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对敌斗争艺术及其当代价值

2015-08-15张晓刚

关键词:游击战争游击队陈毅

张晓刚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400054)

陈毅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文武兼备、军政双优。陈毅同志还是我军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当年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时候,陈毅和他的战友遵照中央的指示,留守苏区继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陈毅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旅中,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一段难以回避的特殊经历和人生考验。它不是长征却胜似长征,对此陈毅同志曾有深刻的回忆:“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

一、陈毅等留守南方苏区面临的险恶形势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离开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同志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役中身负重伤,此时正在接受治疗。在红军主力临行转移之前,周恩来同志专门到医院看望陈毅同志,并指示他留在南方苏区负责军事工作,坚持游击战争。之所以把陈毅同志留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懂军事、会打仗,而且此时他负伤未愈,不宜远征。根据中央指示,苏区迅速成立了以项英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陈毅同志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赋予留守部队的任务是: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在苏区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使侵占苏区的敌人无法稳定其统治,并准备配合主力红军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攻。

此时陈毅等留守苏区的干部军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险恶形势和生死考验。从我方的情况看,当时留守苏区的武装力量总共大约有1.6万人,另有伤员3万余人。同时由于给养差,兵力分散,根据地很不稳固,经常面临被敌军围剿消灭的险境。在严酷的斗争形势面前,革命队伍内部有少数不坚定分子屈服变节,投降了敌人。更为严重的是,此时留守苏区的陈毅等同志已经完全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不能及时得到中央的指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同敌人进行周旋和斗争。从敌方的情况看,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军队一方面仍顽固追剿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主力;另一方面又将大量兵力用于围剿苏区的留守军民。国民党军队进入苏区以后,实行极其野蛮的“树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三光”政策,大批革命群众壮烈牺牲于敌人的枪炮和屠刀之下。在红色首都瑞金,被杀害的苏区军民达12万人之多。据有关史料统计,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江西和闽西地区共屠杀了约80万革命群众。许多地方的村庄被全部烧光,成为一片荒凉的无人区。国民党还组织“靖卫团”“返乡团”“铲共团”“清乡委员会”等反动武装组织,纠集地主恶霸对苏区人民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为了断绝人民群众对红军游击队的支援,国民党军队还实施血腥措施,大规模地“烧山”“砍山”“移民”,严密保甲制度,村村筑碉堡,处处安据点。总之,国民党军队无所不用其极,对苏区进行疯狂剿杀。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陈毅、项英等率领苏区军民针锋相对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抗战爆发后,南方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响应党的号召,以民族大义为重,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成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对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这段艰苦岁月,陈毅同志曾有无限地感叹:“整年整月的时间,我和我的同伴都没有房子住,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的日子,我们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风餐露宿,昼伏夜行,是我们生活的常规。”[1]363

二、陈毅同志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卓越非凡的对敌斗争艺术

面对艰难险恶的斗争形势和异常强大的敌人,陈毅同志和他的战友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敌斗争策略,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牵制和打击了敌人,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毛泽东同志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2]419陈毅同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考验和历练,对敌斗争艺术日臻成熟。

(一)转变对敌斗争方式,整肃纯洁革命队伍

红军战略转移使陈毅同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他对红军辛苦缔造的苏区被“左”倾教条主义者白白葬送而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红军主力长征后,今后苏区的斗争如何开展?陈毅同志陷入了沉思。为统一苏区军民思想,他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的名义与副主任梁柏台一起联名颁布了第一号《布告》。陈毅同志认为,要敢于承认苏区的失败。承认失败是为了不失败或减少失败。承认失败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政治上坚强的表现。要有迎接大风暴的准备,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的长期的敌后斗争。陈毅同志指出,苏区的革命力量已经遭到严重削弱,集中兵力与敌人打攻坚战已经没有可能,甚至非常危险。他坚决主张分散部队,把所有的武装力量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要尽快由苏区方式转变为游击区方式,要使秘密工作与游击战争紧密联系起来。要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蛮打硬干过分损伤自己都是错误的,分兵抗御是没有结果的。实事求是地讲,陈毅同志对形势的判断和所提出的斗争策略是理性的也是符合实际的,这对于苏区军民正确开展游击战争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

