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8-15瞿腾飞闫秀玲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材料科学热处理多媒体教学

瞿腾飞 闫秀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解放西路448 号伊犁师范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 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概念多、抽象、学习起来困难。 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意义重大,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作以下探讨:

一、精简课程内容,保留课程精华

“ 材料科学基础”内容繁多,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删除和保留,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1.突出课程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

“ 材料科学基础”涉及材料的组成、性质及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探讨。“ 材料科学基础”中公认的重要知识点有:晶体的结构、位错、晶界、相及相的组成、组织特点、合金元素的作用及热处理等,这些知识点环环相扣,内容繁多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材料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联系学科进展,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及新功能复合材料领域与“ 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对新事物往往有着好奇的心理,在授课时穿插一些建立在本课程知识基础之上的科技前沿动态,通过新材料具体性能的介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晶粒的概念时,可以将纳米技术的应用及进展介绍给学生听,展现纳米材料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来吸引学生。

3.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科学编排“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教授新内容时,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使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学习新内容就不再感到突兀和陌生,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角色互换教学

传统教学手法一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说教,学生只能被动听课,容易造成学生听课不在状态,甚至酣然入睡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有必要将重心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开展学生之间,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比如尝试让学生去讲课,老师点评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能否利用好多媒体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在于老师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较广泛,但真正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比较困难。 结合笔者经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前,要做好所讲内容的图片,比如讲授晶体时,就需要老师收集各方面资料,制作好晶体模型,以便学生可以对晶体结构有直观认识。

三、对课程实验的改革

要学好“ 材料科学基础”,就需要理论与实验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验,用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 一般来说,本课程传统实验主要安排有: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钢的热处理和硬度实验、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和其他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等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多为验证性的,不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变革,合理整合相关实验,引进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 我们可以将原本是几个独立实验的钢的热处理和硬度实验、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等实验合并起来,既避免了实验耗时太长的缺点,又加强了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支持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开发新的实验,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运用实验室的器材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教师只要对学生的实验步骤或目的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实验项目的确定,可以通过交流探讨,发扬民主,结合课程、当地实际与学生兴趣来进行选择。

对“ 材料科学基础”进行教学改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学方法的提高及实验内容的创新来达到预期改革目标。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探索作了简单分析,还望广大同仁进行批评指正。

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材料科学热处理多媒体教学
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浪漫的材料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一种曲轴竖置热处理装置设计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