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心理训练发展现状和研究展望

2015-08-15张志敏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运动员运动

□ 张志敏(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1、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

心理训练也称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受训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发生所期望的积极改变,达到更好的适应生活实践需要的目的。

伴随着运动心理学科母体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要求运动理学工作者在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2、国内外研究动向

本人通过CNKI搜索的2011—2014的中文文献、美国AASP协会刊和欧洲运动心理学会刊物,总结近四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训练的发展动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质性研究转为量化研究

以往有关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研究大都以研究者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经验总结或质性研究方法,对提供运动心理服务的过程、内容、途径等因素进行研究,探索运动员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较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

目前则出现了越来越多通过量化研究,通过访谈、问卷、心理测试和实验法去验证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实际效果。例如Santos M.V等人(2013)采用心理训练技术,包括目标设定、肌肉放松、自我谈话、表象训练对马术运动员进行了维持6到8周的训练,结果表明心理技能训练对马术运动员在竞赛中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Jenny O,Krista J(2014)采用多基线设计,选取5名壁球运动员进行每周一对一的一般控制动机的表象训练(motivational general-mastery MG-M imagery intervention),研究结果表明MG-M imagery可以作为一种用来有效提高年青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2.2、在传统的心理训练方法当中,主要集中应用表象训练、目标设置、自我谈话、放松暗示训练,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方法、新的技术

运动心理工作者将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行为矫正与咨询技术以及其它一些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运动训练当中,发展出了许多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

张鸽子、卜丹冉、姒刚彦(2012)提出的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运动员心理训练干预新范式——MAC(The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Approach)。比如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的生物反馈技术。

张忠秋等人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SPCS)对重点跳水运动员进行综合生物反馈调节,采用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技术对国家跳水队的重点运动员进行了脑电测试,为教练员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更好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王智、李京诚、丁雪琴等人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通过训练增强运动员对生理心理变化自我感觉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提高运动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2.3、专项化与个性化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术越来越多,那么在选择方法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到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特点,选择适合他们专项运动的心理训练方法,另外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特点,比如气质、性格、动机、身体状态、训练状态等等,需要个性化的制定心理训练计划。

所统计的外文核心期刊有关运动训练的文章共271篇,其中有72.7%是将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计划、实施、及评价与专项运动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考虑到运动员的个性特点。

2.4、注重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系统化

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往往互为因果,单一的训练方法有时很难奏效。因此,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张忠秋(2013)带领跳水科研团队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中主要采取的训练现场表象心理技能强化训练、奥运集训信息共享平台服务、训练基地心理综合调节促进、重点运动员个性化心理干预、伦敦奥运会逆境应对心理手册制定与应用及奥运比赛现场场景模拟训练等心理调节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科学、系统地开展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

3、研究展望

3.1、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越来越多,可能更加令人迷惑,在选择方法和技术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运动心理训练应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那么这要求运动理学工作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所面对的特殊问题,制定个别化方案为主,不应该拘泥于训练方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案。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在训练和竞技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促进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2、加强对教练员的心理训练的指导

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心理技能训练中的主体,亦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是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任何心理训练的实施都是与教练配合进行的,运动心理学家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只是辅助人员,因此教练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心理学和心理训练知识,能够理解运动训练的实质,进行科学的技战术和心理训练,并能向运动员传授这些知识,满足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需要。另外,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实质上理解心理训练,进行“主动”训练,增加对心理技能训练的接受和使用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运动员心理训练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科学化的运动训练提供了便利,也促使运动心理学家注意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运动心理训练。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可以在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发挥作用。例如:CAS技术、Observer行为观察分析软件、SPCS系统等计算机辅助技术。今后的体育科学领域,智能控制、人机交互、运动员辅助训练、视频编码将被广泛地应用到运动心理学实践当中。

3.4、重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张凯、张力为(2013)提出的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认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心理训练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运动员当前的问题解决,而且要重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应当将运动员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攫取利益的工具。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以让运动员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但心理训练最终的目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应该是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促进运动员的自我实现。

[1]姒刚彦,张忠秋,张春青等.中国运动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心理服务[J].中国体育科技,2012,3.

[2]张力为,胡亮.运动心理学:追求卓越与保持健康[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

[3]张鸽子,卜丹冉,姒刚彦.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干预——一种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范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

[4]张力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理论与应用的联结[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

[5]张忠秋.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心理监控[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运动员运动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不正经运动范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