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管类实验室队伍的现状与建设设想
2015-08-15肖习姗
肖习姗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94)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衡量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有2个重要参数,实验室所配备的仪器数量和质量以及实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而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据了解,国内高校实验室仪器很多未正常运转,没有真正辅助实验教学,症结所在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骨干。现阶段高校一般将实验室人员分为3类:即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其中实验教师以实验教学为主;实验技术人员以为教学、科研提供技术支撑为主;实验室管理人员以负责实验室常规管理为主[1]。经管类实验室的实验以上机操作为主,实验用的软件多为专业性软件,而软件与市场环境保持持续的更新状态,所以经管类实验课多由各专业教师兼职,因此不作为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2类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经管类实验室队伍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等观念,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忽略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政策导向和定位也不准确,导致实验技术队伍缺乏关心和培养,地位不高,处于边缘地位,具体到经管类实验室,更是如此,长期以往,积累了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现有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偏老龄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通常不具备实验室技术类工作所必备的职业要求。实验室工作不是一项简单重复的劳动,所需的专业技术支持复杂高端。具体到经管类专业,其学科实用性强、与市场接轨程度高、软件资源更新快,这种专业背景的特殊性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能够提供与软件相匹配的实验环境,确保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排除软件运行中的故障,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短缺、非专业化使得软件长期闲置、软件利用率偏低成为一种常态。经管类实验技术岗的具体工作范围包括机房设备维护、教学服务软件服务器端的安装维护、中心机房维护、实验中心网络平台建设、在线开放式课堂的建设与管理、公共设备维护、学院办公设备维护等等。以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中心现拥有模拟型和开发型ERP、会计多媒体教学组件、博弈型模拟决策软件BOSS-Top、期货与外汇模拟教学系统、人力资源测评系统、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系统等10多个教学软件,MINITAB、SPSS、WITNESS等应用开发软件和CSNAR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道琼斯新华在线数据库、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等共享型数据库,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软件和数据库还在持续递增中。如何让这些软件和数据库真正为广大师生服务,对实验技术人员是一个考验。作为实验教学中所必备的硬件条件已实现了质的飞跃,实验室环境建设优越、实验仪器先进,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让实验室物尽其用,真正为教学服务,也同时需要一支专业的实验人员队伍。而学校现配备的实验中心人员编制只有5人,其中任职实验技术岗的只有2人,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学科背景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基本工作需要。
(二)实验管理人员定位模糊
实验室管理人员目前缺乏明确的身份认同,境遇尴尬,其在工作性质上既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技术人员,也非行政管理人员。目前的习惯性做法是将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混为一谈,这种技术兼管理的工作性质使得这部分人员的职称评定难上加难。首先,它没有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强,学科背景以及知识储备不同于实验技术人员,“隔行如隔山”,使得他们难以胜任技术类工作;其次,较之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它的工作范围是实验室管理,工作对象多为仪器、资产。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繁杂,工作性质决定了这项工作需要专职人员管理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基于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对于实验管理人员究竟该如何定性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属于省级示范中心,硬件配置上主要由涵盖证券、物流、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金融、财务、电子商务等实验教学所需的多功能综合实验室和语言教学实验室、文献检索实验室、会计流程实验室、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室、ERP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中心等组成。除去对这些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从事实验教学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管理、资产管理、设备采购、固定资产验收、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文化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等等,虽从工作性质上看更偏重管理,但与实验技术人员一样同属实验师系列,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显得不妥,晋升职称困难,这些政策限制了实验室队伍的发展。
(三)实验室队伍社会认可度极低
实验室人员被标签为学校附属人员,其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工作价值难以体现、工作量被打折扣。与此同时,实验室队伍缺乏健全的培养体制和科学的职称评定体系,不能享有与其他系列人员同等的竞聘机会。而实验室人员的福利待遇过低又导致了实验室队伍的流动性大,年轻人不满现状会寻求其他工作机会,年龄结构日趋老化,队伍整体缺乏一种生机活力。长期以来,这种被忽视的地位也造成了实验室人员惰性的养成、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创造性的消磨。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基本设想
制度与政策的不健全是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重构实验室队伍的制度支持系统。为了加强和改进实验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实验队伍的状况,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聘岗,科学管理,灵活培养
