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套中人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谈话

李 政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二中)

提起契诃夫之《套中人》,我们眼前立即会浮现出那个惶惶不可终日、如履薄冰、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别里科夫形象。然而在课本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又提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求对文学作品主题进行多样解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这样一个传统形象的阐述。提到阿Q 就想起精神胜利法,提到祥林嫂就想到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窒息的农村妇女,因此我们也习惯于将别里科夫定型为因循守旧、顽固反动的家伙,但这些只是他们最外在最表面的性格特征,而不是全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能力和人生感悟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再用以前的观点来看待别里科夫这一形象了。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评价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这篇小说一直被列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篇目,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在新版的试验修订本中,教参中的别里科夫形象虽改成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给他摘掉了一顶“反动”的帽子,但仍然点出了别里科夫“乐于告密,表现了他人格的卑鄙”。教参引用的资料还认为:“主人公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这样的论断,显然是将这个形象的作用夸大了,是有悖于作者创作意图的。

小说写到别里科夫“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并且指出大家都怕他,“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这个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间,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足见别里科夫对人们危害之大。可是别里科夫真的如此有威势和力量吗?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在这里只是使用了一个常用的文学手法:夸张。作者夸张了人物的作用,以揭示社会的本质。真正压制人们的不是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小教员,而是当时政治压力形成的沉重社会氛围。再看别里科夫是怎样“辖制”的呢?小说写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过气。”“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垂头丧气,和他那种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别里科夫“辖制”的具体手段不过如此而已。他并没有疯狂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能力和本领,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不自觉传播他所感受到的恐惧罢了。人们真正畏惧的是当时的高压统治,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白色恐怖,而不是一个封闭保守、胆小多疑的古希腊文教师。

也有人说人们怕别里科夫是因为他乐于告密,他的背后有沙皇政府给他作后盾,他扮演的也正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角色。可在文章当中我们没有找到关于别里科夫告密的直接描述,也没有发现作者把他描绘成为一个政府鹰犬的意图。人们大多应该是从别里科夫言语中推测出这一点的。如“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但这只是他的一种“套子式的论调”,并不能代表他真的去向政府告了密。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谈话结束时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这是别里科夫对自己最后一次未遂“告密”的解说。可这只是他的一种预防手段,为了防止别人对他们的言行添油加醋,造成不利的影响而采用的一种非常手段。在当时鹰犬横行的年月里,人人自危,为了保护自己,也可以说是为了保护或者说是起码不伤害别人,这是一种无奈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为自己再增加一个“套子”罢了。

别里科夫的“套子”,在主观上更多的是保护作用,而在客观上才有限制的功能。所以我们不能说别里科夫是卫道士,是鹰犬,他只是一个在枷锁一般的套子中被套死的可怜虫。他企图用各种各样的套子来保护自己,没想到正是这些套子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这也是别里科夫之死的悲剧所在。

契诃夫所要批判的不仅是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小人物”,而是一种民族的劣根性和人性的弱点,是当时俄国人的奴性及其产生的根源:黑暗专制的沙皇统治。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能只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无情的批判和嘲讽,而忘记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谈话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我所欣赏的套子
套子
相约二十年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