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探究*
2015-08-15王正义张艳红汤祖军
王正义,张艳红,汤祖军,付 磊
(1.长江大学教育学院;2.荆州市实验中学团委)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从简单的通话联系,发展到利用手机实现看电影、听音乐、查地图、聊天交友等各种多样化得功能,手机发展至今不在单纯是一种通讯工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离不开手机,成为所谓的“低头一族”,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手机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表现出一种“手机依赖症”。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段时间没有带手机会马上查阅是否有短信或未接来电、如果长时间不适用手机会觉得难受、宁愿选择手机聊天而不愿直接面对面交流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一项对某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99%的大学生拥有一部手机,21%的大学生拥有两部或以上的手机。手机的普遍价格在1000 元左右,苹果手机等高端机型占了10%。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生活中出现频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1.智能手机的使用导致的消费越来越高
据某本科院校大学生每月手机费用的调查结果显示,31%的学生手机月消费在60~100 元,2%的学生在100 元以上。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
2.智能手机成为时间的消耗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达2 小时以上的占84%,使用时间达5 小时以上的占22%。通过调查显示使用手机主要是用来聊天、购物或者游戏娱乐。过多的使用导致大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课余时间将自己锁在自己的独立空间。影响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对人际交往方面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3.智能手机各种功能的诱惑
据调查85%的大学生使用的手机可以使用各种功能,如基本功能(电话、短信、闹钟等)、工具功能(词典、导航、摄影等)、网络人际功能(QQ、微信、微博等)、信息功能(资讯、新闻等)、娱乐功能(游戏、音乐、视频等)、消费功能(网购、支付等)。而使用最多的是基本功能和网络人际功能,分别占90.2%和88.9%。网络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手机利用网络与他人建立联系,这会导致过度沉迷于虚拟人际交往中,不能处理好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
4.智能手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高达95%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80%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研究表明,睡前使用1 小时的手机会对视力造成伤害。同时过多的使用手机会不能好好的休息,精神欠佳,造成记忆力或智力的下降。长时间低头关注手机,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导致各种疾病。
三、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人数高达36%,严重依赖的占11%。“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上的危害,也存在心理上的影响。
1.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当代大学生,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追风购买最新出台的手机、安装有趣的应用软件。当手机被淘汰或者因为功能不全时,更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购买高档的手机显摆自己。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
2.手机使用造成焦虑不安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对手机过度依赖以后时刻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想要看到自己在朋友圈或微信上面的动态得到别人的认可。当一段时间手机没有消息提醒时,会频繁查看手机,时间长久以后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3.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社交障碍
手机上面的网络人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倘若过多地依赖手机与同学或朋友之间交流,容易产生“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多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好友列表里面总是会有上百个好友,数十个群号。电话通讯录里面也有许多人的联系方式。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和朋友相处时往往会出现冷场尴尬情景,从而不停地摆弄手机,让对话产生“延迟”,然而这种方式不但不能缓和气氛反而会使朋友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1]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
[2]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02):138-139.
[3]熊捷,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卫生评估.2012,26(03):222-225.