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宿州方言中时态助词“来”的体貌研究

2015-08-15于理想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宿州皖北助词

于理想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宿州地处安徽省北部。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对国内各方言区的划分,宿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1]。由于皖北地区大部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某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在整个方言区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皖北方言词“来”就是这种情况。不仅如此,“来”也是宿州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宿州方言的独特性。

宿州方言是作者的母语,文中语料出自作者内省、田野调查以及部分文献中的例句。

一、以往研究成果综述

关于助词“来”,前人已经做过不少研究。吕叔湘[2](P347-349)(1980)较早地注意到“来”这一语言现象,并认为助词“来”同“来着”,而“单用‘来’是近代汉语或现代一部分方言的用法”。此外,吕先生还详细阐述了4种不同性质的“来”。太田辰夫[3](P356)(1987)提出助词“来”源自动词“来”,“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现在的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 点 放 在 过 去 曾 做 某 事 上 了。”刘 坚 等[4](P121-122)(1992)认为“‘来’在近代汉语中是一个很常见的助词,其用法较常见的有4种:表示‘曾经’;表示‘将来’;表示‘完成’;表示语气。”曹广顺[5](P98)(1995)将“来”称作事态助词(事态也是时态系统的一个方面),而且作了具体阐释:“事态助词的语法意义,是指明一个事件、一个过程所处的状态。作为事态助词的‘来’,则是用于指明某一事件、过程是曾经发生过的,是过去完成了的。”从另一角度看,该定义指出“来”是表达过去完成意义的,这涉及现代汉语时体表达系统方面的问题。

“时态”(aspect)一般又可称作“体”,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体”所表达的是一种语法范畴。王力[6](P159-160)(1943)把“体”称为“情貌”,并且提出明确的定义:“凡时间的表示,着重在远近,长短及阶段者,叫做情貌。”龚千炎[7](1991)区分了汉语的时 制(tense)和时态,进而将汉语的时态类型划分为:将行态、即行态、(起始态—进行持续态—继续态)、完成态、近经历态、经历态。戴耀晶[8](P5)(1997)从事件角度提出体的定义:“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方式。”李小凡(1998)将苏州方言的时态类型分为动态和事态2大类,并提出“动态是观察动作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区分的体貌类型”,“事态则是观察事件发生、存在、变化与否所区分的体貌类型”[9](P143)。更进一步地,又把动态分为完成体、持续体、进行体、继续体、反复体、经历体、短时体、尝试体;事态分为已然态、未然态、将然态、仍然态、当然态。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方式更加完善,更具系统性。

关于皖北方言词“来”,已有的研究尚不够完善。陶毅[10](1997)首先敏锐地觉察到淮南方言中语气词“来”的特殊性,并对“来”的4种特殊用法进行了简要描写。侯超[11](2007)不仅注意到“来”作为语气词的用法在皖北方言中普遍存在,而且进一步探讨其时体表达功能,即认为“来”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过去、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等”。郭辉[12](2008)认为皖北濉溪方言的语气词“来”可以出现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的句末,并且对濉溪话中语气词“来”的功能进行了阐述。侯超[13](2013)认为“皖北方言中的‘来’除了可以表示进行体以外,也可用于表示已然事件或未然事件的句子当中,表示已经发生或未曾发生的事情,此时‘来’的作用主要是‘确认’事实。”综观以上,大部分研究者要么论述语气词“来”的用法,要么发现了“来”作为时态助词的用法,很少将这2种不同类别的“来”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的,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细致研究的地方。

二、助词“来”和“来着”

“来”和“来着”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助词,正如吕先生(1980)所区分的那样,“来着”用于现代汉语口语,“来”用于近代汉语或现代一部分方言之中。朱德熙[14](P209)(1982)认为:“‘来着’是表示最近的过去发生过的事。”张谊生[15](P232)(2000)提出:“‘来着’和‘来1’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过去,主要是近时的过去。”除此以外,“来”的用法比“来着”更广泛,2者还有许多细微的区别,以下逐一做出比较。

(一)在地道的宿州方言中一般不出现“来着”,“来着”的功能几乎全由方言词“来”取代。

(1)a.那天我是怎么跟你说的来着?

b.那天俺(我)是咋(怎么)给(跟)你说的来?

