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铁观音茶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

2015-08-15宋发芹向长海

湖北植保 2015年1期
关键词:秭归县茶苗铁观音

宋发芹 向长海

(1.湖北省秭归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443600; 2.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农技中心 443604)

茶叶是秭归县继脐橙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秭归县茶产业已入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产茶县。2013年种茶面积5 337hm2,年产3 700t。秭归县着力构建“以绿茶为主,红茶跟进,适当发展铁观音与白茶”的茶类结构。2011年2月从福建省引进无性系铁观音茶苗675万株,在泄滩乡徐家山、黄家山两村连片定植100 hm2,现已成园。俗语“铁观音好喝不好栽,铁观音好喝不好做”。作者就铁观音茶在三峡库区试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了一些摸索。

1 铁观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栽培难点

1.1 环境要求高

铁观音是乌龙茶类中的极品名茶,适合制作铁观音的茶树品种对环境和气候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是茶园需建立在海拔300m~1 000m之间山区,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雾多,漫射光多,温度适宜,有利于较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内含物积累,从而形成独特的铁观音品质;二是茶园以坐南朝北为佳。南北朝向太阳少直射,多为斜射光;三是适宜的土壤为中性偏酸、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红黄土壤。秭归县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温度18℃,光照适宜,多漫射光、多紫外线光,年降雨量1 700mm~1 800mm,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有条件发展铁观音茶树种植[1]。

1.2 栽培技术难

一是铁观音根系不发达,定植成活率较低,比常规茶成活率低 25%;二是铁观音顶端优势强,苗期需削弱顶端优势,促发分枝;三是铁观音花蕾多、结果多,必须适当控制生殖生长,促营养生长;四是铁观音对土壤要求较高,只有在粘壤深厚的壤土地,才能生长良好、品质佳[2]。

2 铁观音试种栽培成功的技术路经

2.1 优选适栽之地建园

秭归县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带,位于北纬30°38′~31°11′,东经 110°18′~111°00′,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峰林立,具立体气候特征,河流呈蜈蚣状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78.98%。综合诸多条件,选择在泄滩乡徐家山、黄家山两村连片建立茶园。此地海拔350m~1 000m,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由黄绿色砂页岩风化而成的山地黄棕壤,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微酸至酸性土壤,适宜铁观音的生长。且远离城镇无污染,交通方便,茶农种茶经验丰富,适合发展名优茶生产。

2.2 科学外调起苗运输

为克服远距离外调苗木容易失水和“烧苗”等问题。茶苗质量控制在苗高25cm~30cm,茎粗0.3cm~0.4cm。起苗时尽量让根系多带土,注意保护侧根和细根,扎把时按大小分级,每捆100株,黄泥土浆蘸根,并用黑色塑料袋包根捆紧保湿。采用大货汽车运输,用楠竹在车箱搭架成五层,每层只装一层茶苗,防挤压堆沤,避免发热烧苗现象发生。运输途中车架上搭篷布防风吹日晒。根据我地历年降雨与气温状况,外地调苗时,从起苗到移栽不超过7d时间。

2.3 地不翻耕、春季定植

秭归县由于秋冬季节常遭受干旱袭击,雨水较少,易遇低温冻害,故选择在春季定植较为有利,此时气温缓慢上升,雨水逐渐增多,土壤墒情有利茶苗成活。作物收获后,田块裸露不予翻耕,只将定植行开沟,种植行内土块打碎整细,便于栽培。用绳索放线定植,使茶行整齐划一,园相美观。非茶行不翻耕,有利水分保存,提高茶苗成活率。

2.4 定植技术要点

2.4.1 茶苗管理

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妥善管理茶苗,选择背风、潮湿的地方,及时将茶苗临时假植,使茶苗根系尽快与土壤接触,吸水回润。同时将小苗集中起来假植管理,作为补植补栽备用苗。