实验室招聘工作人员时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应该有学历、专业限制,规范聘岗。对于实验室在职人员则应科学管理,根据个人学科背景完善培养体制,灵活培养。为了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技能,高校应该在教学、科研之外,将实验室作为独立的一项单独列出,同时健全培养体制,设立远期目标,付诸于参观互访、沟通交流、在职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种途径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渠道,让实验技术人员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了解相关学科实验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服务[2]。经管类专业软件庞杂,软件运行所需要的硬件环境也纷繁复杂,实验技术人员除需与专业教师沟通好其软件使用的基本需求之外,也需与各软件开发商建立联系,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参加各种软件使用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能够提供这种便利,在制度上给予保障。除去软件系统,经管类实验室各种硬件设施更新速度也快,如何科学管理好这批资产,物尽其用,也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走出去、多交流,多借鉴兄弟院校实验室管理资产的丰富经验为自己所用。学校因此可考虑设置专项培训基金以保障培训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职称评定体系,提高福利待遇
实验室队伍目前普遍缺乏健全的晋升机制,这里主要指实验室编制人员职称晋升难,实验室编制人员的晋升名额过少、晋升条件苛刻、评定指标不科学、激励机制欠缺,这些都直接影响实验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实验室队伍长期处于这种闭塞的环境中,晋升通道受堵,这本身就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宗旨相悖的。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很多问题与矛盾,实际也都与职称评定体系息息相关。健全职称评定体系,促进其向一个现代、合理、公正、开放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实验室队伍明白该从何处努力来改善其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改善其地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创新职称评定体系,具体做法可考虑增设教授级高级实验师、增加晋升名额、评价指标多维度等等,其中,晋升方案出台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而实验室队伍在此应该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学校“在津贴分配上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及工作内容的繁杂性,不仅要考虑到实验教学工作量,还要考虑实验室建设、设备仪器维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等工作量,同时兼顾实验室人员的职称、职务[3]。多维度的津贴分配方案才能够体现实验教师队伍的劳动价值,让实验教师更有尊严地工作,最大程度地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正确评估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鼓励其参与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作风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作用明显,较之理论教学,它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是确保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特别是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以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求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面对真实世界、面向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考虑把实验队伍列为教学人员的范畴,通过进修培训,让具备实验教学资格的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同时量化其工作量,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为了搞好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应该让实验人员参与到其所承担实验课相关的专业课或基础课中,主要包括:协助任课老师设计实验项目,编制实验大纲,编写上机实验指导书等,将最新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设备或实验项目,更好地指导实验实训教学。”[4]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联系实践,实验室队伍才能在实验室教改项目上拥有话语权,并在教学中提高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教学相长,其出类拔萃者可以培养成为实验教学中心的中坚力量。
(四)去标签化,维护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权益
按照马斯洛的社会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它代表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长久以来,实验室队伍在学校里被标签为“从属的角色”“辅助的角色”,工作价值被低估,劳动付出不被认可,普遍缺乏被尊重,那么个人理想抱负更无从施展。揭掉这层标签,首先需要领导能解放思想,认识到实验室人员与其他任课教师一样,同样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培育学生所做的贡献同样不可低估,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给予支持,在职称评审、绩效津贴的方案制定以及在争先评优的规则制定上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这一群体的基本权益,使得实验队伍对实验室有归属感,使其重新回归主人翁地位,这样实验室队伍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艰巨而复杂,不可一蹴而就,需坚持不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给予实验室队伍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赋予其一个同等的社会地位是促进实验室良性有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将这些可行途径制度化是重中之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问题,实验室才能真正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其价值,只有这样,实验室建设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师生才能够真正受益。
[1]刘浴辉,陈少才,罗文君.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11-313.
[2]朱丽,董先明,杨乐敏.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311-312.
[3]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50-152.
[4]傅卫.论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提高[J].高教论坛,2010(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