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5-08-15王海建鲍红艳
王海建 鲍红艳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英语作为中专学校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灌输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是每一个中专英语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本文就从三个方面予以解答。
一、单词教学法
单词是构成英语的基本元素,也是老师课堂上传授的重点。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对读音与拼写的讲解,都不再深挖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这是远远不够的。单词作为语言的载体,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同样一个单词,其本意相同,然而其文化意义也许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一单词时仅仅知道本意,而不清楚其文化意义,必然会造成冲突与误会。就以单词dragon 而言,其汉语本意为龙。然而同样作为龙,其文化意义在中英文中却极为不同,中国文化中龙为至尊之物,代表着尊严与权威;而在英语文化中龙则代表着罪恶。基于此,老师在讲授单词时,一定要注重文化意义的讲解,尤其要注重那些与汉语词汇在本意上相近,然而文化意义上却迥然不同的词汇的讲解。这样的比较讲解法,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影视教学法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之中,中专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影视教学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普通课本大都内容陈旧,且偏向书面化、规范化,易于传授知识,却不利于介绍文化。而欧美影视作品则大为不同,它们具有时代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一个词汇、一个短语在课本的意识极为生硬,而一旦放到影视作品中的具体环境中,从主人公的口中说出来,便极为生动。此外,影视作品能够通过光与影的变化展示出欧美国家的生活场景、文化风俗等,这也是课本无法做到的。
三、场景教学法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日后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过现在的中专英语课堂,过于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流意义。场景教学法就是为了矫正这种不良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设置一个特定场景,比如医院、地铁等,然后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并将西方文化在这些场合中不同于中国文化之处传达给学生,鼓励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这样便能做到中西文化的对比与交流,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场景教学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口语能力,还能将英语文化的细节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异质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