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州区小麦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15-08-15肖志健熊元秀

湖北植保 2015年1期
关键词:襄州制种湖北省

肖志健 熊元秀

(1.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41100; 2.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植保站 441100)

襄州区位于鄂西北部,汉水中游,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年均245d,年均降水量878.7mm。全区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420个村委会,3065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2 306km2,耕地面积10.7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7.6万hm2,其中水田4.48万hm2,旱地6.24万hm2。总人口105.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3万人,农户18.5万户,农村劳动力44.5万人。粮食总产保持在11.5亿kg左右,常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90万t以上,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连续八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1 小麦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产量

小麦是襄州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9.33万hm2左右,其中2010年小麦种植面积8.59万hm2,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8.78万hm2,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9.47万hm2,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9.91万hm2,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9.91万亩;2010年小麦单产439kg、总产56.59万t,2011年小麦单产424kg、总产55.85万t,2012年小麦单产410kg、总产58.28万 t,2013年小麦单产415kg、总产61.75万t,据目前测算,2014年小麦单产 429kg、总产 63.79 万 t。

1.2 主要种植品种

襄州区近几年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郑麦9023、鄂麦18、鄂麦14、鄂麦22、襄麦25、鄂麦596、衡观35,其余的品种多为豫审麦,有的虽经国审,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含湖北省或未经湖北省认定,不准在襄州区销售、推广。

1.3 种子来源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7家种子企业在生产种子,生产出来的种子60%用于本地,40%销往邻近县、市和外省。全区农民用种30%来源于本地种子生产企业,65%来源于河南种子生产企业,5%来源于其它省种子生产企业。

1.4 品质

襄州区历来为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小麦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适宜用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其他小麦的常用粉;其次是中筋小麦,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中等,延伸性好,为适用于做面条或馒头的小麦。2013年小麦品质好于往年,主要是当年小麦在扬花、灌浆期的雨水较少、温度适宜,有效促进了小麦成熟度、饱满度提高。2013年小麦质量特征:一是小麦容重高,平均为783g/L,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硬度指数高,平均为67.7,均达到国家硬质白麦标准;三是不完善粒较少,平均为7.8%,均在国家中等质量标准内。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多、乱、杂

近几年,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各地种子经销商剧增,很多不懂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涌入种子经销队伍中,经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私下乱引、乱购、乱售未经国家审定、湖北省审定或虽经国家审定、但适宜区域不含湖北或虽经外省审定、但未经湖北省认定的种子,致使市场上销售的小麦种子品种多、名称乱、产地杂。如襄州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2013年在襄州区种子市场上登计小麦品种161个,共涉及85个不同品种,其中国审品种44个(适宜区域不含湖北省);外省共31个,其中29个豫审,2个陕审;合法品种(湖北省审定和认定、国审适宜区域含湖北省)10个。

2.2 “本地产”种子受冷落

受品种差异、制种水平、抗性强弱、精选质量、杂株多少、增产潜力、销售导向及“崇洋媚外”心理等因素影响,襄州区农民大多不愿意种植本地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对邻近河南省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情有独钟”,种植面积较大;本地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在当地“受冷落”后,只有冲击邻近县、市和外省种子市场,运输成本的增加及销售利润的减少严重挫伤了本地种子企业制种积极性。而邻近河南省种子企业生产的种子多数为“豫审”麦,未经国审和湖北省认定,或者经国审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含湖北省。

2.3 引种力度不够

据统计,近几年我区种子市场销售的小麦种子合法品种少(2013年襄州区种子市场上有85个不同品种,只有10个是合法品种),且增产潜力不大,属于“旱涝保收”型小麦种子,农民购买选择受限,只有冒险种植“增产潜力大、产量风险高、收成看年景”的“豫审”麦及未经审定的小麦种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种子引种权力在省级种子管理部门,本地种子管理部门无权引种,而省种子管理部门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购买需求,引种与农民购买需求矛盾日益凸显。

2.4 市场监管难度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七条“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的相关规定,未经湖北省审定和认定的品种及虽经国审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含湖北省的品种不能在我区销售。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需求、牟取暴利,私自从外省引进品种、名称各异的未经湖北省审定和认定以及虽经国审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含湖北省的小麦种子,偷偷藏匿于门市部和仓库中进行销售,误导农民种植,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农民种植风险增加,“望天收”成农民无法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小麦品种的无耐替代语,为种子纠纷埋下诸多隐患。

3 建议

3.1 加大引种力度

种子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全省各地的气候条件、种子生产情况、种植情况、品种大田表现情况及当地农民购种需求情况等,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引种方案,加大对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稳产丰产品种的引进力度,增加农民购种选择机率。

3.2 加大品种审定力度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品种选育与审定的相关规定,对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按照品种审定程序及时进行审定,并及时在各地宣传推广,引导农民进行大田种植。

3.3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

襄州区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对乱引、乱购、乱售未经国家审定、湖北省审定或虽经国家审定、但适宜区域不含湖北或虽经外省审定、但未经湖北省认定的种子行为,严格按照种子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严格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不合法的种子在我区销售、推广、种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3.4 加大制种企业的扶持力度

制种利润与风险共存,加上企业生产的种子在本地销售不畅,成本增加、利润不高降低了种子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很多企业不愿扩大制种规模,没有成套、完备的制种设备,没有固定、标准、规模的种子生产基地,没有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技术团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部分制种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措施。襄州区历来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及种子繁育基地,气候适宜、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很适宜小麦大面积生产及繁育。建议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制定出台种子生产企业补贴措施、帮扶措施,促进种子生产企业提档升级。重点扶持规模大、有实力的种子生产企业,建立高标准、大规模、设施配套、技术完备的种子生产繁育基地,以保证本地农民用种需求。

猜你喜欢

襄州制种湖北省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保持竞进姿态 奋力争先进位——襄阳市襄州区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