例句中a句是现代汉语口语的“来着”,在b句皖北方言中一律说成“来”,而且2句的意义没有变化。括号里的词语是其前面的方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说法。

(二)“来着”一般用于分句或全句末尾,表确定的语气;“来”不仅可以用在分句或全句末尾,还可以直接附在话题对象之后,表示提醒、停顿意味。

(2)a.师傅夸你来着,说你是最有出息的。

b.师傅夸你来,说你是最有能(出息)的。

(3)a.你来着,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大学。

b.你来,好好念(读)书,赶明儿(将来)考个大学。

从例(2)(3)可知,“来着”和“来”都可以出现在分句末尾,而且2者意义不变,都表达确定的语气。祁庆倩[16](2006)认为“‘来着’只能用于句末,是肯定全句的语气,绝对不能用于句中”。可见这一断言并不符合语言事实,“来着”完全可以紧跟在句首的话题对象之后,表示提顿语气,并不表示肯定全句的语气。

(三)用“来着”的句子中一般不再用别的语气词;“来”后面可以附加一些语气词如“吗、吧”。

(4)a.这么晚了他还上课来着吗?

b.这么晚了他还上课来吗?

用“来”的句子中可以附加别的语气词如“吗、吧”,这种情况下句子语气重心在后一个语气词上,“来”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而“来着”不能这么用。

(四)“来着”不可以用在感叹句中;“来”则无此限制。

(5)a.今天天气真/怪热来着!

b.今个(今天)天(天气)真/怪热来!

例(5)表明“来”可以用于感叹句,常和“真、怪”等副词连用,而“来着”不能出现在此类句式中。

(五)“来着”可以用在疑问句中,但只能用于特指问句,不能用于一般疑问句;“来”不但可以用在特指问句,也可以用在一般疑问句中。

(6)a.他发言来着吗?

b.他发言来吗?

(六)“来着”只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因而没有否定句;“来”既可以用于已经发生的事,也可以用于正在进行的事,而且可以用在否定句中。

(7)a.他刚才还在这儿来着,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b.他将才(刚才)还搁(在)这儿来,咋(怎么)一转脸(一转眼)就不见了。

(8)a.小王正睡觉来着。

b.小王喷(正)睡觉来。

(9)a.我还没去兰州来着。

b.俺还没去兰州来。

例(7)中“来着”和“来”都可以用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之中,且均位于分句末尾。从例(8)中可知,“来着”不能用于现在正在进行的事件,如果一定要说“小王正睡觉来着”这句话,其必定隐含在过去某一时点即“小王正在睡觉的时候”恰好发生了某一事件;“来”可以用于正在进行的事件,这个事件既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发生的。例(9)表明“来”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而“来着”不可以。

从另一角度观察可知,“来”可以用在过去发生的和现在进行的事件中,这些内容涉及汉语的时态表达系统问题,因此可以把“来”归入汉语“体”的语法范畴中。

三、事态助词“来”的体貌意义

张斌[17](P231)(2010)认为:“汉语的时态助词不但可以附在单词的后面,而且还可以附在短语,甚至小句的后面。”现代汉语中“了、着、过”就是可以单独附在动词之后表达时态意义的助词,“来着”是北京口语中附在分句或全句末尾的时态助词,而方言词“来”不仅可以附在小句后面,也可以附在动词后面表达时态意义。虽然在回答问句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来”直接后附于动词的现象,但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来”是附在小句后面的助词。

由于宿州方言词“来”主要是后附于分句或全句末尾,具有断句的作用,同时兼有表达语气的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表达时态意义,因而根据李小凡[9](P98)(1998)的定义:“事态语气词有两大功能,一是表事态,而是表语气。前者属于体貌范畴,后者才属于语气范畴。”笔者认为这类“来”是兼表语气的事态助词,称为“事态语气词”。宿州方言词“来”所表达的时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论述如下。

(一)完成体:表示动作或变化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完毕或已经产生了某种结果。

(10)——你清早(早上)弄啥去咾?

——俺(我)买菜来。

(11)——你将才(刚才)弄啥(干什么)来?

——干活来。

以上2例中,“来”表示以问话时刻为参照点,在此之前“买菜、干活”的动作已经完毕,这种情况在问答句中尤其常见。例(11)问句中的“来”是表疑问的语气词,不表达时态意义,在下文中将具体阐述。构成完成体的动词都具有[动作]和[结束]2项语义特征。

(二)进行体:表示动作或变化正在进行、情况状态正在持续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中进行体和持续体可以用动态助词“着”来标记,而在皖北宿州方言里也可以用事态助词“来”表达进行体的语法意义。

(12)小李看书来,白(别)喊他。

(13)快点吧,大家都等你来。

例(12)表示“看”的动作正在进行中,例(13)表示“等”的动作正在进行,构成进行体的动词与构成完成体的动词一样,具有[动作]和[结束]2项语义特征。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来”表达进行体意义的用法极为常见。

(三)持续体:表示某种状态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方言词“来”所表示的主要是静态持续体,即与动作的完成与否无必然关系的客观情况。