国民党军队进入苏区后,搞“自首”办法,成立所谓的“自首大队”。红军游击队中一些意志不坚定分子逐渐丧失气节,替敌军带路,帮助敌军办“守望队”,惨杀工农群众,血洗苏区。针对这一严重局面,陈毅同志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颁布中央政府办事处紧急命令,动员工农群众,积极镇压反革命叛徒。《命令》对政策界限、处置办法规定得很明确、很详细,同时强调要正确处置,不能曲解《命令》,更不能故意混淆,挟嫌报复。“这一命令,对于团结人民,战胜敌人,保卫苏区,作用巨大。”[2]374后来敌人对苏区的围剿逐步强化和深入,红军游击队被迫转战到赣粤边区,随着斗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形形色色的旧习惯、旧思想仍时刻侵蚀着游击队健康的肌体。其间,在红军游击队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影响极坏,即原红军游击队领导人龚楚经不住考验,屈节投降,投入敌人的怀抱,成了可耻的叛徒。更严重的是,龚楚竟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相互勾结,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北山事件”,给红军游击队造成极大损失。面对这一严峻局面,陈毅等同志果断决定在党和游击队内开展阶级教育和红军优良传统教育。这对于稳定和纯洁革命队伍,巩固革命阵营的堡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疏散转移家属伤员,隐蔽保存革命力量

面对日益紧迫的敌情,以陈毅为代表的苏区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积极组织和动员领导干部家属和伤员进行疏散和转移。由于人员复杂、形势逼人,疏散工作面临很大压力。陈毅同志从我做起,劝说自己的妻子赖月明回兴国老家隐蔽,谁也不会料到这一别竟成为他们夫妻的永诀。由于陈毅同志率先垂范,其他领导干部也无话可说,争相效仿,家属转移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在陈毅同志等人长期扎根的禾丰、上坪山区一带的狭小地区集中了2000多名重伤员。这批伤员的隐蔽工作始终是陈毅同志心中牵挂的一件大事。陈毅同志在冷静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说服伤员们尽可能疏散到当地群众中去。他说:“现在是险恶的时候,同志们回家或到老百姓家去,种田也好,打游击也好,等革命发展了再回来。但是同志们千万珍重,做失败形势下的英雄……”[3]192在对广大伤员进行劝说的同时,陈毅同志还加强与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和乡亲们沟通和协调,他说:“你们把这些同志抬回去,做儿子也行,做女婿也行,他们伤好了,多一个劳动力,也多一个报仇的。”[3]192由于陈毅同志不厌其烦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苏区父老乡亲不到半天的工夫就将2000多名重伤员认领一空。尽管这一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被动局面,但它毕竟为我党保存革命力量,深入开展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力纠正错误思潮,狠抓队伍作风建设

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在红军游击队的干部、战士中逐渐展现出三种错误的思想:一是盲目乐观情绪;二是死打硬拼的盲动主义情绪;三是悲观失望情绪。陈毅同志认为,不克服和纠正这三种错误思想,不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正确方针政策上来,要在赣粤边坚持长期游击战争是不可能的。根据陈毅等人提议,中共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召开了著名的长岭会议。陈毅同志在会上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有力地批驳了三种错误思想的危害,并果断提出了坚持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陈毅同志还深入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整顿队伍作风。对于当时存在的乱抓乱杀问题,陈毅同志一方面将肃反中证据不实的人员全部释放;另一方面提出打土豪要执行正确政策。除一部分罪大恶极的以外,其他中小地主和罪恶不大的土豪一个不抓,他们子女愿意参加革命的,要热忱欢迎。在制止吃喝风方面,陈毅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大家,要求广大军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强调中央根据地干部与当地干部的团结,并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现身说法和思想教育来提高革命队伍的认识。在斗争形势极为尖锐、复杂、残酷的条件下,革命队伍内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陈毅却能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不怕被人认为右,而能以深入人心的思想工作引导团结广大指战员共同坚持党的正确路线,这是他从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政治上更趋成熟的表现。”[4]151

