这一活动得以圆满。这是因为村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以叠罗汉这种节庆方式驱邪纳福,祈福全村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这样的信仰基础,无疑会促进村民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隐性文化规约性,使全体村民自觉地顺从和认同这一民俗活动,满足了村民归属于一个集体的需要,从而实现村民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为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 以叠罗汉民俗活动为载体,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叶村叠罗汉经过500多年的世代传承,成为叶村必不可少的元宵节庆民俗活动和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事项,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它的传承和开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受经济大潮的冲击,罗汉队伍不稳定;

2.小罗汉选拔培养难度大,后继乏人;

3.传承理念保守,方式单一。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叠罗汉民俗活动中蕴藏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的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强支持与引导,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叠罗汉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建立“农村企业—学校—村落”3个层次的叠罗汉民俗活动网络,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使叶村人民通过叠罗汉民俗活动这一有效载体,逐步形成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1 以地方产业为依托,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没有一定规模的地方产业作为经济支撑,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以改善家庭经济,缓解由于婚姻、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带来的经济压力[10],叠罗汉艺术团的成立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它的训练和活动处于非常规状态,不利于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应采用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当地丰厚的土特产品资源,如茶叶、贡菊、山核桃等,招商引资,发展规模企业,并使之成为叠罗汉民俗活动基地,吸纳叶村罗汉为企业员工,将叠罗汉艺术团冠以企业名称,形成企业文化品牌,这无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罗汉队伍的建设以及叠罗汉民俗活动的传承与保护都是双赢的。对于企业来说,第一,通过叠罗汉活动改善了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劳动生产力得到提高;第二,叠罗汉活动丰富了企业文化生活,它的集体协作的项目特征,能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三,以企业冠名的叠罗汉艺术团的每次表演,都是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实力展示的机会。这些都以隐性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叠罗汉民俗活动本身来说,第一,企业为罗汉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随着他们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减少了用于医疗方面的开支,这就缓解了经济压力,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第二,企业使叠罗汉艺术团活动的开展有了依托,有利于罗汉队伍的稳定和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第三,罗汉们不再外出打工,使得家庭更加稳定,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民俗活动氛围,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2 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传承机制

在叶村的历史上,叠罗汉是男人们的绝活,就连三、五岁的小孩也无师自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叶村的罗汉队伍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这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的孩子也显得比以前金贵起来,家长们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也不愿意孩子耽误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叠罗汉活动只是在临近演出时才进行短时间的排练,孩子们缺少了耳濡目染的环境。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面对后继乏人的困境,政府应依托当地的中小学,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借助学校这一有效平台,大力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改变以往保守、单一的传承方式。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影响面不仅仅是正在受教育的一代人,以学校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是其它任何传承保护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将叠罗汉民俗引入课堂,开设特色课程,向学生传授叠罗汉的基本技艺,同时通过叠罗汉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使学生逐步树立以传承民俗文化为荣的良好理念,争做民俗项目的传承人、传播者,逐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叠罗汉民俗传承机制,随着叠罗汉校园文化特色的逐步形成,它将成为树立良好民风、校风的有效途径,将学生从网吧拉回校园,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避免不良习气的侵蚀,引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营造健康的村落民俗活动氛围

叶村叠罗汉与本村元宵灯会合为一体,成为叠罗汉系列活动,它是一项源于宗教文化的民间艺术,在初始时期村民参加活动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以期望得到神灵的护佑。

“民俗以麒麟送子,积善之家,求拜麒麟可得贵子”,元宵日麒麟灯游至久婚不孕之家时,“锣鼓打进其家,灯会组织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付纸扎金花直送至该妇的房内,以贺来年必生贵子”。叶村至今仍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小孩吃了化缘得来的糕点,会不生灾害病[1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与进步,这种宗教信仰成分已经逐渐淡化,成为叶村人民祈福生活安康的精神需求,政府应在民俗活动中从正面积极引导村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防止封建迷信思想抬头,树立先进科学的生活理念,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营造健康的村落民俗活动氛围。

在叠罗汉系列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将自己溶入到活动当中去,体会其中无与伦比的快乐与精神享受,使得日常生活中压抑、烦闷情绪得到缓解,邻里矛盾、干群矛盾淡化,无形中将荣誉感、自豪感、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等和谐理念内化到每个人的内心,也有利于叠罗汉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叠罗汉民俗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将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满足村民文化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将叠罗汉民俗活动及其保护与传承纳入乡村发展规划当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形成乡村文化名片,构建和谐新农村。

4 结 语

叶村叠罗汉民俗活动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和谐,既表现出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新农村建设使叶村叠罗汉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叠罗汉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健康状况,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促进了村民的认同感,增强村落的凝聚力。政府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叠罗汉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建立“农村企业—学校—村落”3个层次的叠罗汉民俗活动网络,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使叶村人民通过叠罗汉民俗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张作梅.浅析农村体育的开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2-33.

[2]吴灵萍,方利山,蒋国强,等.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41-44.

[3]余涛,杨文茹,涂传飞,等.村落语境中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以芜湖县崔墩穿马灯活动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1(5):101-107.

[4]梁传成,欧光艳.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相互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61-64.

[5]李刚,刘丽,廖有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65-68.

[6]刘巍.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2,81.

[7]郑召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3.

[8]胡建忠,江亮,但艳芳.从农民新价值观塑造透视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5.

[9]吕贤清.“叶村叠罗汉”保护与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11(3):68-71.

[10]吴灵萍.徽州叶村叠罗汉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19-121.

[11]茆耕茹,曹芷生.皖南歙县三阳乡叶村元宵“打罗汉”[J].徽州社会科学,1998(2):51.

猜你喜欢

叠罗汉罗汉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民俗节
少林功夫拳(四)
叠罗汉
趣味汉字
——“儿”字叠罗汉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