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2015-08-15曾凯瑾
曾凯瑾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化疗科 广西 梧州 5430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静脉通路,其操作简单、使用周期长、能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PICC作为有创行操作,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如机械性静脉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5.15~17%,常发生于置管后48~72h[1]。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108例PICC置管患者,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男64例,女4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8.2岁,选择的导管是贝朗PICC管,均经肘部置管,其中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人数分别是68例、28例、12例,管道留置时间14~252d。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Ⅰ级3例,占2.77%,Ⅱ级3例,占2.77%,Ⅲ级2例,占1.85%,Ⅳ级0例,上述机械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均与美国静脉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标准相符合[2]。
2 发生原因
2.1 导管因素
2.1.1 导管材料、型号对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影响。聚氨酯管壁薄、内径大、柔软性差,易刺激血管内膜;高级硅胶管壁平滑,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在常温下柔软度大,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较小。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
2.1.2 导管漂移与脱出。导管漂移导致位置的改变,造成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导管脱出造成对穿刺点的刺激引起出血及感染,也增加了导管与血管机械性的摩擦,引起机械性静脉炎。
2.1.3 导管未到达预定位置。少数患者反复多次送管仍无法送到预定长度,只能以中等长度保留导管在血管内,导致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大,多见于2周左右。
2.2 操作者因素
2.2.1 穿刺静脉及置管位置选择。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因其汇入上腔静脉额路径最短,损伤概率最小,且穿刺点宜在肘窝下2横指处;次选肘正中静脉,其静脉瓣较多;头静脉尽量少选,其血管前粗后细、静脉瓣多、进入腋静脉处形成20°角,易发生送管困难。
2.2.2 插管操作不熟练,穿刺手法不规范,送管速度过快或粗暴送管,反复穿刺,均会损伤血管内膜。
2.2.3 置管过程中在见回血时即松止血带,致静脉未充分保持充盈,增加了导管对内膜的损伤。
2.2.4 导管固定方式不妥或固定不牢,会导致导管在血管内反复滑行,造成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2.3 患者因素
2.3.1 焦虑、紧张情绪使血管收缩痉挛,或血管条件不佳者,导管置入困难,多见于女性患者。
2.3.2 幼儿、年老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主要是幼儿血管细、不配合操作、自然卧位时肘部弯曲、血管暴露等;老年人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增加,官腔变小或血流减慢也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
2.3.3 患者置管后肢体屈伸过度或剧烈运动,导管在血管内反复滑行,刺激血管壁产生机械性静脉炎。
2.4 其他因素:过敏体质患者容易对导管材料及敷料过敏而引发静脉炎及皮肤感染。
3 护理干预
3.1 置管前,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PICC 的应用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置管后会带给患者的不便,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教会带管过程中的生活常识,满足患者安全感的精神需求,增强患者心理舒适感,从而提高了对置管的依从性。
3.2 选择合适的置管时机,选择化疗前2d给予PICC 置管,使机体对导管有一个适应过程再行化疗,以避免导管本身和化疗两者同时作用于血管,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3.3 认真评估,选择最佳的血管和导管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关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采用较小管径的PICC 管;穿刺时要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右贵要静脉作为首选。
3.4 熟练掌握置管技术,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正确摆放体位,送管动作轻柔、均匀、缓慢;加强穿刺过程中的语言交流,在患者紧张时,握住他的手或拍拍他的肩膀,给与鼓励;穿刺成功后,适时松解止血带;稳妥固定,告知患者3d内应放松置管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旋转手臂运动,不提重物,减少血管与导管之间的摩擦,使机体逐步适应导管,减少或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4]。
3.5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用橡皮胶球或握力器做握拳动作、内曲和外展手腕、捻拨十指以及置管侧肢体被动按摩,1~2min/次,3次/d,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静脉回流。
3.6 理疗和局部外用药,积极预防静脉炎。用超短波照射、云南白药气雾剂外涂、涂擦多磺酸粘多糖乳液、外贴舒康博水凝胶敷料、50℃左右的食盐热敷、赛肤润油涂擦、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7 一旦确诊为静脉炎,应积极采用局部治疗,停止该处输液,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云南白药粉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外涂,或云南白药气雾剂外涂等,一般1~2d症状消失。如果在治疗期间另选一条静脉通路,待局部消肿后继续输液,但若再次出现局部肿胀应考虑拔管。
4 小结
PICC以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及长期留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欢迎,特别是在肿瘤化疗、完全胃肠道营养、中长期输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机械性静脉炎已成为PICC 置管后常见、高发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控制和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关键在于熟悉其发生原因,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合理选择血管和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导管,有效的心理疏导,等。同时做到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早期积极处理,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消除和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从而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6B):10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0
[3] 和晓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71-3572
[4] 宋宇,王欣然,韩斌如.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