(四)依托群众巧妙应对,保持乐观迎接胜利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调集余汉谋部为首的三、四万兵力对赣粤边区进行疯狂围剿。陈毅同志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难忘最艰苦的一段经历。游击区群众把红军游击队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千方百计地为游击队通情报、搞粮食、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为了掩护红军游击队,当地群众甚至不惜惹来杀身之祸。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陈毅同志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全部地盘,就是这么几个‘岛子’,但是我们有着浩瀚的海洋作依托,那便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3]207陈毅同志在他那首最负盛名的《赣南游击词》中也深情地写道:

……

靠人民,

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

我是斗争好儿郎。

革命强中强。

两广事变后,蒋介石派素有“碉堡专家”之称的戴嗣复率嫡系四十六师对赣粤边继续进行围剿。1936年冬季,陈毅同志被四十六师围困20余日,最后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陈毅同志丝毫没有悲观颓废,他挥笔写就了足传千古的《梅岭三章》,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主义的博大胸怀,以表达其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定意志和对胜利的无限憧憬。西安事变爆发后,陈毅同志提醒红军游击队决不能有片刻的松懈,必须积极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新的斗争。尽管此后蒋介石采取“北和南剿”的阴谋诡计,但由于红军游击队头脑清醒,准备充分,敌人始终无计可施。七七事变后,这支历尽艰险的红军游击队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抗日前线,成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南方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随之结束。

在南方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岁月,陈毅同志凭借其大智大勇、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党和人民保存了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难怪有老同志说:“长征苦,长征苦,最苦最苦的还是陈老总他们。”[5]480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伟大意义,用陈老总的话说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1]364

三、陈毅同志对敌斗争艺术的当代价值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陈毅同志和他的战友虽然历尽千难万险,但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始终坚定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尽管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已经过去近80年,尽管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与当时大相径庭,但以陈毅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实践中积累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立足实际、以我为主,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前提

当年陈毅和他的战友之所以能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开创对敌斗争的新局面,就在于他们敢于立足实际,正视现实,以我为主,不等不靠,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敌斗争策略。今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6]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我们就可以攻坚克难,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作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立足实际,找准方位,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力争上游,争创佳绩,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二)坚定理想、坚守信仰,发扬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是动力

在南方游击战争时期,陈毅和他的战友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是因为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无限执着,对自己信仰的无悔坚守,愈挫愈勇,具有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革命气概。这种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过去我们靠这种精神夺取革命的胜利,今后我们仍要靠这种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这种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在延续、凝固和升华,并形成一股股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譬如“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三峡移民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肌体里熔铸着这种精神,就能够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些困难和挑战比之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比之横行肆虐的“非典”疫情,比之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那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更不必为一时的困难而灰心丧气,只要我们坚定理想、坚守信仰,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会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依靠群众、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目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就不会有南方游击战争的伟大胜利。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敌人的屠刀和枪炮,但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仍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时代课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更应该胸怀祖国,心系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勤奋工作、服务人民,铸就人生新的辉煌。

(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保证

陈毅和他的战友在南方游击战争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由当初的革命党转变成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在13亿人口国家执政的大党,更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也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尽管这些年来,一些腐败分子玷污了党的形象,但党的主流是好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先烈自不必说,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抗洪英雄”“抗震英雄”……,他们都是党的好儿女,人民的贴心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反腐败斗争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9]这些都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昭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是坚定不移的。只要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就会无限美好!

[1] 陈毅.陈毅诗词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2] 蒋洪斌.陈毅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 甘耀稷.中国元帅陈毅[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4] 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5] 党史资料研究(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N].人民日报,2013-06-19(2).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1).

猜你喜欢

游击战争游击队陈毅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