(14)他搁(在)家睡觉来。

(15)地上还潮来。

以上2例中“睡”是不及物动词,“潮”是形容词,构成静态持续体的动词多为非动作性的不及物动词,或者是形容词、状态词,它们所具有的语义特征是[状态]而非[动作]。

(四)经历体:表示过去某个时候曾经完成过某种动作、发生过某种变化或存在过某种情况。普通话中表示经历体意义的动态助词是“过”,此种用法在宿州方言中普遍存在。“来”表达经历体意义的例子如:

(16)上星期俺(我)还给家来(里)打电话来。

(17)在动物园俺(我)还看见大象来。

因此,事态助词“来”在表示体貌意义的同时,还多多少少保留了其作为动词的原有意义,并没有完全同其动词用法分离开来:在功能上逐渐由自由向黏着转变,只能用于分句或全句末尾;在语义上原有的词汇意义也逐步丧失,形成了表示完成、进行、持续、经历的语法义;由于固定地处于句末,在读音上也已经弱化,失去了原有声调而读轻声。

四、兼表语气的事态助词“来”

皖北宿州方言中语气词“来”可以用于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的句末,表达确认、曾然等语气含义。

(一)陈述句

语气词“来”用于陈述句末尾,有肯定和否定2种形式,用在肯定句中的具体例句如:

(18)他将才(刚才)还坐这儿来。

用于否定式中的例句如:

(19)牛还没吃草来。

用于陈述句中的语气词“来”大多兼具表达时态意义的作用,如上文所述,笔者称之为“事态语气词”。但不是所有的“来”都兼表时态意义,在一些特定的句式中,“来”是单纯表达语气的,例如用于判断句末的“来”,在句中表示确认事实的作用。具体用例如:

(20)这手机是新的来。

(二)疑问句

1、用于是非问句末尾,如:

(21)小王还没来来?(小王还没来吗?)

(22)作业写好(完)吗来?

例(21)中第一个“来”是动词“到来”的意思,第二个“来”疑问语气词。例(22)中语气词“来”和“吗”连用,语义重心在疑问语气“吗”上,“来”只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

2、用于特指问句末,此时“来”相当于疑问词“呢”,表达疑问语气。

(23)那个电影叫啥来?

3、用于选择问句末,此类句式要求所选择的主语一致,回答的一方需在2件事之间做出选择,如:

(24)你是吃馍还是吃包子来?

4、用于反复问句末。宿州方言词“来”的反复问句形式主要是“可VP来”句,如:

(25)你可吃饭来?(你吃饭没有?)

此类句式在宿州方言中较为常见,“来”用于指明疑问焦点,要求对方在正反之间做出确认。朱德熙[18](1985)认为“反复问句也是一种选择问句。区别在于一般的选择问句要对方在X与Y里选择一项作为回答,反复问句则是让人在X和非X里选择一项作为回答。”宿州方言里“可VP来”所对应的反复问句式为“VP没有”,而不是“可VP”所对应的形式“VP不 VP”。

(三)祈使句

“来”用于祈使句末尾,含有命令、请求、催促、不耐烦或缓和语气等含义,句中往往同现情态副词等成分,例句如:

(26)车要开了,快上来来!

例(26)中第1个“来”是趋向动词,第2个是语气词“来”,2者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得到区分。

(四)感叹句

语气词“来”用在感叹句中,可以表达“惊奇、惊叹、委屈”等各种感叹语气。

(27)今个儿(今天)天(天气)怪冷来!

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来”一般只表语气,不表达时态意义,在这3类句式中语气词“来”和事态助词“来”的区分最为显著。

五、结语

皖北宿州方言中“来”可以表示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和经历体等时态意义,其中以经历体和进行体为最常见的时态类型。语气词“来”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具有辅助表达各种语气、确认事实等作用,在陈述句中有的语气词“来”兼有表达时体意义的功能,从而形成事态语气词“来”。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刘坚,江蓝生.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85年新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7]龚千炎.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J].中国语文,1991(4):251-261.

[8]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出版社,1997.

[9]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陶毅.淮南话中的“来”[J].淮南师专学报,1997(2):74-75.

[11]侯超.皖北方言中的助词“来”及其时体表达功能[J].文教资料,2007(7):169-171.

[12]郭辉.皖北濉溪方言的语气词“来”[J].方言,2008(2):173-178.

[13]侯超.皖北中原官话语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116.

[1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6]祁庆倩.关于淮南话中语气词“来”的考察[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107-108.

[17]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8]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10-21.

猜你喜欢

宿州皖北助词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的“强调”表达研究——以助词为中心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