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礼仪文化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俗礼仪校本

张 运

(贵州省毕节市幼儿师范学校)

一个与世界联系越紧密的国家,其民族性越强。只有强烈民族化的国家才能具有自己的竞争力。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始终对人们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语文对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所以,当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具有民族性的新一代。

一、增强教师的礼仪文化意识

课程文化的建构,首先是教师素质的建构。教师在行使教育功能以前,必须使自身的素养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教育的功能。语文老师要对礼仪文化的价值在教学中给予充分重视,对礼仪文化利用的意识要提高,还有礼仪文化知识的积累,培养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敢于开发礼仪文化课程。

礼仪文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在师范学校教师中进一步强调。随着我国的不断开放,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碰撞,这对于青少年具有很多负面影响,价值观金钱化、社会道德滑坡、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突出,而传统美德更加缺失。没有内在的道德文化支撑的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将出现偏差,甚至走上歧途。如果是一个民族没有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优秀传统,将会丢掉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将不能健康地发展。我们所教育的学生,年龄十六七岁,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且也是接受文化、学习文化的最佳时期,所以对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很好地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另外,我国民俗资源丰富,礼仪文化丰富,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对于礼仪文化的认知,重新摆好礼仪文化的位置。

语文课是母语课,语文教育具有很好的优势,因为我们每天都会运用和接触语文,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践行者,教师的参与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礼仪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明白自己文化传承、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任。不管是教学改革,还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都不能忽视教师的文化传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重担,对礼仪文化的地位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自己需要培养自身的对于礼仪文化的热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开发礼仪文化课程资源中。另外,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者都应该更新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积极完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制度等等。

二、立足课堂,援引课外

课堂教学是实现礼仪文化教育作用的主要形式。教材在礼仪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它还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纸质依据。所以,民俗教育在课堂上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讲授者,同时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础,对课堂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规划。对于涉及礼仪文化的内容,要借助民俗知识,解读课本,充分发挥礼仪文化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不仅能让学生对于礼仪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具有更深刻的认知和解读。在教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要深挖教材,合理布局,灵活控制,掌握教学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关系。做到既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又对礼仪文化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同时还要充分合作,使学生对于礼仪文化具有自身的见解能力。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不能对自身设限制。课堂上进行的礼仪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获得的民俗知识是有限的,若想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更好的认知,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效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室外,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日常的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身边发觉潜在的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活”的文化,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就是一个礼仪文化的大课堂,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知民俗。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教育方式、教育场景是多形态的。民俗教育应该结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只有充分结合才能使得礼仪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对于子孙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对于后人的教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些家训对于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只有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充分结合的民俗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家庭而言,强调的就是一个“孝”字。这个优良传统首先是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家庭教育中父辈的影响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家庭里的成员对于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父慈子孝、兄姊友善、家庭和睦,淳朴的民风民俗,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另外,社会的传统文化将会对个人产生很重要的作用,会规范个体的行为,促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礼仪文化教育需要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否则,单靠课堂上干巴巴的讲授,会使丰富的礼仪文化陷入单调、乏味的说教模式,不利于礼仪文化的有效传播及礼仪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

现在出生的孩子接触到来自父辈以上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已经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学习的技能,以及各种考试升学、各种作业,现在的孩子就像一个陀螺,每天不停地围着考试作业转,他们很少拥有自己发挥爱好的时间。孩子更加没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在自然的原生态中培养孩子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自然的教育方式消失了。所以,家庭环境是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根据地。而家庭培养则需要依靠父辈的付出。试想,父母在过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时,给孩子讲解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活动的意义。这样,孩子就会在父辈的影响下体会到自己身处的文化氛围,如果父母倾向于过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那么家庭的下一代也便会有意无意地抛弃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这就是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社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广泛,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文化教育,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社会教育的责任需要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另外,礼仪文化可借助现代媒体来实现其局限性的拓展,使得文化能够更好更快地传播。

四、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文化选修课

“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地各学校的实际、不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认知需求而提出的,是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自主开发的一些富有特色的课程,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课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这段话对于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和理念具有很明确的阐述。创新往往能够带来多样性与个性化。校本课程就应该以创新为基础,开设特色课程。在中学开展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及个性潜力优势;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全体同仁的协作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及教学的改革,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把地方礼仪文化转化为校本课程,是发展校本课程一条有效而又巧妙的途径。本地资源是校本文化的有力支持,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校本文化的主要元素。发展礼仪文化校本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本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而且能够促进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各地方学校要增强礼仪文化资源意识,充分理清礼仪文化的脉络,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积极开展礼仪文化选修课、礼仪文化兴趣组等课程形式。还可以编写教材来辅助教学。另外,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应该强化校长及领导在这方面的认知,他们会对校本文化课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强烈意识的领导才能积极主动地推动并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关注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体中讨论,使得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拥有更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开设礼仪文化校本课程,既可以对课堂教学中有关礼仪文化教育的不足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又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礼仪文化的渊源及其深层内涵,使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更加强烈,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1]洪珏.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24-25.

[2]康祥雁.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有效性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324.

[3]张慧.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63.

[4]陈水泉.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礼仪文化融入的着力点[J].职业,2012(32):28-29.

[5]邹戈奔.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J].华章,2010(36):102.

[6]张春萍.将传统礼仪教育渗入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6):134.

[7]唐海娜.浅论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技巧[J].学周刊:A 版,2013(03):102.

[8]张君凤.浅析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91-92.

猜你喜欢

民俗礼仪校本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民俗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筷子礼仪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