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早产的免疫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5-08-15万小丹王仙荣
万小丹 王仙荣
(1.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2.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现阶段,早产是围生儿患病、病死的最重要因素。研究发现[1],既存在母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各种妊娠激素含量异常;脱膜出血;子宫病理性扩张;绒毛膜蜕膜等因素,同时也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激活等因素。目前,自发性早产患者的免疫发病机制的试验一般集中于胎儿组织相容性抗原成熟与母体致敏、固有免疫激活、补体系统激活以及细胞因子平衡等方面进行探索,予以综述如下。
1 早产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以往研究发现,在没有感染时,高应激状态、低社会支持度的孕妇会产生炎性因子IL-6,增加了TNF-α含量,减少抗炎因子了IL-10 含量,致使细胞因子含量不平衡状态加剧,引起早产的发生。早产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一般集中于感染所致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增高,加强前列腺素的增高,促使细胞免疫激活,进而使宫颈、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成熟提前发生。
2 补体系统因素
动物试验发现,Crry蛋白不足(能阻止补体激活的膜结合,调节蛋白)的鼠类,均会发生因胎盘感染导致的补体积聚,从而出现死胎、早产。如果Crry蛋白不足小鼠伴有缺失补体系统,生殖便可成功,应用肝素对小鼠补体激活产生抑制,也能避免早产的发生。这表明补体系统激活对早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补体系统属于机体免疫功能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与抗磷脂抗体一起在早产病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感染病原微生物促使补体系统被激活,能够进一步加强炎症反应,引起自发性早产的发生。但是,现在诸多研究认为,非感染导致的补体激活产生的炎症反应也能够引发早产,这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进行深入探究。
3 固有免疫细胞对早产的影响
Ito等人研究以αGalCer激活NKT 细胞进行试验,其能够通过分泌穿孔蛋白,进而将胎儿滋养层细胞杀伤,进而造成实验小鼠流产。固有免疫细胞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是最近才发现的,大部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iNKT 细胞的研究。iNKT 细胞能够存在于小鼠、人类蜕膜组织内的一类T 细胞,其能够识别通过类MHC-I糖蛋白CD1d提呈的鞘糖脂[2]。其属于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可以在三个方面引起早产:(1)能够形成穿孔蛋白为主的形式直接将细胞杀死。(2)能够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以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加强穿孔蛋白依赖细胞的消灭作用。(3)能够通过间接的方式激活固有免疫细胞,如NK 细胞,并且NK 细胞通过TNF依赖机制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
4 胎儿组织相容性抗原不断成熟与母体致敏
曾有研究指出,滋养叶细胞与一些滋养叶碎片可能出现脱落,同时穿过胎盘屏障,流入子宫静脉、外周血液循环。胎儿属于半同种异体的一种移植物,植入母体内的同时没有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以妊娠的免疫耐受机制为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机体内组织相容性抗原也随之成熟。在生理状态下,胎盘屏障并不是完美的,其具有一些裂缝,能够让一些胎儿组织进入母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如果发生病理反应,发生的机率更大。由于胎儿、胎盘不断增大,滋养叶细胞流进母体血液循环的计数也不断增多,孕36周左右,母体外周血液内滋养叶细胞计数可达(2-8)/1000血细胞。所以,即便蜕膜局部或胎盘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但是滋养叶细胞能通过血液运行流入母体淋巴结、脾脏,被识别以后导致母体致敏。部分病理状态下,例如宫颈机能不全、胎膜早破、子痫、胎盘出血等,或是一些临床检测措施,例如经腹绒毛活检等,都能够让更多的胎儿细胞流进母体,进而导致免疫排斥,发生早产。所以,母体致敏也对自发性早产具有一定的影响。
5 总结
一般认为,由于各种现有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推广[3],多数已经了解导致早产的因素将会逐一得到解决,但是免疫系统的非感染激活、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紊乱已经逐渐演变成自发性早产的关键因素。早产是现阶段围生儿发病、死亡的关键因素,在临床诊断、治疗早产方面获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避免绒毛膜蜕膜感染,防止子宫出现病理性扩张,治疗蜕膜出血,调节各种不同妊娠激素含量等。因为该因素的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临床中的关注不够,致使因为此种因素导致的早产不能获得及时发现、治疗。在以后工作中,我们有信心获得更多的有关免疫系统的非感染激活、免疫功能紊乱机制作为基础理论支持及试验依据,做好临床病理调查统计,以便进一步认识这种机制的原理,明确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免疫方面的控制,避免早产的发生。
[1] Ov D.Slayden,Kevin Hettrich,Rebecca S.Carroll,Lesley N.Otto,Amanda L.Clark,Robert M.Brenner.Estrogen Enhances Cystatin C Expression in the Macaque Vagina[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4(2)
[2] 王春红.张家口市早产儿体液免疫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2013,12:154-155
[3] Ritsuyo Kobata,Hirokazu Tsukahara,Yusei Ohshima,Naoko Ohta,Shuko Tokuriki,Satoshi Tamura,Mitsufumi Mayumi.High levels of growth factors in human breast milk[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