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探讨

2015-08-15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宫颈癌阴道病理

张 静

(山西省晋城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山西 晋城 048300)

宫颈癌为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群体以30-55岁之间的女性为主,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目前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肿瘤疾病[1-2]。临床观察发现,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诊断准确率较低,不利于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3]。为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我院本次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状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入院时经活检病理检查和临床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宫颈癌。按照年龄的大小,将50例患者分成研究1组(27例)和研究2组(23例)。研究1组患者的年龄在36-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9±1.3)岁,研究2组患者的年龄在5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1.2)岁。

1.2 研究方法:将95例患者按照年龄大小分成研究1组和研究2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术后放化疗治疗。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接触性出血、瘤体大小)及预后状况(治疗结束后2年内的死亡率)。

1.3 统计学处理: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率形式的对比指标均采用(n,%)表示,x2进行差异检验,瘤体大小采用(±s)表示,t进行差异检验,P<0.05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大小比较:研究1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为(2.1±0.3)cm,研究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为(3.6±0.5)cm。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4,P<0.05)。

2.2 阴道不规则流血、接触性出血、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研究1组27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2例发生接触性出血、9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依次为29.6%、7.4%和33.3%。研究2组23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发生接触性出血、1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依次为69.6%、30.4%和52.2%。两组患者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接触性出血、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701,x2=9.558,x2=5.003,P均<0.05)。

2.3 治疗结束后2年内死亡率比较:术后随访50例患者2年,研究1组27例患者中,6例死亡,病死率为22.2%,研究2组23例患者中,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3.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9,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尚不明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多数临床研究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患者早婚、早育、性生活紊乱、病毒感染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中青年女性多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宫颈癌发病率要高于老年女性[4]。多数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应加以关注,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5]。

我院本次研究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老年宫颈癌患者的肿瘤体积相对较大,阴道不规则流血、接触性出血、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远期生存率较低。该研究结果与上述临床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存在差异性,老年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状况相对较差。

[1] 林泳秀.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

[2] 寿华锋,陈雅卿,羊正炎,方铣华.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J].中国癌症杂志,2012,03(10):206-209

[3] 刘兰芳,孙海燕.831例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10,04(7):298-301

[4] 赵丽琴.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6(3):94-95+97

[5] 彭志霞,苏大伟,罗璐.刍议老年宫颈癌与中青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1):71-72

猜你喜欢

宫颈癌阴道病理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