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2015-08-15廖怀军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三角形错误

廖怀军

(江西省上饶县第三小学)

伴随我国教育体系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理工科目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意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角地位,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主动把没有听明白的知识点弄清楚。然而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前一节没有听懂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效果差,容易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在小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引导策略,让学生在被动学习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师生进行积极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1.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烈的年龄阶段,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教师要想进行有效引导,必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知识创设情境,从而导入新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都有哪些角或者利用提前准备的教具让学生观察角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巧妙设疑,引导思考

巧妙设疑是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中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规律。小学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引导思考还起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为学习其他科目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挑选木棍制作三角形,同时提问:“为什么有些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有些却不能呢?”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3.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每个人都会犯错,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样如此。然而学习中的错误往往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而不是一味批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错误”引导学生思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导致学生学习错误主要包括知识上的错误和理解上的错误两种类型,教师只有在正确判断学生错误类型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利用这种资源。

例如,人教版“分数的初步学习”这一节,等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后,向学生提出“一根绳子对折剪断,每一段是总长的几分之几?”和“再把其中的一条绳子像上次一样剪断后,得到的绳子是总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在理解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错误,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针对错误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则。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策略的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方远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三角形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画一画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