2.4.2 定植

采取双行双株条栽定植,即大行距1.2m,小行0.4m,株距0.3m,每丛2株同等大小的苗木。呈三角形(狗脚迹)种植。

定植时流水作业,一人挖穴,一人栽苗,穴深20cm,边挖边栽,适当深栽。栽苗者一手持苗2株,苗与苗间隔2.5cm~3cm,一手在穴内铺平根系,使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湿润细土至根茎部并压实,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切接触。

2.4.3 浇足定根水

覆土约大半时,浇足定根水,待水渗透后覆土并整理茶行,扶正茶苗。

茶苗定植后,离地面15cm处剪去以上多余部分,调节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利于茶苗成活。

2.5 加强栽后田间管理

2.5.1 全园覆盖

茶苗行间全园覆盖,覆盖材料就地取材,用禾秆、杂草或树叶覆盖5cm~10cm厚,以利保温保湿,防止水土流失,缓解土壤板结度,减少杂草丛生,覆盖物腐烂后,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又有利于茶苗生长。

2.5.2 除草追肥

适量保留新建园内的小型杂草,杂草以不盖过茶苗为准。除草时,茶苗周围及茶行内恶性杂草(大型)采用手工在雨天或土壤有墒的时候拔除,谨防土壤松动;大行间可用工具除草。茶苗经过一年生长完全成活后,园内杂草需人工去除,要除早,除小,力求除尽;不应用除草剂除草,易对茶苗造成药害,严重影响茶苗生长。人工所除之草就地覆盖在茶苗周围。追肥要求在茶苗经过一个夏季高温之后再行施肥,新建园要勤施薄施,少量多次,挖穴或开沟施肥,施肥后及时覆盖,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2.5.3 定型修剪补植补栽

在茶苗生长高达30cm以上时,于5月上中旬,离地30cm处剪去以上多余部分,同时剪除枯枝枯桩与病虫枝。尔后,视其茶苗长势情况,及时进行后期的定型修剪。9月上旬,对缺株缺行的,用同品种同龄苗木予以补植,以保全苗。

2.5.4 合理间作

茶树大行间可种一行玉米 ,以遮阳降温保湿。茶苗充分成活后可种花生、黄豆、蔬菜或绿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出水平,增加前期收入。

2.5.5 分期分批采摘

及时、按标准采摘,切断了很多害虫的食物来源,减少了害虫的发生,也压低了病虫基数,从而减少病虫害爆发的可能。

经2011年底实地检查验收表明:平均成活率达到91.3%。2014年苗高平均60cm以上,且生长健壮,基本封园。2013年开始试生产,2014年制作了1000余公斤铁观音茶成功销往宜昌、武汉、福建、深圳等地市场。据福建安溪铁观音制茶技师评议说“完全可与安溪铁观音质量媲美”。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以农业防治为根本,强壮树体

通过上述田间农业管理措施的落实,强壮茶树树体,增强树体自身的抵抗力,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物理方法如每1.6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和每 667m2挂黄色粘虫板25片~30片诱杀害虫。杀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多,数量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了天敌。

3.3 推广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

推广使用阿维菌素1500倍防治蚜虫、茶红蜘蛛、茶橙瘿螨等;果圣(烟碱与苦参)1000倍防治茶毛虫、蚜虫、蚧壳虫类及其它的生物农药。用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防治病害。同时秋冬季使用矿物农药如波美0.5度~1度的石硫合剂清园消毒,降低病虫基数。

3.4 点喷挑治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用量

在病虫发生严重、生物农药难以控制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采用点喷挑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农药品种。防治茶小绿叶蝉主要选用天王星(2.5%联苯菊酯EC)3000倍、15%茚虫威EC 2000倍~2500倍液,或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CS 4500倍液等;防治螨类主要选用24%帕力特(虫螨腈)SC10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炭疽病等病害,主要选用用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1500倍液。同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猜你喜欢

秭归县茶苗铁观音
缩略词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秭归县努力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
做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秭归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待加强——以秭归县为例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