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8-15李建琴
李建琴
(甘肃省文县临江九年制学校)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然而,受政策、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民工进城时,将子女留给亲戚、老人照顾,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出现,且人数及规模日渐扩大。而作为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渐突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一、当前山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笔者针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存在代沟
被调查儿童当中,90%儿童承认与监护人发生过冲突,主要是寄居家庭环境中,长辈们较为孤单,常常唠叨,缺乏正确引导,使儿童不被理解,学习上得不到帮助。
2.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
数据表明,89%留守儿童主要是与祖辈或者亲友共同生活,而受到山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并不高,无法承担引导和教育儿童的责任,特别是在学习上,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
3.心理问题
儿童健康主要体现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虽然,大多数山区儿童温饱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是,由于缺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儿童有快乐、悲伤、恐惧等情绪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长此以往,造成性格内向、自卑、偏激等心理问题,严重情况下,形成心理异常等问题,不利于儿童日后成长和发展。
二、解决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1.建立家长学校,引导监护人树立正确观念
家庭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并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使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关爱儿童、学会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并积极与其沟通和交流,但要把握好尺度,避免过度唠叨,要尊重孩子,给予其正确的引导。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平等受教育权利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我国转型期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城乡长期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使城市与山区儿童割裂,在不同的制度结构下享受不同的教育资源。在改革开放后期,农民工进城却不能够将子女带在身边接受城市教育,主要是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因此,改革户籍制订成为消除城乡隔离的根本。政府应积极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突破教育、医疗等制度限制,使农民工能够逐渐享受到与城市人口相同的权力与权益,从而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使其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
3.重视对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建设寄宿学校。目前,建设寄宿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山区普遍寄宿条件极差,多数学校甚至没有建立寄宿学校的条件,无法满足家庭教育带来的缺失。因此政府应适当增加资金支持,建设并完善山区寄宿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及就餐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是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核心,地方政府应组织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立专门教育工作小组,制订针对性工作计划,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儿童身心情况的关注,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与家长共同关爱留守儿童。通过发挥家长与学校合力效应,增加感情投入,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感,使之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
最后,重视道德教育。就总体来看,山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呈现健康、积极态势。然而,受到农民工经济及社会地位、家庭缺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这些主流思想的背后存在不和谐因素,一些儿童存在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对此,要重视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并深入到儿童生活和学习当中,及时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人格。
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山区教育质量
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单纯依靠学校或者政府,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各级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应统一认识,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对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曝光度,使社会各层次能够关注该问题,并为之付诸行动。基层党委政府应立足儿童教育问题,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将家庭、学校等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务工情况,使留守儿童同样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逐渐提高山区教育质量。
总之,现阶段,山区留守儿童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出了挑战。学校教育无法深入到山区留守儿童生活,且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全社会应关注该问题,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贡献力量,逐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范小萍,汪国瑞,葛元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46-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